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503章 杜威的哲學思想
    杜威本人的基本哲學觀點與他對近代哲學的批判態度是一致的。其中最突出之點就是他明確肯定了被他當作實踐的人的生活、行動、行爲在整個哲學中的決定性意義。杜威哲學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稱號。杜威本人也曾分別稱其理論爲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工具主義(instrumental-is.m)和經驗自然主義(empirical??natu-ralis.m)。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對人的生活、行動、行爲、實踐的強調。

    杜威哲學的這些不同名稱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對近代哲學的超越,特別是對經驗和自然、精神和物質、經驗和理性、思想和行動、認識和實踐、知識和價值等的二元分裂的超越,對獨斷論、懷疑論和思辨形而上學的超越。而所有這些超越都是通過作爲有機體的人與其所面對的環境的交互作用實現的,也就是通過生活、行爲、實踐而實現的。如何通過人本身的行爲、行動、實踐(即杜威所謂以生活和歷史爲雙重內容的經驗)來妥善處理人與其所面對的現實世界(自然和社會環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杜威哲學最爲關注的根本問題。

    杜威把人和自然、經驗和理性等的相互作用看作是一個不斷髮生和發展的無盡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正是人的生活和實踐的過程。人們不應爲實踐而實踐,實踐的目的是改善經驗、即改善人與其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關係,改善人的生活和生存條件。哲學的對象既不是與人無關的自在的世界,也不是純粹而絕對的觀念世界,而是現實的人的生活、行動、實踐所牽涉的世界。哲學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

    杜威說:如果哲學不弄那些“哲學家的問題”了,如果哲學變成解決“人的問題”的哲學方法了,那時候便是哲學光復的日子到了。

    杜威對實踐的解釋或許有片面性。例如他沒有看到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在人的實踐中的基礎作用,更沒有科學地說明實踐的社會性。但他明確地把實踐看作是全部哲學研究的核心,認爲存在論、認識論、方法.論等問題的研究都不能脫離實踐,都具有實踐的意義,這在現代西方哲學家中是最爲突出的。

    杜威超越其他現代西方哲學家之處不僅在於他揭示和強調了實踐在整個哲學中的核心作用,而且將其擴及社會歷史和思想化的各個方面。這種擴及不只是將學的一般理論應用於各個具體領域而且是將它們與哲學融合爲一個統一整體。哲學不是處於特殊學科、或者說人類活動(經驗)的特殊領域之外的抽象和思辨的形而上學,而是與這些學科結合在一起的關於現實的、及其生活和歷史的學科。反過來說各門特殊學科作爲人類活動、行爲實踐的某種特殊形態,都是特定的人與特定的環境的相互作用的形態和過程,都具有哲學的意義。

    杜威也特別重視對社會、政治、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問題的研究並提出了許多著名理論。它們的共同之處也正在通過人與這些方面相應的特殊環境的相互作用,既不斷促進這些方面的特殊環境的改善,也不斷促進人在這些方面的成長和發展。杜威是西方啓蒙運動以來的民主、自由的倡導者。他強調社會應當尊重每一個人的民主自由權利,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也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但他又認爲個人應當善於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私利應當服從公益。個人的全面發展應當適應和促進社會整體的發展。

    杜威哲學在體現西方哲學的現代轉型上也比其他任何現代西方哲學家都更爲突出。這一轉型雖然有各種不同方式和內容,但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程度上,從抽象化的自在的自然界或絕對化的觀念世界返回到人的現實生活世界,以此擺脫近代哲學因思辨形而上學、絕對理性主義、獨斷論、懷疑論等侷限性而陷入的困境,爲哲學的進一步發展開闢新的道路;指出返回到人的現實生活世界的根本道路是實踐。

    如果說西方近代哲學是以認識論爲中心,那麼西方現代哲學歸根到底是以實踐爲中心。從??19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哲學家們的具體的理論觀點雖然形形色色,但大多具有某些肯定、甚至強調實踐的含義。叔本華、尼采、柏格森等人強調的意志、生命具有反對思辨形而上學和絕對理性主義的意義,而這往往與強調行動、能動性相關,它們也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實踐的意義;孔德、密爾以來的實證主義哲學家,對實證經驗的強調與近代經驗主義的區別主要也在於賦予經驗以與實踐相關的意義。

    20??世紀以來的分析哲學運動和現象學運動也都有輕實體、重過程和活動的意義,這同樣在不同程度上通向實踐。總的說來,西方哲學從近代到現代的轉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實踐的轉向。而對這種轉向提出得最明確、論證得最具體的是杜威哲學。杜威哲學可以說是這種轉向的典型。

    杜威在哲學見解上,早期雖然承襲了黑格爾的部分思想,但是由於生物學及生物學上的進化理論,對他早期思想的一番衝擊,在他的《從絕對主義(absolutis.m)到實驗主義》的論文中,已經剖析地敘述了他思想改變的來龍去脈,說明他何以捨棄了十九世紀德國黑格爾派的絕對主義。在杜威的哲學思想中,他並不贊成觀念完全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靜態的說法;觀念自身並不是絕對的,杜威把觀念視之爲一可易的、動態的、具有工具性的指導效能,而使吾人更能適應外在的環境。

    跟傳統的經驗論相比,杜威對“經驗”一字的涵義之解釋亦有不同,顯見杜威所謂經驗,並不完全像一般經驗主義者所強調的“純粹是指個人的認知”。從杜威的觀點,經驗的內涵,除了認知的意義以外,尚有其它的性質在內,諸如吾人感受到的喜悅、苦痛、作爲等。經驗是個表現在環境中,對某一情境的整體反應;故杜威在經驗的解釋上,拋棄了一般哲學家之誤認經驗是認知的形式。就如同我們送一個至親好友離國遠行,我們對此一情境的經驗感受,不僅僅止於認知到好友的遠行,我們的經驗裏,還包括了諸多的感受與情愫,以及送行過程中的種種行爲;這些經驗特質,不爲一般哲學家注意。杜威的經驗的涵義,因爲附上了生物與環境的彩色,故其立論至爲顯著而特殊。

    對“經驗”的概念加以辨識,是瞭解杜威哲學理論的一個必經門路。照杜威的看法,經驗是一個單一、動態、而爲完整的有機整體。經驗並不是可以割裂的,經驗是相關的,不僅與產生經驗的情境相關,而且,經驗自身就是一個綿延不絕的發展歷程。經驗在發生的先後順序上是相關的,不僅是相關,而且是繼續不斷地成長。這種經驗的涵義,乃是因爲杜威認爲個體是存在於環境之中,是對環境加以作爲(doing);而環境對於個體所加之作爲,定會有所反應,此一反應,杜威稱之爲“施爲”(undergoing)。人類在改造環境,或者主動地適應環境時,如築堤開渠,人類不僅對環境有所作爲,同時環境對人類亦提供了可耕之田,或增加了收穫等,這就是環境對吾人的一種施爲。此種作爲與施爲之間的交互活動,就是吾人經驗所由產生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