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57章 管見十條
    把眼中刺肉中釘的翟鴻穖搞掉,奕劻和袁世凱並不輕鬆。

    一方面,翟鴻穖所以這麼容易就得手,顯然表明翟鴻穖傳出的拿掉奕劻的動議,並非無穴之風。

    翟鴻穖的被開缺,並不表示下架奕劻的危險不存在了。

    而且,奕劻和袁世凱很快聽到風聲,慈禧曾徵求過孫家鼎的意見,把翟鴻穖和奕劻同時拿下的可能性。

    聽說孫家鼎擔心做這樣大的動作,朝中一時無人可用。

    好像在關鍵時刻,孫家鼎有意無意,又一次幫了奕劻和袁世凱。

    袁世凱和奕劻商定,試探一下慈禧太后究竟是如何打算?就由奕劻面見慈禧,主動提出辭去他自己在軍機處的職務,結果未被慈禧接受。

    奕劻請辭的時候,很注意慈禧太后的表情。看到慈禧沒片刻猶豫,心安了許多。

    但很快有幾件事,令袁世凱很不痛快。一個是一貫對袁世凱沒好印象的載灃進入了軍機處。

    雖然袁世凱和奕劻不知道,慈禧是讓這個年輕人熟悉政務,準備將奕劻取而代之。但他們本能的感到,對他們說來,這不是好消息。

    緊接着,又出了另一件事,七月七日,御史三霖公司之一的趙炳麟,上奏《請銷黨見疏》。內稱:“今日大臣爭權,小臣附勢,人心險詐,朝綱廢弛,不早維持,弊將安極,豈徒開明末黨援之習,且恐釀唐季藩鎮之憂。推究其源,皆因威福下移,天下知大臣,不知天子之所致也。”

    奏請飭令朝中各部院及直隸總督袁世凱,將康熙三十年十一月禁絕朋黨的上諭,豎於衙署,使之觸目驚心,預防流弊。

    並附參惲毓鼎圖升官發財,彈劾翟鴻穖各事均與事實不符。

    對於前者,慈禧立刻照準,責令各部院和袁世凱執行。

    對於後者,也就是惲毓鼎參翟鴻穖之事,則擱置未問。

    袁世凱敏銳的感到,這是朝奕劻和他來的,暗指奕劻和他結當營私。否則,總督府不止一個直隸,爲什麼別處隻字不提?

    接下來,御史陳田又參了袁世凱一本,說他“覽權營私”。雖然沒有實質內容,雖然也沒有下文,但袁世凱敏感感到,朝廷在通過陸軍部和度支部在逐漸收回督撫的軍權和財權。 好像是搞不動奕劻,一些人越來越把矛頭指向了自己。

    一再的遭受攻擊,袁世凱沉不住氣了。他不想坐以待斃,決定出手反擊。

    七月二十五日,他上折密陳管見十條。其中有一條叫做“明黨派”,辯稱結黨有公私之別。有結黨爲公,有結黨爲私之別,公黨立國,私黨病國。攻擊翟鴻穖“專務汲引私人,阿比親舊”,“內外結引,排異聯同”,搞的完全是私黨。請求朝廷“嚴辯於君子小人之界”,“必察其所行所爲。究竟爲公爲私,而因示以勸懲焉”。

    等於公然承認自己和奕劻結黨,只是他們是結黨爲公。

    這樣做其實有害無益,因爲慈禧最忌憚有人結黨。無論結黨爲公,還是結黨爲私。

    而在這個奏摺中,袁世凱還做了件更大的錯事,就是主動挑起了和鐵良的鬥爭。

    袁世凱和奕劻所代表的北洋派,及翟鴻穖和苓春煊所代表的清廉派外,在朝中還有兩股勢力: 其一,“親貴”勢力。由滿洲皇親貴族組成,以醇親王載灃、鎮國公載澤、軍機大臣陸軍部尚書鐵良、肅親王善着、宗室良弼等爲首。 其二,“老臣”勢力。內中較有活動能量的有大學士孫家鼐、湖廣總督張之洞、軍機大臣鹿傳霖等。

    這兩股勢力,對袁世凱和奕劻對翟鴻穖和苓春煊的這場爭鬥,一直做壁上觀,他們對這兩派都沒好感。

    而奕劻不管怎麼說是皇族宗親,因此說如果鐵良他們對這惡鬥中的二派,傾向誰方一些的話,還是傾向奕劻和袁世凱這夥一點的。

    而“老臣”勢力的重要人物孫家鼎,其實是一直對奕劻和袁世凱有幫助的。

    袁世凱上呈的“管見十條”中有一條是:“國勢必須振興”。

    他寫道:“陸軍部設立以來,已閱十月,觀聽所繫,尚無振作之現象興革之舉動。足饜衆望而愜羣情。凡兵法如何釐定,兵區如何規劃兵備如何籌計,兵數如何擴充,及何以作養兵才,何以增進兵格,何以偵察各國之兵勢,何以會通東西之兵學,固皆未遑議及,即本部章制,亦迄未見實行。

