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232章 街頭一景
    漢口和漢陽光復後,整個武漢乃至湖北形勢更加向好,各方面工作也逐漸步入軌道。爲了做好日常的軍政工作,經黎元洪和蔡濟民等人商量,決定成立謀略處,處理軍政.府日常事務。

    謀略處是辛亥革命期間湖北革命黨人建立的軍政機構。設謀略十五人,由蔡濟民、張廷輔、吳醒漢、高尚志、蔡大輔、徐達明、王文錦、陳宏誥、謝石欽、鄧玉麟、王憲章、牟鴻勳等組成。下設祕書、參謀二廳,統籌一切軍政事務,爲當時最高的革命政權機關。後改組爲參謀部,隸屬於湖北軍政.府。

    謀略處的主要負責人爲蔡濟民,張廷輔。

    張廷輔(1883--1912),字清澄,河北省邯鄲縣裴家堡村人。少年時入廣平府(今永年縣)蓮亭書院讀書。

    一九零三年,考入北洋姚村陸軍小學,因具有反清思想,和革命黨人有聯繫,被開除學籍。

    一九零七年,考入保定北洋武備速成學堂。學習期間,加入同盟會。畢業後,在鄂軍任見習士官、排長。

    一九零九年,與蔡濟民等人組織將校研究團,附設下士班。他以研究學術爲名宣傳革命,組織下級軍官及士兵、團員達數萬人,成爲新軍中影響較大的一個革命團體。

    湖北軍政.府成立後,以起義部隊爲基幹就近招募新兵,預編八協,暫成四協,張廷輔任第四協統領。

    張廷輔與清軍幾次激戰中,相繼擔任要職,是武昌城防部隊的主要將領。

    他在與清軍兩次激烈戰鬥中曾負傷指揮,直到重傷被擡回武昌治療。不等傷口癒合,又赴前線,曾率第七標防守江漢關、四官殿一帶,擊退清軍數次進攻。

    張廷輔被稱爲“黎之三傑”,是黎元洪的得力助手。

    十月十二日,黎元洪在諮議局召開軍官會議。

    溝通了武昌、漢口,漢陽的情況後,黎元洪發表瞭如下的講話:“今日,革命軍起義,是推翻清朝,恢復漢土,廢除專制,建立共和的開始。承黨人及軍、學各界多數同志,推戴兄弟爲都督,我無德無學,何能擔此大任,但衆意難辭,自應受命。我等爲軍人,從此須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掃除一切顧慮,堅決去幹。

    “但革命必須有充分的武力,同事中多不明宗旨,臨時走避,各位趕快通知他們,急速前來,以便擴充軍隊,準備戰爭。尤其老兵不得有逃走思想。品行端正或操課兼優者,概以軍佐委任,開會後擬即派員往說張彪回來,我讓都督席位,使他們爲我等之長官。張如執迷不悟,就是我們的敵人。

    “我認爲革命成功,有十萬分的把握,理由有以下幾點:一、我省出差駐防各部隊,聞義旗飄楊漢口,必立時相應,陸續前來受命。二、各省黨人聯絡已有成效,響應成約自無問題。三、長江下游及雲、貴各省之軍隊中的軍官多是由我軍發跡去的;北洋軍隊中,吳祿貞統制帶去的軍官不在少數;東三省軍隊中的上中級軍官,由湖北調升去的約五十員主多,下級軍官就更不待說了。以上軍官都是素報革命大志的,把握着這些事實,我們的事業一定成功。時間匆促,不多說了。各位回去,各盡職責,速召集舊同學前來,鼓勵士兵,不使士兵有逃脫思想,這是目前緊要的任務。”

    從黎元洪的講話中,不難看出,黎元洪首先表明了自己對革命的態度,這是很重要。因爲,大家都知道,此前他不是革命黨人,或者是被大家牽着鼻子走上革命道路的。他對革命究竟是什麼態度,這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其次,很有說服力的概括了當前革命的大好形勢,指出革命必勝,以此來建立大家的信心,鼓舞大家的鬥志。也指出了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一方面是發動各地響應武昌起義,另一方面擴軍備戰,準備打仗。

    從這一番話裏,很容易發現,從對革命的態度上看,他已經基本完成從被動到主動的過渡。最後,從這番講話裏,可以很清楚看到他的工作狀態。

    請記住,黎元洪講這些話是十月十二日,黎元洪上任的第二天。爲什麼要強調這些,如前邊所說,因爲很多史書,資料,在記述這段時間的黎元洪,都是他一言不發,張嘴說話也一定是“別害他,放他走,這是殺頭的罪”,等等。有些資料竟無中生有的說,爲了防止黎元洪逃跑,這個時候的黎元洪是被軟禁的,是有專人看着他的。如果是這樣,怎麼會有十月十二日的這一番講話呢?

