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晉末多少事 >第一七五三章 對關中軍隊的錯誤認知
    苻黃眉明白了謝玄的意思,如今荊州富足,加上現在和青州之間糧道不通,糧食定然有屯儲,

    “因此我們怎麼也不虧。”謝玄笑着,露出一口白牙。

    看着胸有成竹的年輕人,苻黃眉點了點頭。

    ————————-

    當苻黃眉和謝玄看桓豁形如案板上魚肉的時候,桓豁正在聽取手下的彙報。

    關於關中騎兵方位的彙報。

    自從桓豁開拔向淮西撤退之後,關中騎兵已經出現了不止一次,如影隨形。

    只不過每一次出現的人數都不是非常多,幾十人、上百人的那種,圍繞着營寨兜兜轉轉,並不着急進攻,一旦荊州這邊的騎兵和斥候前出,則立刻收兵撤退,看上去非常謹慎。

    但關中騎兵越是謹慎,桓豁這邊就越是不敢掉以輕心。

    能夠讓一支在平原上來去如風的騎兵如此慎重,那唯一的可能似乎就是他們打算畢其功於一役,尋找到桓豁的破綻之後,一擊破敵,而現在這些小隊騎兵的主要作用就是探查桓豁的虛實。

    所以桓豁也不得不張開更大的斥候網,把斥候都撒出去,詳細的探查自己前方所要經過的一切山川河流,安營紮寨的時候也必須要把周邊的土地全都“翻”一遍。

    尤其是一些橋樑和碼頭,更是要寸土必爭,畢竟關中王師的背後還有水師的支持,他們是可以選擇一個小碼頭就把自己的騎兵轉運上岸,也可以利用水路撤退的。

    在河網密佈的淮東,顯然這防不勝防,但是桓豁必須要防。

    他現在還不清楚有多少關中王師南下淮西,但是隱約也能夠推測出,此時關中還可以拿得出手的兵馬、出現在這裏的兵馬,無外乎南陽的郡兵或者河洛軍。

    前者的戰鬥力存疑,長期以來並沒有參與過什麼大規模戰事,更何況荊州那邊還緊緊盯着,自然不可能輕易調動。

    至於後者,桓豁並不覺得關中有多大的膽量能夠在杜英還在河洛的時候,把河洛軍的主力直接調動到淮西,而且以大司馬府長期以來對河洛軍以及其主帥苻黃眉的消息蒐集表明,苻黃眉的性格穩重少變,再加上其氐人降將的身份,更是註定了有些事他就算是想做也得掂量掂量風險以及是不是能夠得到信任。

    因此河洛軍全軍南下的可能性並不大。

    在這裏,桓豁顯然還是忽略了權翼等人的存在,或者準確說是忽略了長期以來杜英苦心孤詣要建立的參謀體系的存在。

    在大司馬府軍中,主帥顯然還是有着一言九鼎的權力,幕僚們的存在只是給主帥提供一些思考方向,或者在主帥自己沒有了主見的情況下及時給予幫助,但是並不能對主帥的戰略制定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在關中王師裏,主帥的戰略部署一定是要通過參謀司的討論和推演的,而在制定戰略和戰術計劃之前,主帥也是必然要參考參謀司所提交的方案以及提供的最新情報。

    可以說主將在關中軍隊裏,很難,也不可能做到一言堂,其不能忽視參謀以及司馬、長史等副手的建議。

    此次河洛軍全軍南下,本來就是權翼和參謀司上下共同討論之後的結果,最終提交給苻黃眉,苻黃眉還是稍有些猶豫,但當杜英點頭首肯、權翼已經開始上下忙活之後,其最終下定了決心。

    如果單單是讓苻黃眉自己來做出這樣的決定,那恐怕很抱歉,這的確不是苻黃眉一貫的行事風格,但是還有權翼和整個參謀司在其背後運作,所以苻黃眉完全可以展現出來另一種風格。

    這是桓豁所沒有料到的。

    和桓豁的個人能力無關,而和關中都督府長期以來堅持不懈推行的軍制改革根本沒有引起大司馬府,或者準確說天下絕大多數勢力的重視有關。

    這其實也不怪大司馬府的情報消息不佳或者沒有眼光,而是因爲杜英主政關中以來,所推行的新政舉措實在是太多了,多到眼花繚亂,直接把整個既有的制度全部都推翻了。

    世人討論最多的,顯然還是關中的人才選拔、稅收、重新分配耕地、重新制定稅法和律法等等,畢竟在之前的世界中,無論在哪個地方,世家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而杜英現在所建立的政權,基本上和世家沒有什麼關係,這自然就會讓人們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杜英和世家之間的鬥爭上。

    從經濟到道義,再到武力,可以說長久以來,杜英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胡人,也不是諸如桓溫這種當世梟雄,而是世家。

    在胡人,在桓溫的背後站着的,何嘗不是世家?

    在這些舉措之中,對於軍隊的改組重編就顯得理所當然、沒有那麼離譜和顛覆認知了,因此也就自然不會有人關注於此,只當是杜英爲了消除世家在軍隊中的影響並且扶持自己的親信上位而進行的清洗而已,這也是歷朝歷代的常規操作,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在這些想法和忽視的加持下,桓豁自然不會認爲河洛軍會南下,也就仍然堅持認爲在兩淮,並沒有真正能夠阻擋自己的力量,無論是謝玄在淮東搞事情,還是河洛軍抽調一部分兵馬南下,都是爲了把自己困在兩淮, 避免北上河洛。

    而事實上,桓豁並沒有多少北上河洛、增援桓溫的意圖,因爲桓溫手裏握着的可是其半生轉戰積攢下來的重兵集團,而對面的杜英卻是分兵而戰,桓溫如何打不過杜英呢?

    桓豁主要的任務就是守住兩淮的糧道,確保本地的梁郡、歷陽以及荊州的側翼不會受到威脅。

    如今糧道被破壞,桓豁就來淮東重建糧道,而淮西有敵軍來,那桓豁就去淮西驅逐敵軍,他只需要和關中王師周旋、儘可能的拖住關中王師就可以了,這也是現在桓豁不是很着急的原因。

    不過淮東這邊的確有些麻煩······

    “報,是掾史的消息。”一名幕僚疾步而來。

    能在大司馬府被稱爲掾史的,只有郗超了。

    桓豁急忙打開看,原來是郗超已得知郗家的家臣作爲使者前來,被毫髮無損放了回去,所以表示感謝,同時還提醒桓豁,朝廷已經敲定了淮東官吏的名單,皇室和江左世家的人充盈其中,只有廣陵郡的郡守被關中都督府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