    “至近幾已成之四鎮,舉以委諸副都統風山督練,查鳳山初非出身學堂,又未一經戰事,……才非出衆,識非過人,無威望之可言,無功績之足數,即論其軍營閱歷,亦甚淺鮮。……舉四萬衆之重任,付諸謬妄人之手,中外騰笑,將士解體……

    “似此非但武備決無起色,且恐愈趨愈下,久將杌隉不安,以我介乎日、俄兩強之間,彼方擴張軍權,各不下百萬之數,我如仍此泄沓瞻徇,幾視兵事爲兒戲,欲廁於列強而倖免其禍,詎可冀也?……

    “應請旨飭下慶親王奕劻破除情面,慎選辦理武備人才,……方可振興軍政,挽救時艱。”

    袁世凱的意圖很明顯,是想把鐵良和風山搞掉,用自己的人取而代之。

    鐵良毫不示弱,聲言一切“是非自有公論”,奮力反擊,進言慈禧太后,奏袁世凱“存心叵測,若不早爲抑制,滿人勢力必不能保全”。

    對風山則大力推崇,“異常得力”一將難求。

    最後的結果是,非但鐵良和鳳山沒有撼動,鳳山還加封了一品頂戴。

    很明顯,因爲奕劻請辭未準,使袁世凱對形勢產生了誤判。其實,袁世凱不但沒看清形勢,而且自我感覺良好。

    在同一奏摺中,自己公開承認自己和奕劻結“公黨”,緊接着提出把鐵良和鳳山拿掉,讓奕劻“慎選辦理武備人才。”其用心不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嗎?

    表面上看,袁世凱似乎沒什麼損失,實際上他在慈禧哪裏是因此而丟很多分的。

    很快,袁世凱和奕劻得知,苓春煊沒去兩廣任上,藉口有病待在了上海。和翟鴻穖的人來往密切,很明顯在伺機而動。袁世凱和奕劻都知道,苓春煊雖被排擠出京,但仍受到“宮人交口揄揚”,慈禧太后對他的眷寵“尚未全衰”。實是心頭大患,不把他徹底搞垮,是不能睡安生覺的。

    憑苓春煊的口碑和給慈禧形成的印象,要將其扳倒是很難的。

    苓春煊曾經是積極支持戊戌變法的,而慈禧是最恨康有爲和梁啓超等人的,想搞掉苓春煊,只能從這裏下手。

    袁世凱於是安排人上奏摺,密奏苓春煊曾入保國會,和康有爲、梁啓超關係非比尋常。現在以有病爲藉口,不去兩廣上任,而是整日和康、梁餘黨打得火熱。奏請朝廷嚴辦。

    密摺交上去後,過了好多天,一點動靜都沒有。很明顯,慈禧不信,懷疑這是有人對苓春煊地陷害。

    正在袁世凱和奕劻無計可施的時候,有人主動找上門獻計。

    此人名爲蔡乃煌,極有才氣,號稱廣東文壇“四大金剛”。只是人品很一般,特別喜歡鑽營。早年持才充當科考“槍手”,每考必中。後因喫花酒爭風,影響很壞,被革除了功名,改名乃煌頂替堂侄子爲國子監監生。

    光緒十七年中舉後,入福建藩司唐景崧處做幕僚。

    一八九四年唐景崧升臺灣布政使,署理臺灣巡撫,蔡乃煌隨唐入臺。

    甲午戰敗臺灣割讓,蔡乃煌趁機捲走部分庫銀,回大陸鑽營。得知袁世凱和奕劻正急於倒苓春煊,趕來投靠。

    蔡乃煌獻上的一計極妙,也特別歹毒。他通過一個廣東朋友,從上海一照相館分別搞到了苓春煊和康有爲、梁啓超的照片。他的計策就是通過影像技術,把三個人的照片合成一張照片,編排成三個人在一起商量事狀。

    袁世凱聞聽大喜,表示事成後,一定重金酬謝。

    蔡乃煌最不缺的就是錢,聽了袁世凱的話後很不高興,說袁世凱這樣做有損於他的人格。他自己這是爲國家除害,如若是爲了錢而陷害人,自己還是人嗎?

    當然,從臺灣回大陸後,一直無事可做,倒是很想跟着袁大人和慶王爺爲國家效力。

    袁世凱馬上明白蔡乃煌想要什麼,看到這蔡乃煌也確實是個人材,就一口答應。

    袁世凱和奕劻事後沒辜負蔡乃煌,最後這蔡乃煌還做上了上海道臺,曾在上海股市興風作浪。

    當然,這是後話。

    當奕劻把這特製的照片交到慈禧手時,慈禧對苓春煊的信任最終動搖了。

    她這樣的人怎麼會知道可以進行照片合成呢?

    看到照片中幾個人談笑的樣子,真是越看越生氣。她這一生中最恨的兩個人就是康有爲和梁啓超,一怒之下,下旨把苓春煊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