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鳳鳴宮闕 >569.第569章 服氣
    陶君蘭自然也沒見到太子。不過卻是給皇后請了安,而後又和太子妃王良娣等人說了幾句話。但也不過是僅限於說了幾句尋常的問候和客套話罷了。

    譬如,宮裏什麼藥材沒有?可陶君蘭還是得一本正經的和太子妃說:“若是缺什麼藥材,只管告訴我一聲,我叫人去尋。”

    而太子妃明知道這話不過是客套,可她還是隻能含笑道謝。

    總之,枯燥至極。

    陶君蘭注意到,太子妃說話的時候幾乎整個人都是木然的。像是一個只會動的人偶,卻是沒有神魂在其中。又或者說,人在這,心卻是不知道飄到哪裏去了。

    至於王良娣,則整個人都有些發愣,呆呆的坐在那兒,與她說話她也半天才反應一句,着實叫人看着有些心都發緊。

    很顯然,太子不行了這個事情,給她們帶來的可不是一星半點的變化。

    陶君蘭心裏悄悄的嘆了一口氣,也不知道該說什麼。要說跟着悲痛,她或許靠着演戲是能做出來的。可是心裏卻是不會有那種感覺。縱然做出來也不過是虛情假意罷了。

    當然,要說痛快歡暢,她也沒有。那樣也太落井下石了。當然,她承認是有那麼一點兒鬆了一口氣的感覺,而且微微的有些竊喜。

    只是這種竊喜卻是又帶了幾分罪惡感。就好比撿到了一個荷包,發現裏頭有不少銀子,你自然是高興的,可是卻也會猶豫是不是該還給失主,也會去想失主是不是很着急,然後自然也就會覺得有些罪惡。

    陶君蘭自然感覺得到太子妃和王良娣都是沒甚心思閒聊,於是便是自然而然的找上了袁瓊華。倒是也沒人注目,更沒人懷疑什麼。

    陶君蘭寒暄幾句,便是提出要去太后那看看,要告辭。

    袁瓊華則是趁機道:“那我送送陶側妃罷。”

    就這麼着,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跟着陶君蘭走了出來。

    二人前後腳出了屋子,又往宮殿門口走去。穿過前庭的時候,趁着四下無人,陶君蘭便是問道:“怎麼樣?太子可有答應你?”

    袁瓊華搖搖頭:“太子一心想將那孩子養在太子妃名下。”

    陶君蘭沉吟片刻,而後言道:“太子妃對那孩子的態度,你可以悄悄與太子提一提。然後再提醒太子,待到他沒了,太子妃和皇后能不能保住這個孩子的地位。若是不能,誰會上位。而太子妃和新太子關係如何。真交給太子妃養,對方是不是會忌憚。從而反倒是害了孩子。”

    袁瓊華看住了陶君蘭,半晌才徐徐道:“以前我便從不覺得你是個柔弱之人,如今我算是真正體會到了你的手段。你的確是比我強。”

    論聰明,她不如陶君蘭,論隱忍,她不如陶君蘭,同樣論運氣,她也是不如陶君蘭。所以,她還有什麼可不服氣的?

    若說以前袁瓊華對陶君蘭是不服氣,那麼如今袁瓊華,卻是徹底的服了氣。至少,她就從未想過要用這樣的方式去說服太子。

    袁瓊華很篤定,這個法子一定有用:這是太子唯一的骨血,太子必定會妥善安排那孩子以後的路。太子不會讓那孩子陷入險境。

    所以,那孩子不能讓太子妃養,更不能讓王良娣養。無他,因爲他死後,不管是誰接替了他的位置當上了太子,都不會放任王家。

    王家……必不會長遠了。

    袁瓊華心裏微微有些複雜,有些狂喜,又有些落寞。

    “那孩子最多這兩日應該就會過了明路,你早做打算吧。”陶君蘭丟下最後一句提醒,便是含笑告辭離去了。

    今兒的天氣是冬日裏難得的好天氣,有太陽就不說了,甚至連風也沒有幾縷,真真是個讓人覺得愜意的好日子。

    陶君蘭想,或許這是個好兆頭,代表了今年會風調雨順的好兆頭。

    太后對太子的事兒自然是關注異常的。所以,在見了陶君蘭,得只她是剛從太子那兒過來的,太后便是忙問起太子的情況。

    陶君蘭怕太后擔憂,便是隻含蓄道:“我也沒見着太子,畢竟男女有別。不過看着太子妃她們的神色尚可,所以想來也無大事兒。太后您也別太擔心了。”

    雖說昨日太后就知道了實情,可是但凡這種事情大約人都會抱着一種僥倖心理,就比如太后此時大約就是想從陶君蘭嘴裏聽見什麼好消息的。只可惜的是,陶君蘭縱然心知肚明,卻也說不出太后想聽的,只能儘量的將話說得平和委婉。

    太后聽了這話,嘆了一口氣,然後搖頭苦笑:“你又何必再安慰我老婆子?太子妃只怕這會子是如喪考批罷。她只有女兒傍身,沒有兒子。太子若真沒了,她以後的日子不知多難過。就是皇后,怕也是怨恨她的。更別說太子的那些姬妾了。太子也是可憐,竟是連個骨血也沒留下。就那幾個丫頭,他若去了都沒人給他丁靈摔盆的。”

    太后這話是大實話。這纔是太子妃的真實處境,什麼還好的話,都是騙人的。作爲女人,丈夫一旦沒了,自己又沒有兒子,那就好比是天塌了一般。

    那種感覺,又會好到哪裏去?

