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晉末多少事 >第一二九八章 杜英是能理解顧昌的
    荊州世家的猶猶豫豫,其實也好理解。

    自南渡之後,這走馬武昌的梟雄也不在少數,這其中還出了王敦這麼一個“佼佼者”,但是結果呢?

    叛亂被建康府壓下去,最後導致一時跟着上頭的荊州世家,被潑了一盆冷水不說,還被朝廷處處打壓針對。

    因而當桓溫到了荊州的時候,荊州世家上下已經變得無比謹慎了,他們既不知道桓溫有多大的膽子,也不知道自家還有多大的底氣能夠陪着又一個逆賊再鬧一回。

    所以桓溫之前一直在謀求荊州世家對他的支持。

    爲此,桓溫雖然眼饞杜英在關中大刀闊斧的改制,把世家的力量排除在管理核心之外不說,而且通過書院和麪向社會的選拔制度兩種手段,從根本上剷除了世家會通過淵博的知識積累和成體系的人才培養方法一步步蠶食政權的可能,但桓溫也只能眼巴巴看着,不敢得罪荊州世家。

    這也是關中開始匯聚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有越來越多想要打破這桎梏和僵局的人涌入,思想也開始變得愈發活躍的同時,荊蜀卻始終如同一潭死水的原因。

    桓溫就像是追求女神的備胎,荊州世家作爲女神,自然得順着人家的意思來。

    但如今,建康的局勢已經變成這般,荊州世家也開始坐不住了,曾經的女神開始垂青苦追不捨的備胎,他們渴望能夠通過支持桓溫進入建康府主政,讓一直被壓在荊州、看不到出頭之日的家族能夠重返朝堂。

    桓豁率軍抵達越城,和鮮卑人對峙,讓荊州世家的這種盼望開始變成無限可能。

    所以曾經高高在上、審時度勢的女神,低下頭來,而曾經的備胎,更是抓住這個機會,直接往上爬。

    再加上衆所周知,這個備胎並不是單純的人微言輕,堂堂的鎮邊方鎮,麾下嫡系兵馬數萬,是真正能打的狠角色。

    只不過因爲世家本來就高高在上,佔據輿論和道德的高峯,所以就算是手頭有兵,也不敢輕舉妄動,否則如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而現在,桓溫也正應了荊州的“大勢”,其麾下良將猛士雲集,世家贏糧而影從,所以吳郡世家自然會心裏發慌。

    要改朝換代了,可是我們不是從龍之臣啊!

    因而於他們而言,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儘快找到一個能夠和桓溫對等的存在,送他上去,爭奪皇位,這樣吳郡世家保證開國功臣的位置。

    杜英是能夠理解顧昌的。

    畢竟當年晉室東渡,其實還沒有從吳國臣子完全轉化爲晉朝臣子,在中原洛陽也經常因爲南方人的身份而受到歧視的三吳世家,對於擁立司馬氏,本來就秉持着自無不可的態度。

    結果後來他們發現,這江山竟然還真的穩固了下來,然後便是擁立有功的東渡各家,憑藉着旨意四處搶佔地盤、拉攏丁壯,硬生生的從喪家之犬變成了現在的會稽世家,成爲了在地方影響力上不亞於三吳世家,在朝堂話語權上更是能把他們吊着打的存在。

    喫一塹長一智,這一次,吳地其餘世家怎麼想,顧昌可以不在乎,但是吳郡世家,肯定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這從龍擁立之功,如果說之前杜英和桓溫還分據關中和荊州的時候,他還不敢表露出來,一直通過顧會等人對關中試試探探,那麼現在,顧昌這一顆帶着吳郡世家全身心投入的熱忱之心,擋都擋不住了。

    顧昌的“脫口秀”說完,杜英一直沒有開口回答,而是低頭沉思。

    這讓顧昌心中也難免惴惴。

    這還有什麼好猶豫的麼?

    是了,吳郡世家是堅定的世家制度擁躉者,九品中正制雖然不是誕生在三吳,但是在三吳,家族派系交錯糾纏,並且影響一方的官員任用委派,其實更在中原之上。

    君不見,當年孫吳時,朝堂上有名有姓的重臣,尤其是文官,哪個不是出身三吳世家?

    顧家的顧雍、張家的張昭,可都是位極人臣了的。

    所以杜英顯然對於吳郡世家會不會配合關中新政的實施有所疑慮。

    唉······顧昌在心中嘆息一聲,荊州那邊是大司馬求着本地世家能夠給予支持,而到了他這裏,變成他求着杜都督能夠垂青。

    怎麼世家和世家的差距就那麼大呢?

    等不到杜英的聲音,顧昌便咬了咬牙,開口說道:

    “吳郡上下,和關中已有往來,對於關中新政之清風,仰慕久矣,思古之王化,無外乎於此。

    餘身爲建康令,本就有教化百姓、選拔賢能之責,然上任以來,時常感慨亂世之流離,以使無數經典付之一炬,以使無數百姓不得安寧,以使無數欲從聖人之學派、循聖人之學說的年輕俊傑不得其法、不得門入。

    而得知都督於關中開設書院,選賢舉能、有教無類,無論使我百姓重沐王化,還是令氐羌蠻夷得學禮儀,都爲千古揚名之壯舉,都爲於這混沌亂世重開教育之先聲,都爲在這崩壞時節重遵禮樂之清音!”

    杜英震驚的看着眼前這個侃侃而談的男子,下意識的說道:

    “顧兄,你高考語文作文分數不低吧?怎麼排比句用的這麼熟練?”

    顧昌:???

    杜英也就是和他開個玩笑,沒指望着他能聽懂,當下隨口解釋道:

    “如此提振士氣之言,若是放在關中書院的招生考試中,想來也是能拔得頭籌的。”

    顧昌:!!!

    我一個堂堂建康令、顧家少家主,自幼熟讀經史,又曾掌管地方,去參加一個書院的招生選拔,如果拿不到第一就太丟人了吧?

    “顧兄不服氣?”杜英看着瞪大眼睛,不再口若懸河的顧昌,笑道,“那等會兒餘可以給顧兄一份考卷,顧兄去寫一下,想來顧兄也不會仰仗他人之助,獨自完成的。”

    顧昌矜持的點了點頭。

    雖然杜英的話不中聽,但是至少他開口了。

    卑微的顧家少家主可不想自己口若懸河半天,杜英無動於衷,直接送客。

    開口了,而且還能說些這般無關緊要的事,那就說明事兒能成!

    “所以顧兄剛剛廢話那麼多,想說什麼?”杜英沒好氣的問道,“餘不是來聽顧兄歌功頌德的。”

    顧昌也是老臉一紅,若不是有求於你,我何至於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