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79章 黃興開出的條件
    十月三日,湖北軍政.府在閱馬場舉行了一次登臺拜將典禮。黎元洪委任專程趕來指揮作戰的同盟會二號人物黃興,爲作戰總司令;民軍大受鼓舞。

    黃興隨即把司令部設在漢陽,將陸軍擴充爲八協,組織布防備戰。

    這個時候,傳來上海和貴州的民軍取得了勝利,成立了軍**的喜訊。

    漢口的失陷沒有影響湖北軍民高漲的革命熱情。

    上海的起義簡直是一場商人的革命。

    辛亥革命前,上海一些商人已投身革命,著名的有沈縵雲、葉惠鈞、王一亭、朱葆三、虞洽卿、李徵五等。除朱葆三外均是同盟會員。他們爲革命黨人提供祕密活動場所,資助活動經費。虞洽卿還爲起義軍代辦軍械,李徵五還組建了一支光復軍。

    一九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革命黨人陳其美和紳商代表李平書、王一亭、沈縵雲、葉惠鈞等在白克路(今鳳陽路)貞吉里李平書的家中召開會議,決定於十一月三日發動上海光復起義。“當時確定南市以江南製造局和蘇浙太兵備道衙門爲目標,閘北以上海巡警總局(設在閘北共和路)爲目標”。

    十一月三日下午二時,上海起義部隊集聚南市九畝地,舉行誓師大會。

    隨後,兵分兩路,一路由陳其美率敢死隊攻打江南製造局。另一路由李顯謨率領商團攻佔上海道,縣衙門。

    商團攻防有序:馮少山率領滬西商團佔領南城、西城;尹村夫、馮潤生率領的商餘、清真、洋布、韞懷(珠玉業)、伶業等商團佔領東城、北城;劉舜卿率領書業商團佔領硫磺局(**廠)。到下午四時,各城樓均懸掛大白旗,城門均有商團把守。到晚上八時,整個上海縣城均爲商團所佔,社會秩序穩定。

    十一月六日,滬軍都督府成立,陳其美被推爲滬軍都督。

    陳其美,字英士,號無爲,浙江湖州吳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會元老。在辛亥革命時期與黃興同爲孫中山的左右股肱。

    蔡元培稱其可與歷代俠士齊名列傳,並盛讚陳其美爲“民國第一豪俠”。

    一九零六年陳其美赴日本留學,入東京警監學校,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期間與蔣介石、黃郛結爲金蘭兄弟。

    一九零八年奉孫中山派遣回國,往來於浙滬京津各地聯絡革命黨人。

    一九零九年創辦《中國公報》、《民聲叢報》,宣傳革命。

    一九一零年與宋教仁、譚人鳳等人組織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以推動長江流域的革命活動。

    貴州的勝利則和一個人的名字密不可分,就是民主革命鬥士張百麟。

    一九零七年,張百麟組織了一個名叫自治學社的政治團體,參加的人大多數是愛國的知識分子。他們舉起“救亡”的旗幟,要求革新圖強。自治學社實際上是貴州同盟會分會。

    而後,貴陽陸軍小學、公立中學、優級師範選科等學校中的一些進步青年,在同盟會革命宣傳的影響下,成立了一個名叫“歷史研究會”的政治團體。吸收新軍士兵和哥老會會員參加,並與上海、武漢的同盟會組織取得了聯繫。

    張百麟的自治學社聯絡新軍,主要藉助了“歷史研究會”的力量。

    在武昌起義和雲南獨立的鼓舞下,自治學社首領張百麟加緊聯絡貴陽當地的會黨和新軍,伺機起義,奪取政權。

    自治學社一方面緊鑼密鼓的準備武裝起義;另一方面與憲政預備會和解,企圖“不流血的革命”,實現貴州光復。

    十一月二日,張百麟、楊昌銘、任可澄等冒死勸說貴州巡撫沈瑜慶投誠。沈不僅拒絕他們的請求,反而,計劃在十一月四日,召開由各界人士參加的“自保會”,誘騙張百麟等人蔘加,將自治學社的骨幹一網打盡。

    十一月三日夜,陸軍小學首先發難,共推陸軍小學總辦楊藎誠爲指揮。

    奉命前來鎮壓的新軍營長趙德原同情革命,沒有履行鎮壓職能,反而成了一個和事佬。

    每個人都是有思想的,都有一顆跳動的心,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良知。當一個王朝,連自己的軍隊都不聽使喚了,這個統治怎麼能夠不病入膏肓呢?

