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119章 超然內閣
    陸徵祥是於民國元年六月二十九日受任國務總.理,七月十八日經參議院以七十四票通過其出任總理的。通過的當日以總.理身份在參議院發表了就職講話。

    



    由於陸頗有國際聲譽,所以議員們認爲必有高見,怎知陸徵祥演講說後都大失所望。

    



    陸徵祥在演講中言道:“徵祥今日第一次到貴院與諸君子相見,亦第一次與諸君子直接辦事,徵祥非常欣幸。徵祥二十年來,一向在外,此次回來,又是一番新氣象。當在外洋之時,雖則有二十年,然企望本國之心,一日不忘。

    



    “公使三年一任之制,尚未規定,所以二十年中,回國難逢機會。然每遇中國人之在外洋者,或是貴客,或是商家,或是學生,或是勞力之苦民,無不與之周旋。因爲徵祥極喜歡本國人。此次回來,本國朋友非常之少,尚望諸君子以徵祥在外洋時周旋本國人來對待徵祥,則徵祥非常榮幸。

    



    “二十年間,第一次回國僅三個月,在京不過兩星期。第二次返國,還是在前年,在本國有十一月左右。回來之時,與各界之人往來頗少,而各界人目徵祥爲一奇怪之人物。

    



    徵祥不願喫花酒,不願恭維官場,還有親戚亦不接洽,謂徵祥不引用己人,不肯借錢,所以交際場中,極爲冷淡。此次以不願恭維官場不引用己人不肯借錢之人,居然叫他來辦極大之事體,徵祥清夜自思,今日實生平最欣樂之一日。

    



    “在外國時不知有生日,因老母故世頗早,此回實可謂徵祥再生之日。以上所說之話,不在公事之內”云云。

    



    議員們聽了陸這篇演說爲之大譁,這哪裏是內閣總理的就職報告?

    



    就陸徵祥本意來說,他是想用真誠之心,面對衆議員。這發自內心的口語化表白,不裝腔作勢,不矯揉造作。這要是在國外肯定會大受歡迎,會使人感到親切,會很快拉近與別人的距離。但是,陸徵祥不是在國外,而是在國內。而在國內,做很多的事,好像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比如就職這樣嚴肅的場合,怎麼可以拉家常呢?即使不是講套話,講官話,也得說點差不多呀!

    



    陸徵祥出任內閣總.理已經是參議院通過了的,本來已經是既成事實了,但現在有很多議員提出,要重新考慮內閣總.理的人選。

    



    不過也有主張讓陸徵祥一試,其理由爲:

    一秒記住m.

    



    (一)陸徵祥在參議院的就職演說,並非是正式發表政見。

    



    (二)當前局勢有**總比無**好,陸徵祥組閣還未成,未經考驗,無從分別其好壞。

    



    (三)陸徵祥敘其生平不賭博不做生日,正見其人不矯飾不欺人。

    



    袁世凱事後聽說此事後,明確表示:即使不擅長演說,“亦不見得不足以擔任總.理。俾斯麥一到議會便面紅耳赤,然俾斯麥卻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強調指出:“陸徵祥在參議院獲得七十四張同意票,今若因一席談話便推翻其總.理,則當日之七十四張同意票豈非盲舉。”

    



    儘管袁和部分參議員有上述主張,但第二天參議院投票表決,陸徵祥所提的內閣成員名單交由參議院表決時,多數議員們因不信任總.理,一口氣把陸徵祥所提的六位閣員名單全部否決。

    



    陸徵祥還未過上國務總.理的癮便先嚐到當總.理的苦頭,久在國外溫文爾雅的陸徵祥什麼時候見過這樣的陣勢,嚇得稱病住進醫院。其實也是無臉見人。他住進醫院後,抵死也不肯出來。

    



    自參議院否決了陸內閣新閣員名單後,同盟會的議員們認爲袁世凱的“超然內閣”路線走不通,於是大家又唱出“政黨責任內閣”。

    



    有一派人主張由宋教仁組閣,亦有主張由黎元洪組閣,還有人主張由同盟會和統一共和黨聯合組閣。另有一派則主張由蔡鍔組閣,因蔡是統一共和黨人,而其主張又和共和黨接近。同盟會對蔡亦引爲同志。蔡鍔出來組閣,同盟會和統一共和黨都會全力支持,共和黨亦無從反對。

    



    當組閣問題正在醞釀時,國際間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日俄同盟條約》簽訂,過去日俄對立,在侵略中國行動上互相監視,於中國是有利的,這是李鴻章外交上的大原則。日俄同盟,聯成一氣,可以同心協力瓜分中國,於中國是大不利。

    



    另一事是英國宣佈在西藏有絕對自由行動的權利。由於這兩個外交事件的刺激,使陸徵祥組閣化險爲夷,因陸長於外交,正符現實需要。

    



    同時參議院中部分議員亦認爲應該委曲求全,其他如孫毓筠則認爲總統可以解散參議院,與其無**,不如無參議院,北京各報亦贊成孫毓筠的提議。

    



    孫毓筠(1869年—1924年),原名多琪,字竹如,號少侯,又號夬庵,??安徽壽州人,民國政要。一九零六年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任總部庶務部幹事。一九零七年回國,策動新軍起義,事泄被捕。武昌起義後獲釋,被任爲浙江聯軍總部副祕書長、安徽都督。後赴北京,任臨時參議院議員、約法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等職。一九一五年參與發起籌安會,擁袁復辟。一九一六年七月被北京**通緝,後被赦免。一九二四年應邀赴河南軍務督理胡景翼處,後客死於開封。

    



    此爲後話。

    



    由於參議院否決了陸內閣的六名新閣員,爆發了國會和**的大危機,各方對參議院的行動多有微辭,袁世凱也用盡方法對參議院施加壓力,軍警會議發表公開電就是袁的一貫法寶。

    



    袁世凱同時招待全體議員,大講國際間的危機,以及無**的危險。

    



    這時出現了許多奇奇怪怪的通電和傳單,有謂要殺議長吳景濂及谷鍾秀,有謂要用**對付議員,有匿名電話給議院說軍警要暴動。

    



    由於這千奇百怪的威脅,許多寄居財政學堂的參議員竟偷偷地搬了出去,同時不敢出席參議院。

    



    軍警會議公所除了發表公開電之外,還召開特別會議。中級以上的軍警官佐都出席,會場中情緒甚爲激烈,認爲參議院誤國,應用武力解決之,最後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