    散會後,黎元洪馬上寫信給張彪,力勸張彪順應時代潮流,投向革命。使他自己能夠成爲,“黃帝之肖子,復漢之偉人”,否則將“生爲鼠子,死爲妖魔”。

    張彪見信後,當着送信人的面,把黎元洪臭罵一頓。張彪到也是個性情中人,在清廷退位後,始終忠於清廷,一直到死,癡心不改。

    十月十三日,黎元洪又以個人名義,發出“鄂軍都督黎佈告”:“一夕之間,兵不血刃而光復全鄂,鄰省響應,同志歡迎,此千載一時之盛舉也。元洪德薄淺,謬承都督之選。登壇厲士,厥有四端。曰熱心,曰堅韌,曰勇果,曰沈毅。自來立大功,樹大業,端賴此四種觀念,以競厥成功,披肝瀝膽,願與多士共勉之。”

    自從軍政.府發出第一份安民告示後,告示成了軍政.府與市民溝通的重要管道。凡有佈告,總會有很多人圍上前看,大家想通過佈告瞭解軍政.府,軍政.府也想通過佈告,把自己想讓市民知道的事傳播出去。

    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街頭告示,和圍觀告示的人,也便成了武漢街頭一景。告示,也成了黎元洪與軍政.府的輿論工具。比如現在,黎元洪在用佈告明志述懷,和市民交流思想,看來黎元洪已經把佈告這種形式,用到了極致。

    社會劇變,總要攪動起各種社會沉渣,這肯定是他們幹壞事千載難逢之機。

    爲了進一步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黎元洪在十三日,又發佈了整頓社會治安的佈告:“藏匿壞人者斬,買賣不公者斬,傷害外人者斬,擾亂商務者斬,奸虜燒殺斬,違抗義師者斬。樂輸糧餉者賞,校濟軍人者賞,保護租界賞,守衛教堂者賞,率衆投降者賞,勸導鄉民者賞,報告敵情者賞,維持商務者賞。”

    在維護社會治安的同時,黎元洪和軍政.府,也對革命軍制定了嚴格的紀律。被當時的軍人和民衆稱之爲軍隊八條:“一、軍隊中,上至都督,下至兵夫,一律守紀律,違者斬。二、無論原有及新募兵士人等,有三五成羣不歸編制者,以及至編制內擅離所在易裝私逃者斬。三、擅入民家苛索財物及私行放火者斬。四、軍隊中,各幹部如有不遵約束者斬。五、官兵不受調遣及違背命令者斬。六、擅自放槍恐駭行人者斬。七、兵士中,如有挾私仇殺同胞者斬。八、如有強在當鋪當軍裝者斬。”

    特別時期,需要特殊的政策。病重需要重藥,亂世得重典,這些整頓秩序的佈告,對恢復穩定社會,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自從立憲請願和保路運動沉寂之後,諮議局已經冷落了很多,軍政.府在這裏辦公後,馬上熱鬧起來。

    政商人士,社會名流,女界領袖,各界代表,紛至沓來。鄰省的革命者派人來取經,外國駐漢領事也派人來祝賀。華僑團體、國際友人,各革命團體的賀電,如雪片一樣飛來。

    只要能夠,黎元洪儘可能親自接見,訪客也往往點着名要見黎元洪,想親眼一睹這個國家的首位革命大都督的風采。

    這一天,黎元洪正在接見北方革命代表冷公釗。黎元洪對北方,清廷大後方的革命運動極其重視。他知道,如果北方能行動起來,清廷就無暇顧及武昌了。所以,詳細瞭解了北方革命運動的情況,表示一定給予全力支持。

    冷公釗說,北方的革命黨人,力量也不算小,幹勁也很足,只是團體林立,大家各自爲政,形不成合力。提出,很希望湖北能派人去指導和組織。

    黎元洪當即表示贊成,想到派過去的這個人,對其要求還是很高的,人品和能力都要很好纔可。因此,一時間他想不出合適的人選,需要和蔡濟民等人商量。

    第二天楊時傑自京回鄂,也向黎元洪反映:京、津,保定等地的革命黨,都急切盼望湖北派人過去指導革命。

    楊時傑,湖北沔陽(今仙桃)人。字舒武,原名志銘,民主革命鬥士。

    一九零五年留學日本,先後加入同盟會和共進會,一九一零年回武昌祕密準備武裝起義。一九一一年任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湖北代表,次年任湖北軍政.府內務部部長。

    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赴日本,一九一四年加入中華革命黨。一九一五年在漢口參與創辦《大中華日報》,一九一七年赴廣州參加孫中山召開的非常國會,後回湖北運動軍隊獨立,一九二五年在上海創辦《江南晚報》。

    抗日戰爭時期曾組織抗日武裝,建國後任全國政協湖北特邀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