    見太后這般不好受,陶君蘭猶豫了一下,便是將阿武的事兒說了:“其實太子也不是沒兒子,太子在外頭曾置辦了外室,生育了一個兒子。如今已是四個月大了。”

    太后聞言先是驚詫,隨後就又高興起來。不過即便是高興,也沒能維持太久,畢竟一想到太子如今的情況,誰還能高興得起來?

    最後太后只感嘆了一句:“都是命啊。都是命!”

    陶君蘭心道,可不是命?太子大約從未想過,出京一趟會連命都沒了罷?更沒想過,他都當上了太子,可終歸還是沒能笑到最後。

    不過,其實這個時候太子就死了也未曾不是什麼好事。至少,對於李鄴來說是好事。畢竟兄弟相爭兵戎相見着實也不是什麼好事兒,而且,將來廢太子之後,其實怎麼安置太子都是不合適。關在王府裏一輩子不叫太子再出來,其實也是有隱患。

    死了,便算是一了百了。

    從太后宮裏出來,陶君蘭剛到宮門口就看見了李鄴已經等着自己了。拴兒見了她,便是掙扎着要過來——說實話,拴兒的確是有些怕李鄴,許是因爲相處的時間少,所以不如與她那般親近。今兒和李鄴呆了這麼久,已是拴兒的極限了。

    陶君蘭見了拴兒,之前心裏的陰霾也就瞬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有溫情和歡喜。上去抱住拴兒,她笑着親了親拴兒的臉頰:“拴兒乖不乖?”

    拴兒眉開眼笑的用力點頭:“乖!”語氣倒是再篤定不過。那副樣子,叫人看了就想笑。

    李鄴在旁邊看着,脣角不由自主的便是噙了一絲笑意。待到母子兩個親熱夠了,他這纔出聲提醒:“好了,咱們回家去罷。晚上要點鰲山燈,拴兒還想看不想看?”

    拴兒自然是想看的,而且想看得不行。

    鰲山燈其實就是冰燈,加以彩色絹子以及各色花燈組成,好看是好看,就是費時又費力。所以,一般人家都是不會去做那個的。倒是每年正月初一,城樓之前的空地上,都會提前紮好鰲山燈,專等着初一晚上點亮。

    一則是爲了祈福,二則也是爲了慶賀。久而久之,這便是成了習俗。每年百姓初一晚上出門看鰲山燈,已經成了一個盛大的節目。

    端親王府其實而已是自己可以做個小的鰲山燈觀賞的。不過陶君蘭覺得太費工夫,而且府裏也沒多少人,當然最主要是李鄴不在。所以也就沒叫人弄,因此要看的話,還是隻能去城樓看。

    不過對於這個,陶君蘭卻是有些不大讚同:“拴兒太小了,那麼多人萬一擠着可怎麼辦?而且晚上又冷。”

    最重要的是,她怕遇到刺客。說實話,遇到這麼幾回刺殺,真是將她嚇壞了。她如今一出門,便是總擔心會不會遇到刺客。說是有些草木皆兵也不爲過。

    李鄴笑道:“不妨事,我帶着他去城樓上看,那兒視野好,也暖和。護衛也是十足,不用擔心。”

    陶君蘭這才放心了。只是想着皇帝也在,便是又道:“拴兒沒個輕重,萬一衝撞了皇上,鬧得大家心情不好就不好了。到時候你看着他點。”

    “今年父皇不去看,讓我代爲主持。”李鄴卻是如此言道。

    陶君蘭一驚,隨後看了李鄴一眼,見他一臉淡然,這才慢慢的自己也鎮定下來。這個不是祭天,想來也不算十分要緊,讓李鄴代爲主持,大約也是不要緊的。

    “我聽寶船太監說,父皇在服用丹藥?”上了馬車後,李鄴便是如此問了一句。

    陶君蘭點點頭:“這事兒太后也與我說了。我也叫劉恩打聽了這事兒,只是那穀道人的底細卻是查不出來。”

    李鄴籠着眉沒說話,卻是輕嘆一聲。

    陶君蘭明白李鄴嘆氣是爲了什麼。丹藥一途,從來都是虛無縹緲,若是真有用,那怎麼不見之前的皇帝因服用了丹藥返老還童或是延年益壽?反倒都是沒什麼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