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193章 鏖戰綦江
    關於貴州舉義情況,作爲王文華之胞妹王文湘丈夫的何應欽,在他曾撰寫的《滇黔首義五十週年》一文中敘及。從而提供了另一視角,現摘抄如下:

    “當民國二年十二月之際,袁世凱召集政.治.會.議,王伯羣先生任貴州代表赴京,知袁氏將謀帝制,遂滯留京津,偵其內幕,盡得其情。帝制議起,伯羣與蔡鍔密謀起義討袁,鍔慮黔作壁上觀。

    “伯羣曰:‘貴州意向,餘弟王文華能左右之。且所部皆勁旅,可一戰也。餘兄弟早知民國必危於袁氏,磨厲以須者久矣。’

    “鍔曰:‘今始知君昆季非常人也。黔能共舉,滇勢不孤,尚何猶豫。吾當冒險入滇。’

    “因此書請伯羣先赴雲南,密謀部署。民國四年十月,伯羣間道至昆明,會國父命呂志伊、李烈鈞、方聲濤、熊克武諸先進相繼入滇。呂志伊先至滇垣,適巡按使署接北京陸軍統率辦事處電令,拘之警察廳,呂函鄧泰中、楊蓁求救,鄭、楊至警廳引呂出,謁唐繼堯,告以來意,唐命泰中款之於其家。

    “伯羣與李、品等密劃,並以蔡鍔函交唐,唐曰:‘俟松坡至,則有此舉也’

    “十二月十八日,鍔由海防至滇。翌日,蔡鍔、王伯羣、李烈鈞、任可澄、羅佩金、劉祖武、張子貞、方聲濤、熊克武、黃毓成、顧品珍、殷承獻、楊蓁、龔振鵬、戢翼翹、戴戡、李雁賓等集於唐繼堯寓中,議定,先電袁氏,促其取消帝制,並誅楊度等十三人以謝國人,限廿四小時答覆。復於是月二十一日共同宣誓。任可澄爲黔人,時官雲南巡按使。上電由唐繼堯與可澄具名,唐尚冠以開武將軍督理雲南軍務銜,任猶冠其雲南巡按使銜也。

    “方王伯羣之至滇也,即密飭其弟王文華秣馬厲兵,與滇省同時舉義。文華請於貴州都督劉顯世,即設模範營,更番調各級幹部,施以政治訓練,告以護國大義,勖其僇力討賊。衆皆感奮。及接雲南所訂起義日期電,文華請於顯世,與滇同日宣佈討袁。

    “顯世左右以保境爲言,陰泥其事,文華詞而闢之,曰:‘吾與民國,誓共死生,事在必行。今日頭可斷,志不可奪,請都督以第一團告變,殺身滅族,文華自當之。倘天相中華,事而有成,其功盡歸都督也。’軍皆左袒,顯世聽之。

    “職是遲至翌年一月廿七日始宣佈獨立,推顯世爲都督,戴戡爲第一軍右翼總司令援川,王文華爲東路軍總司令,率兵向湘進發。袁世凱乃僞令免劉顯世都督職。以唐爾錕督理貴州軍務,劉顯潛爲貴州巡按使,冀其自相內訌,坐收漁之利,然民心所向,離間無成,惟徒費心計而已。

    “初,文華接乃兄伯羣先生密函,預於雲南未宣佈獨立之前,集中兵力於黔東鎮遠、銅仁一帶,準備作戰。時袁世凱已令馬繼貞率近畿第六師,益以盧金山之第十八混成旅步馬兵三萬,號十萬衆,進逼辰州,將循沅江西上犯黔東。一月廿五日晨,晃州袁軍來犯,擊潰之。二月二日,文華擊退由晃州來犯之袁軍一混成團,激戰三小時,遂克晃州。

