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第238章 分道揚鑣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四日,在武昌的“各省代表會議”正在進行之時,不甘落後於湖北的上海,趁機搶先一步,以陳其美(上海)、湯壽潛(浙江)、程德全(江蘇)三個都督的名義,邀請各省留滬代表舉行會議。



    湯壽潛(1856—117),原名震,字蜇先(或叫蟄仙),浙江蕭山人。清末民初實業家和政治活動家,是晚清立憲派的領袖人物,因爭路權、修鐵路而名重一時。他的遺言“競利固屬小人,貪名亦非佳士”可謂自己一生寫照,他對中國近代化發展做出的貢獻將永留史冊。



    程德全(1860年—130年),字純如,號雪樓、本良,四川雲陽(今屬重慶)人?。



    其爲廩貢生出身,光緒十四年(1888年),入三姓副都統文格幕當差?。光緒十六年(180年),入國子監肄業?。光緒二十四年(188年),程德全赴黑龍江入副都統壽山幕。光緒二十六年(100年),沙俄入侵東北,受命赴前敵督隊,積極籌戰,後任黑龍江營務處總辦。次年,擢升直隸州知州。光緒二十九年(103年),擢升道員,賞加副都統銜,署理齊齊哈爾副都統?。光緒三十一年(105年),擢升黑龍江將軍。光緒三十四年(10年),任奉天巡撫?。宣統元年(110年),調任江蘇巡撫,參與預備立憲。宣統二年(111年)十一月一日,程德全被推爲江蘇軍政.府都督,成了第一位參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



    參加會議的有各省留滬代表:沈恩孚、俞寰澄、朱葆康、林長民、馬良、王照、歐陽振聲、居正、陶鳳集、吳景謙、流興甲、趙學臣等人。



    江蘇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湯壽潛,上海都督陳其美這幾位實力派人物,和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蔡元培等人也受邀參加了會議。



    會議決定:暫定南京爲臨時政.府所在地。爲統一軍事指揮,會議選舉黃興爲臨時政.府大元帥,黎元洪當選爲副元帥。



    黎元洪當選是章太炎先生力爭的,“黎先生究系首難的人物,不可辜負他。現在大元帥已選定,請設一位副元帥,並選舉黎先生任之。”



    於是,黎元洪被選爲副元帥。



    得到滬上的代表開會並做出決議的消息,漢口開會的這些代表很不滿。說好了的,上海留一個人,只是做爲留守和“聯絡聲氣”之用的聯絡人員。怎麼會搖身一變,開起會來,還自做主張的搞出這麼重要的決議。



    漢口的代表們立即致電上海,要求取消所做出的決議。..



    黎元洪隨即致電各省都督:“……現據來電稱,滬上十四省的代表,推舉黃興爲大元帥,元洪爲副元帥之說,情節甚爲支離,如實有其事,請設法聲明取消,以免淆亂耳目。”



    浙軍司令朱瑞也持反對意見,他說黃興在武漢打了敗仗,無法服衆。在革命黨內部,也有人反對黃興而擡舉黎元洪。



    如章太炎便說,黃興曾在武昌“受黎督委任爲漢陽司令,不得以部將爲主帥”爲理由,力主黎元洪爲大元帥,黃興爲副元帥。



    陳其美、宋教仁等人,迫不及待的把黃興推出來當這個大元帥,說到底是爲了把臨時政.府的領導權抓到手中。急中出亂,也過於草率,理所應當的遭到各方的反對。



    最後,黃興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明確表示無意於當這個大元帥,而是推薦黎元洪爲大元帥。



    上海方推舉大元帥雖然受挫,但他們提出的臨時政.府設在南京的決議,還是被各方所認可的。



    因爲,漢口和漢陽失守後,武昌已經成爲了危城,怎麼能把臨時政.府放在危城呢?首義聖地也不可以。



    而既然臨時政.府所在地變成了南京,按着湖北軍政.府自己的邏輯,“各省代表會”也自然應當放到南京。於是在鄂在滬的各省代表又都奔往南京,湖北軍政.府暫時執行中央政.府的職責,當然也就不存在了。



    於是便有了,南京各省代表,推舉黎元洪爲大元帥,黃興爲副元帥的決議。



    人還是那二個人,正副的位置變了,黎元洪滿意了,回電表示:“元洪伏思,大元帥原爲組織臨時政.府刻不容緩之策,黃君克強宏才碩畫,自足勝大元帥亡任,乃謙讓不居,屢推元洪承乏。亢洪才識平庸,伺敢當此重任?然勘電所載,苦大亢帥不在臨時政.府時,即以副元帥代行其職務。既有此明文,亢洪始順代表諸公之請,承受大元帥名義,即委任副無帥執行大元帥一切職務。”



    原來,黎元洪也是個權欲心很重之人,他現在已經拉開架勢,問鼎更高權力了。這個大元帥他還真想當,只是又想當大元帥,又不想離開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算徒有虛名,也要把這大元帥抓在手裏,委託副元帥黃興代自己執行大元帥的職務。



    黃興也有脾氣呀!讓你當副的你不幹,給你正的你又不管事,拿別人當傻子嗎?



    黎元洪和黃興都遲遲不到南京上任,南方各省仍然是無人領軍。幸好不久中山先生回國,使這個難題終於得到解決。



    後來也有過南北議和談判地點之爭,湖北同樣沒爭過上海。



    由於失去了主導權,南京臨時政.府組成時,除黎元洪獲掛名副總統外,其餘首義元勳,無一受到重用。



    前面提到了,蔡濟民、蔣翊武、張振武、吳兆麟、吳醒漢在臨時政.府均榜上無名。



    孫武到上海活動,想給自己謀個軍務次長的位置,結果沒人理睬,失望至極。



    籌建臨時政.府時,中山先生剛從海外歸來,對國內情況不瞭解,人事安排多由黃興說了算。



    當時,湖北籍議員劉成禺等向孫中山建言:“宜寵異武昌諸將,勿令怨望。”



    但黃興對首義諸公有成見,拒絕推介,中山先生也沒引起重視。



    在此期間,於佑任曾專門訪問黃興,提議應考慮武昌首義的同志,但黃興一意孤行。



    武漢的革命黨人當然不滿,諷刺南京臨時政.府是:“敗將逃官,沆瀣一氣。”



    當時,還有一些在南京的鄂籍軍官,如湖北沔陽人唐克明,陽新人石星川,營岡人夏佔奎,本也指望能得個一官半職的,沒想到都一無所獲。



    對臨時政.府用人不滿的人紛紛聚集到了孫式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