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晉末多少事 >第一八九三章 墳塋相對立
    只不過劉建的這個提議一般不會被採納。

    用火炮拆掉營寨容易,可是人家在更遠的地方再搭建一個不就好了麼?

    想要誘敵半渡的杜英,自然沒有必要爲了一個營寨再派兵登陸、惡戰一場,那就純屬於爲了一瓶醋包餃子了。

    所以難以渡過淝水、總是被桓秀擊其半渡的,現在反倒是關中軍隊,這也讓八公山獲得兵馬糧草增援,變得更加困難。

    不過杜英已經下達了讓郗恢擇機撤退的命令,兩淮水師的主力雖然沒有露面,但是遊弋在淝水上的這些船隻想要一時壓住桓秀、掩護八公山的殘軍撤退,還是很容易的。

    因爲駐軍八公山的目的,就是爲了牽制桓秀。

    既能夠居高臨下,觀察桓秀軍隊的一舉一動,和孫無終傳遞來的情報相互印證——現在到了關鍵時候,爲了防止孫無終暴露,一些細節和無關緊要的消息已經用不着孫無終出面了——也能夠讓桓秀捉摸不透杜英的作戰意圖,認爲杜英想要以八公山作爲反攻的橋頭堡,所以把大多數的注意力都放在瞭如何能快速拿下八公山上。

    現在桓溫已經趕到,八公山再堅守不動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前期的消耗和拖延目的既然達到,自然到了撤兵的時候。

    杜英讓郗恢自行把握,郗恢也已得知桓溫半日之內就會趕到,所以選擇在這雙方都小做休憩的時候,親自斷後,撤離八公山的各處營壘,向淝水岸邊集結。

    與此同時,已經趕回來的謝玄,並沒有帶着騎兵渡過淝水,而是依舊留在了東岸,位於戰場的南側,遠遠觀望局勢,若是桓秀察覺到郗恢的意圖、全軍強攻八公山,那麼謝玄就會毫不客氣的和他來一個馬踏連營。

    經過幾日惡戰,八公山上五千多守軍,現在大概只剩下兩千多人,不過因爲山上的風吹草動都在桓秀的緊密注視下,再加上在上一輪進攻中,山上的火炮就已經不再開火,顯然是在祕密轉移,所以桓秀更是堅信敵軍想要撤退。

    沒有過多久,兩名悄悄摸上防線的朝廷斥候,就向着山下豎起令旗。

    “嗖!”箭矢穿過胸膛,剛剛舉起的令旗摔落在地。

    不過對於守在山下、一刻未曾挪開眼睛的桓秀來說,這也足夠了。

    但還有人動作比他更快,只見孫無終已經帶兵越衆而出,當桓秀下令進攻的時候,孫無終都已經跑到山腳下了。

    “這傢伙······”桓秀無奈的搖了搖頭。

    而旁邊老神在在“看戲”的謝石,臉色也是凝重了少許。

    這孫無終······的確是謝石見到過最忠心、最勇敢的朝廷將領,拋開能力不談,只是這一份殺敵報國之心,就已經足夠讓在場的諸位汗顏了,更何況人家不止一次獨當一面,真的論能力也不差。

    謝石有些惋惜的搖了搖頭,大概這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吧,典午氏立國這麼長時間,總歸還是有忠志之士、將星閃爍的,奈何歷史的潮流浩蕩而來,那沉重的車輪碾壓而過,孫無終又如何螳臂當車?

    帶着三分疑惑、三分感慨,謝石也不好一直在這揣手看戲,眼見得孫無終都已經撲上敵軍壁壘,沒有遇到絲毫抵抗,謝石也不緊不慢的調動兵馬,跟在後面壓上去。

    很顯然,郗恢已經撤退了,不過也不知道會不會有詐,謝石自然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指揮兵馬穩穩地站住山間各處要衝就好,追亡逐北的功勞就交給孫無終去做。

    桓秀本人這幾天在和郗恢的對陣之中,自然也沒少喫虧,謝玄擅攻、郗恢擅守,這也不是什麼祕密。

    憑藉地形地勢,郗恢經常打一場、換一個地方,讓桓秀捉摸不透關中軍隊的佈防情況、屢屢一拳打在棉花上,甚至好幾次都殺到了淮南王陵前,看到了郗恢的身影,可是郗恢又跟變戲法兒似的從山腰甚至山腳下調出來兵馬,大有直接切割包圍之意,迫使桓秀只能鳴金收兵。

    所以現在看着山上空空如也,桓秀自己還是心中惴惴的,但是孫無終衝的實在太快,桓秀也不好在這個時候瞻前顧後的,把人再叫回來,眼見得謝石都開始慢條斯理的點兵壓上,桓秀也只能帶着部曲越過謝石先走。

    否則自己還沒有謝石來的積極,只怕會淪爲笑柄。

    這位年輕的將軍,之前在河北枋頭吃了敗仗,差點兒全軍覆沒,後來帶着部曲一路南逃,誠然是成功逃出生天了,但是明顯這種逃跑成功的行爲並不能稱得上勝利,甚至桓秀都羞於提起,也讓士卒們對於桓秀的信任並沒有高到哪裏去。

    現在桓秀自然不能讓自己淪落到和謝石一個水平。

    更不要說人家謝家五郎本來就有退路,明顯是來擺爛的。

    桓秀也擺爛的話,那桓溫手底下一個信得過、靠得住的兄弟子侄都沒有了,豈不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好在孫無終和郗恢都沒有讓桓秀失望。

    一個真的衝,讓桓秀不需要硬着頭皮試探對方埋伏和虛實;另外一個也是真的撤了,山上摟草都能打出來兔子,就是翻不出關中士卒的蹤影。

    很快,淝水水面上就有船隻穿梭兩岸,兩淮水師的船上武備也一齊轟擊面水的一面山坡,使得登頂的朝廷士卒也只能望着這幾日糾纏、惡戰的對手,從容上船離開。

    謝石帶着大隊步卒從山下繞過來,而恰在此時,涼州騎兵驟然殺出,直奔朝廷營寨。動靜一起,謝石麻溜兒的帶兵回去了,而一看敵軍營寨有所防備、援軍正趕回來,謝玄直接調轉馬頭、脫離戰場。

    不過自然不能再指望着謝石帶着步卒去掃蕩河岸上撤退的關中士卒。

    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叔侄兩個人的默契。

    郗恢這一走,吵吵鬧鬧幾日的八公山,徹底安靜下來。

    只剩下一個個墳包,猶然佇立在山間,默對晚風。

    墳包高高低低,一邊山坡上是關中士卒的,一邊是朝廷士卒的,相對而望。

    因爲郗恢的靈活戰術,朝廷士卒的屍體經常落在關中軍隊包圍之中、拖不回來,郗恢也都就地掩埋,一人一穴、令俘虜辨認,儘可能的寫清籍貫名諱,和關中士卒的待遇相同。

    桓秀上山的時候,孫無終正提着刀,站在漫山墳包之前,看着那一個個新出現的木牌,靜靜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