    “有告第二團長彭文治將攜二者,文華曰:“其部衆皆深明討袁之義,決不爲動,二何能爲?”遣盧燾匹馬往代之,文治宵遁。大義不張,蓋模範營實施政治訓練之功效也。袁軍退據距晃三十里之吳公關,恃險抗拒。經一晝夜之激戰,卒克之。而黎古支隊吳團長傳聲亦於滬平礦山等處與袁軍遇,殊死應戰,兵皆以一當十,奪勇直前,袁軍潰退,乘勝追之,勢若破竹,進克黔陽,佔領洪江,約期會攻沅州。

    “十三日,文華督軍攻沅州,黎古支隊自右夾擊,袁軍焚民屋多棟而退,潰不成軍,吳團長傳聲亦因劇戰陣亡。十六日,袁軍被擊退於麻陽,紛向鳳凰廳遁走。黔軍虜獲槍枝及軍用品無算。文華復飭遊擊統帶王華裔與湘步兵統帶周則範會克靖縣,佔領武崗。自晃州開戰以來,迭克險要,破袁軍三混成團,殲盧金山全旅,馬繼貞屢蹶不振,愧而自殺。湘西底定,已無袁之勢力矣。

    “是役也,黔人之攻湘,不亞於滇軍之攻川。而促成袁之羞憤死者,實川湘兩役有以致之也。滇黔本脣齒相依,在明清同轄一總督,且同一語系,親若兄弟,故能團結一致,克竟護國之功,而考其始末,黔人之參與其事者,王伯羣先生實主動人之一也。”

    貴州的成功起義,穩定了雲南的外圍,並使北洋軍在湖南和四川兩省感受威脅。

    二月八日,袁政.府下令查辦劉顯世,派黔軍的團長唐爾錕繼任貴州護軍使,這個命令正和雲南情形一樣,不過是廢紙一張。

    貴州出征的黔軍編爲護國第一軍右翼軍,列入護國第一軍戰鬥序列。蔡鍔、唐繼堯、劉顯世即委戴戡爲護國第一軍右翼總司令。

    護國第一軍右翼軍由北路、東路兩支部隊組成。

    北路軍由入黔滇軍和黔軍第五、六團編組爲一個梯團,二千餘人,由熊其勳任梯團長。北出松坎,攻綦江,威逼重慶,以配合川南護國軍第一軍中路軍主力進攻。

    東路軍由黔軍第一、二、三團組成,三千餘人,由原黔軍第一團團長王文華爲司令,東出銅仁、鎮遠攻湘西,阻擋袁軍由湖南進攻貴州和雲南。

    二月四日,戴戡率北路軍出發,八日進入松坎,在沙灣驛站衙署設立司令部。

    爲了對付雲、貴兩省向川、湘出兵,袁世凱於護國戰爭爆發之初就命川軍第一師周駿部劉虎臣、閻相文、張鵬午等團進駐綦江一帶。

    一九一六年三月初,又將入川的北洋軍齊燮元旅、李炳之旅等部調往綦江,阻擊黔軍入川。由此,綦江戰場成爲護國戰爭川境內,僅次於瀘納和敘府的第三個主要戰場。

    二月十一日,戴戡命所屬各部隊從松坎分東、中、西三路向集結在川黔邊上的北洋軍發起進攻。

    東路由第六團代理團長胡忠相率領,由松坎出發向青羊寺的北洋軍攻擊。西路由盧漢臣任支隊長,從松坎出發,攻東溪。中路由梯團長熊其勳率領,從酒店埡、崇溪河向九盤子攻擊前進。

    二月十四日拂曉,熊其勳率領中路軍向九盤子發起進攻。

    九盤子是川黔邊界上的一座大山,川黔古道穿越其間,山上的九盤關地勢十分險要,是貴州入川必經門戶,兵家必爭之地。

    護國軍趕到九盤子時,北洋軍早在九盤關上構築工事,居高臨下,憑險扼守,恰好此時氣溫驟降,天空中下起了凍雨,爲護國軍的進攻增加了難度。

    但在困難面前,護國健兒並不退縮,他們在前敵指揮李雁賓的帶領下,有的戰士打着赤腳,踩着冰渣而上,有的戰士從岩石上攀藤附葛而上,迎着敵人的猛烈火網,向九盤子衝鋒前進,戰鬥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