    巡撫衛隊、巡防營也紛紛響應陸軍小學舉事。

    巡撫沈瑜慶聞報大急,召衛隊入衛。衛隊管帶彭爾堃臂纏白布條進來,沈瑜慶更是驚駭,因爲白布條是革命黨的標記。

    彭爾堃對巡撫沈瑜慶說:如果是土匪來犯,衛隊自當嚴正以待,如果是鎮壓起義士兵、學生則不能。

    巡撫沈瑜慶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手書承認貴州獨立,送往諮議局,交譚西庚、張百麟。

    能承認失敗也需要勇氣和智慧,在有些時候也是件功德無量的事。

    貴州的勝利,基本上是一場不流血的革命

    十一月四日,大漢貴州軍政.府宣告成立。楊藎誠爲都督,趙德全爲副都督。張百麟爲樞密院長。

    也就是湖北軍政.府在閱馬場舉行登臺拜將典禮的這一天,袁世凱收到了清廷對他的內閣總.理的任命,喜不自勝。人有時候是要低調一些、做做樣子的。雖然,自從接到老友徐世昌的信後,他就等待着這一天,但還是回電辭謝。

    同時奏報朝廷,爲了盡最大可能減少殺戮,已令前線軍隊停止進攻,寫信勸解亂黨投順。

    倘數日內無確實答覆,便立限時間,攻取漢陽。

    載灃知道袁世凱請辭不過是做姿態,堅持催促袁世凱儘快上任,親組內閣。對湖北的戰事,則請袁世凱相機而行。

    這邊袁世凱見黎元洪方面還沒有回答,讓劉承恩派可靠人帶信去面見黎元洪,以便儘快得到明確的答覆;劉承恩找到偵探王洪勝。

    王洪勝見到黎元洪後說:“袁大人意在兩下取和,以免漢人受害,保全大局,何必拼個你死我活。”

    黎元洪回答:“這個時候,不將皇帝推倒,隨便合了。以後大權歸他,他更比從前加一倍的狠,我們都不會有好下場。”

    黎元洪表明了態度,先提條件是推翻清王朝。但他還是留了活口,說劉承恩要是能過來,就過來談談。

    看來,他現在在軍**的實際地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王洪勝回漢口覆命。

    袁世凱又收到朝廷催促他上任內閣總理的電告,他回電說按剛公佈的憲法信條十九條的規定,任命內閣總.理大臣,需國會公舉,“故前命不可奉詔”。

    十一月八日,資政院開會,正式選舉袁世凱爲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收到電報,沒有理由再推脫了。

    十一月九日鄂民軍總司令黃興寫信給袁世凱。

    先痛陳了清朝統治的黑暗,人民羣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有良知的中國人,不能再維護這個統治了。指出,清廷的開放黨禁,不過是枝葉,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解決根本問題的途徑,只能是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接下來對袁世凱曉以大義,勸其儘快棄暗投明,順應時代潮流。

    爲了打動袁世凱,黃興還開出了最爲誘人的條件:“人才原有高下之分,起義斷無先後之別。明公之才能,高出興等萬萬,以拿破崙、華勝頓之資格,出而建拿破崙、華勝頓之事功,直搗黃龍,滅此虜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爲拿破崙、華勝頓,即南北各省,當亦無有不拱手聽命者。蒼生霖雨,羣仰明公,千載一時,祈毋坐失。”

    袁世凱當然看懂了,黃興這是以中國第一任大總統的位置相期。他清楚,這不是黃興一個人說了算的事,雖然黃在革命黨中地位顯赫。

    但是,黃興的信倒是給他指出一個光明的前景,一個努力的方向。

    一山更比一山高,人的慾望是很難滿足的,特別是像袁世凱這樣的雄心勃勃的人。

    這好像也很正常,人類不就是在不滿足的追求中進步的嗎?如果我們的祖先滿足洞穴生活,我們的人類能有今天的文明嗎?

    現在的袁世凱,已經不能僅僅滿足於復出,滿足於位高權重了。

    因爲,前一個目標已經實現,又有更輝煌的權位在向他招手了。

    他盤算了一下,如果只滿足前一個目標,他勢必要剿滅所有的革命黨。否則,天下不太平,自己的位置是坐不牢的。

    而天下太平了,自己的位置就能坐穩嗎?載灃這些人能容得了自己嗎?

    如果自己帶着北洋軍起義,加入革命黨,滿清的統治自然會指日可滅。先不說北洋軍能不能跟着自己起義,就算這一塊沒問題,把滿清統治推翻了,自己的目的就能達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