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王朝1587 >第五章 朕就想要那倭國不要的
    李太后道,

    “真是奇了,倭國大名派使節去歐羅巴作甚麼呢”

    朱翊鏐回道,

    “聽說那大友宗麟也是景教教徒,除了覲見國王,還要拜見教皇呢。”

    “據說他們是萬曆十年從倭國出海,去歲才從歐羅巴歸國,臣去廣東的時候,這一行人就正好停留在濠鏡。”

    李太后奇道,

    “既然這支倭國使團是大名專門派去歐羅巴覲見景教教皇的,那拜見完畢後,理應立刻返回倭國覆命纔是,爲何會停留在濠鏡呢”

    朱翊鏐道,

    “因爲倭國在打內戰嘛,他們從倭國出發的時候,大友宗麟還好好的,結果等到回來的時候,大友宗麟就去世了,九州也被豐臣秀吉佔領了。”

    “豐臣秀吉佔領九州後,就開始迫害景教教徒,所以他們得到消息後,就留在濠鏡不敢回倭國。”

    朱翊鈞的心頓時跳了起來。

    他是瞭解日本天正遣歐少年使節團的完整經歷的。

    這支日本使團由耶穌會傳教士範禮安率領,在萬曆十年時從長崎出發,於該年三月九日離開日本。

    經澳門、新嘉坡、馬六甲、錫蘭、高晉,於萬曆十一年抵達印度果阿,覲見佛郎機國印度總督瑪斯加蘭,並受其盛情款待。

    範禮安原想親自率領這支使團前往羅馬覲見教宗額我略十三世。

    但是當他到達果阿後,發現羅馬任命他兼任印度耶穌會高官。

    因此範禮安只好留在東方,命令另一個傳教士麥基達代替他率領使節團前往歐洲。

    萬曆十二年時,使團到達了佛郎機,並受到了佛郎機國王腓力二世的熱情款待。

    萬曆十三年時,他們去了佛羅倫薩,並參加了當地望族美第奇家族的舞會。

    同年,他們又去了羅馬,拜見了羅馬教宗額我略十三世,使團一行因此獲得了羅馬市民權。

    爾後他們還參加了額我略十三世的繼任者西斯都五世的戴冠儀式,並先後訪問了威尼斯、維羅納、米蘭等歐洲城市。

    在遊遍歐洲之後,這支使團在萬曆十四年從里斯本出發,踏上歸國之路。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們從海上歸國之時,九州大名大友宗麟的軍隊因爲島津氏的崛起而節節敗退,只得向畿內霸主豐臣秀吉求援。

    豐臣秀吉因而發出了九州征伐令,爾後在親自領兵降伏島津氏之後,將島津氏分配去了薩摩和大隅兩國,並有意封與大友宗麟日向的領地。

    但大友宗麟因年老體衰而回絕了豐臣秀吉的好意,並於萬曆十五年六月在豐後國津久見病逝。

    大友宗麟一死,其在九州建立的“天主教王國”的美夢也繼以破碎,他死後不到一個月,豐臣秀吉立刻在日本下達了“伴天連追放令”。

    此項命令以歐洲人拐賣日本人爲奴爲由,嚴厲禁止外國傳教士在日本活動。

    並且將傳教行爲與海上貿易嚴格區分了開來,同時對日本國內信仰天主教的大名進行了限制,要求他們立刻放棄天主教信仰。

    而過去去九州長崎做生意的外國商人,多願與大友宗麟合作。

    這不單是因爲他曾一度支配了九州六國,而是由於大友宗麟已受天主教洗禮,提出了十九條政治綱要,同意依靠九州的良港地位,與佛郎機和中國的商船進行海貿往來。

    大友宗麟一死,日本國內的天主教傳教事業頓時飽受打擊。

    因此在萬曆十五年年底,範禮安和日本使團經海路到達澳門,聽到豐臣秀吉已經開始迫害日本天主教會的消息,爲了慎重起見,不敢馬上回日本。

    歷史上的範禮安和日本使團在澳門停留了有兩年之久,直到萬曆十八年夏,才由澳門重抵日本長崎。

    但是由於豐臣秀吉不甚寬容的宗教政策,在萬曆十九年春,範禮安和日本使團受到豐臣秀吉的接見時,日本國內反對天主教會的人堅決地認爲範禮安的使節團是假冒的,並說範禮安根本沒有離開過日本,豐臣秀吉於是命令範禮安立刻返國。

    從此天主教在日本的地位一落千丈。

    “此事卻是新奇。”

    朱翊鈞故作鎮定地開口道,

    “朕倒想見一見這位帶領倭國使團遊歷歐羅巴的傳教士。”

    “倭國使團滯留我中國,朕本就應派鴻臚寺、主客司或四夷館前去接待,如此方不失我天朝大國之威嚴。”

    朱翊鈞的想法是這樣的,派鴻臚寺、主客司或四夷館去澳門,就是把接見傳教士提升到了外交的高度。

    一旦涉及了外交,無論是李太后還是廣東地方官員,都不好隨意插手阻擾。

    何況萬曆十六年的豐臣秀吉還在爲了完全統一日本而四處奔忙,就算是想以此爲藉口提前伐明,客觀條件也不成熟。

    再者,歷史上的大友宗麟之死的確是此後日本日漸閉關鎖國的原因之一,但真正隔斷日本與西方往來的罪魁禍首卻是後來的德川幕府。

    豐臣秀吉對天主教徒的更進一步的大肆迫害實際開始於萬曆二十四年的聖菲利浦號事件之後,而在萬曆十六年的眼下,日本與外界的貿易往來實則並未受到嚴格限制。

    如果豐臣秀吉要伐明,那他肯定也需要一定的財政積累。

    所以豐臣秀吉需要日本長崎,他不是德川幕府,會趁着明朝虛弱之時頒佈“鎖國令”,禁止日本船隻出海貿易,以此切斷中國白銀流入的最大渠道。

    與德川幕府比起來,豐臣秀吉的心態還是相當開放的。

    朱翊鈞相當確信,倘或豐臣秀吉真正實現了他的伐明野心,他絕不會像後來的德川幕府那般閉關鎖國。

    豐臣秀吉反倒可能更像蒙古人,對西方文明充滿了居高臨下的包容,要不是他死得太早,日本人民能提前幸福四百年。

    也不必非要美國人攙着他們繞上那麼大一圈的彎路了。

    李太后看出皇帝是非要見一見那耶穌會的傳教士不可,覺得再勸下去,也尋不出甚麼正當的理由,反倒會適得其反,於是只能叮囑道,

    “皇上見歸見,賞賜一些東西也無妨,但洋人要是開口要免稅,卻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朱翊鈞點頭笑道,

    “這是自然。”

    朱翊鏐悠悠道,

    “老孃娘安心,臣料想那些洋人也不敢同皇上開這口,自隆慶開關以來,我大明之絲綢、瓷器與茶葉遠銷海外。”

    “歐羅巴諸國國民因受蠻夷統治已久,粗陋淺薄,從未見過這般精美華貴之物,我大明作爲精品產銷之地,自是飽受歐羅巴諸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