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晉末多少事 >第一六八八章 雍州世家的訴求
    當然也有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說一不二的,最典型的就是青徐世家,雖然作爲主戰派,他們在朝堂上並不喫香,但是並不妨礙他們在京口橫行,都督府能夠坐穩京口,也是得益於郗家對於京口的牢牢控制。

    郗愔說要跟着都督府幹了,青徐世家上下齊心協力,便真的追隨都督府行事。

    除此之外,自然也有混的比較慘的,那就是遷徙到襄陽的雍州和涼州世家。

    當時中原戰亂,並非所有的西北世家都見勢不妙直接向江南跑路——晉朝朝廷的正統可是還一路退守長安的,大部分西北世家還都跟在朝廷身邊。

    之後胡人叩關,西晉崩塌,大多數的西北世家基本上都跑到了涼州姑臧城,比如杜英的祖上,這也使得涼州一時間呈現出了從未有過的經濟和文化繁榮,這也是張家能夠屢屢升起稱王稱帝之野心的原因。

    只有少數的西北世家,跑到了南方,再加上後來零零星星南下的,一併被安置在了襄陽,以此爲南雍州。

    然而和青徐世家到京口、陳郡世家到會稽,所面對的都是一片空白、沒有江左世家大規模的滲入不同,西北世家在襄陽,面對的是早就已經紮根數百年的荊州世家。

    習家、龐家、黃家、蔡家等等荊州世家中數得上號的,都盤踞在襄陽。

    所以面對這些外來戶,荊州世家們的第一反應顯然也是儘可能的排斥。

    後來隨着北方胡人席捲整個中原,兵鋒已經直指南方,襄陽搖身一變也成了前線,整個荊州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向武昌轉移,荊州世家們也就漸漸放棄了對這些北來貂子的仇視,逐漸向南轉移產業,將襄陽讓出了一部分給他們。

    不過到底是貂子和蠻子互相看不起,所以雍州世家和荊州世家有一些聯姻以及生意上的往來,最終還是尿不到一壺裏去,有一些能耐的雍州世家子弟,已經直接動身前往建康府。

    比如杜陵杜氏南下的這一脈分支,甚至還在建康府混上了皇親國戚,可惜人丁不旺,已經絕嗣了。

    留在襄陽的,雖然還頂着世家的名號,享受着九品中正制的定品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卻也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在襄陽這等對峙前線,自己混的可能連其餘地方的寒門子弟都不如。

    因而當關中都督府崛起之後,這些雍州世家的心思自然隨之活絡起來。

    他們一直積極聯絡都督府,自然期望着能夠在都督府攻略荊州的時候獻上一份綿薄之力。

    說到底大家都是關中人,出身杜陵杜氏的都督,也不會虧待他們不是?

    且已經品嚐過不是寒門、勝似寒門的苦衷,這些雍州世家子弟們對於光耀門楣、重新成爲豪門大戶,並沒有太大的追求。

    他們只是想着能夠重返故土,並且最好是能在臨走之前踩一腳荊州世家。

    出於這樣的心態,他們在和關中的聯絡上一向比較積極,只不過荊州世家那邊顯然也開始有所懷疑和防備,所以現在他們所能夠提供的消息情報,質量也開始不可遏抑的下滑。

    但有總好過沒有,六扇門作爲“外來人口”,想要在本地建立起來情報網絡,又談何容易?雍州世家至少提供了一個門路。

    現在這個門路,對於六扇門來說,變得至關重要,因爲顯然襄陽方向上能不能牽制住荊州水師,將會決定巴蜀方向的進攻能不能成功。

    杜英方纔所言,已經確定了一個基調,那就是關中王師會選擇從巴蜀發起主要攻勢,而南陽方向因爲還有遮掩洛陽側翼的任務,所以便是能夠從許昌等地抽調、匯聚兵馬,也很難擔負南下的重任。

    但重兵屯駐在襄陽以北,對於襄陽本來就是威脅,荊州世家和大司馬府都不可能忽略之。

    “雍州世家這裏還是可以做文章的。”杜英緩緩說道,“關鍵還要看能不能用的好他們,或者說能不能給他們足夠的好處,這些世家怕也都是無利不起早。

    之前被荊州世家壓迫的太難受了,所以紛紛來尋求我都督府的幫助,現在意識到都督府可能需要的不只是情報,可能還需要他們出一份大力,恐怕也會隨之獅子大張口。”

    雖然已經放棄了重新成爲豪門大族的追求,但是也不代表着這些雍州世家就會乖乖地無私奉獻,不成爲豪門,他們可以選擇成爲開國元勳。

    開國功臣,這可是近乎於免死金牌的名號,豈不是比豪門世家來的更靠譜?

    世家還有跌落成寒門的時候,開國功臣可是一直有朝廷兜底。

    張玄之明白杜英的意思,微笑着說道:

    “若是雍州世家真的能夠在此戰之中立下大功,那許其一個開國公侯,也是理所應當的。

    隨着都督之後向荊州、江左等地進攻,總歸要拉攏那些擁兵自重的將領和世家,若是這麼大的天下都要一點點的打過去,只怕沒有十年的功夫很難完全平定,到時候還會讓北方的胡人有機可乘。

    典午因此而喪中原,我都督府不可重蹈覆轍。”

    杜英其實對此並沒有太大的意見,因爲冊封功臣更多,最終增加的是功臣羣體的數量,一方面這能夠幫助杜英打壓世家,另一方面天下的蛋糕就這麼大,分蛋糕的人多了,每個人所能得到的自然也就少了。

    最好是因爲得到的有多有寡、互相看不順眼,又晉升爲互相攻訐。

    這纔是杜英作爲上位者真正樂意於看到的。

    只是杜英自己當然不能明着表露出這種心態,甚至還得惺惺作態,讓手下領悟過來的人主動提出。

    張玄之顯然就先領悟到了。

    當然,周撫也不見得不明白,但是他並非親信,自然不會開口。

    杜英微笑着頷首:

    “有心了。”

    張玄之鄭重拱了拱手。

    首倡,這就是大功。

    杜英則有些無奈的看向謝道韞,漸漸地,自己也變成這種操控人心、虛實不定的人了。

    固然之前就有心理準備,可是真的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還是覺得有些難以接受。

    大概這就是當女表子還想立牌坊吧。

    笑話他人有這樣的心態,可是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往往也沒有幾個人能夠免俗。

    夫妻同心,謝道韞自然看出了杜英的嘆惋,對着他輕輕笑了笑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