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重織錦繡 >第六百八十七章 一起培養
    很快,皇帝的旨意下來了。雖然只是召集五歲以上的皇子皇孫們入宮讀書,看着是小孩的事情。可是在朝野上下卻掀起來軒然大波。

    首先,在封地的大皇子和二皇子滿五歲的兒子都被接了過來,入宮讀書。這使得大皇子和二皇子都錯愕了。他們一派的臣子們也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這應該是皇帝對四皇子也不滿意了。所以,想在小皇子和皇孫中選取繼承人。這樣一來,更是宣判大皇子和二皇子距離儲位基本上沒戲了。另外一方面,還給了他們希望。他們是沒有機緣大位了,可是,他們的兒子們有機會。

    這方面,二皇子格外高興,因爲他和大皇子成親最早。可是,大皇子頭幾年內宅鬧的太厲害,只生了幾個女兒,並沒有生兒子,這兩年才生出來兒子,只有兩個,還都不滿兩歲,不符合條件。而自己因爲王妃賢惠,已經給他生了兩個嫡子,一個嫡女。其餘妾侍也生了庶子三個,庶女五個。符合條件的居然有三個之多。兩個嫡子和一個庶子。

    雖然二皇子知道自己在皇帝老爹的心裏基本上與皇位無關了,但是想到,大哥目前沒有符合條件的兒子,老三成親晚,孩子還不夠五歲。父皇這樣做,就是等於明說了小四無緣大位。至於剛剛出生的五皇子和六皇子,那還是嬰兒,等到他們五歲,自己的三個兒子已經大了。優勢十分明顯。

    這麼算起來,自己兒子將來有緣帝位的可能性很大。二皇子心裏五味雜陳。原來自己沒有皇帝命,倒是有太上皇的命嗎?

    大皇子接到聖旨,氣不打一處來。算起來,豈不是隻有二皇子的兒子能入宮學習?雖然自己於大位無緣,讓他很生氣。更加生氣的是,自己的兒子也跟大位無緣,反倒是老二的兒子將來有可能繼承皇位。自己和老二斗爭了這麼多年,早就不是兄弟成了不死不休的仇敵。要是老二的兒子繼位了,那還得了,自己這一家子估計都得死。

    所以,不止是大皇子感到巨大危機,大皇子背後的臣子們也都感到巨大危機。一時間人心惶惶起來。

    大皇子氣惱一陣,看到和幕僚也商議不出來什麼,不由得一甩袖子回到王府內宅,找了王妃大發了一頓脾氣。要不是王妃不爭氣,一直生不出來嫡子,至於他作爲老大在兒子方面反而被老二超越嗎?王妃也很是生氣。如果不是大皇子一直貪花好色不進她的房,她會遲遲生不出來兒子嗎?

    至於庶子們,如果不是後院的女人太多,爭鬥太多,至於年年都有幾個流產的,所以,使得王府子嗣不豐?

    夫妻兩個互相指責,最後自然是不歡而散。

    大皇子府上雞飛狗跳,二皇子府上得意洋洋,三皇子府上氣急敗壞。良貴妃更是氣的把宮裏的東西又砸了一遍。

    麗妃和良貴妃自然都知道,自己的兒子在皇帝的心裏已經被淘汰了。麗妃還罷了,早幾年她就知道自己兒子希望不大,不過是自己孃家那邊期望很大罷了,良貴妃這幾年,又是被升位份,又是兒子被抱去給皇帝親自撫養,所以,她一直都認爲,未來的帝位肯定是自己兒子的。

    沒有想到,皇帝這麼重視新學,居然召集皇孫們也來學習新學,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整個宮裏都傳言說,未來皇儲就要從新學優秀的皇子皇孫中選拔出來。

    良貴妃自然是知道,自己的兒子年紀雖然不大,還沒有成親,可是,性子拗得很,一直都討厭新學。這不是擺明說自己兒子不合格嗎?

    良貴妃心願落空,她怎麼能善罷甘休?

    內宮中,皇子們中掀起軒然大波,朝野中也是風起雲涌。看到皇帝對新學這麼重視,整個天下的儒家學子大儒們都坐不住了,各個都出來了。

    可是,皇帝如今可不是之前的皇帝了。他坐上帝位已經超過二十年了,朝野上下都把持的十分穩固。新學也已經開辦了二十多年,培養出來很多優秀官吏,就是在民間也聲望很高。甚至很多儒生本身就兼修新學,這就已經在瓦解儒生們的陣營了。

    再加上,之前征討西域大勝,北蠻被分解,皇帝武功遠超先祖,這在朝野民間都積累下巨大聲望。這樣一個強權的皇帝,哪裏是民間一些儒生們能動搖的。很快,儒生們組織起來的攻勢就被皇帝瓦解了。

    外面鬥爭滿地,皇宮中自然也想掀起來波瀾,可是,如今的內宮被太后牢牢把持,稍有苗頭,就被宮鬥經驗豐富,地位尊崇的太后按下去了。

    後宮中因此反而出現詭異的平靜。

    除了後宮中平靜,何英華所在的工部也十分詭異的平靜。

    工部是這二十多年裏,除了軍隊外被皇帝用新學人員摻雜進來最多的一個部門。比如說何英華這樣的,雖然沒有學過新學,還是一個女子之身,也在工部任職。所以,工部大多是擁護新學的。在這一次的聲浪中,自然是保持安靜,好好的做着自己的工作。

    當然了,工部的事情太多了。玉米,土豆,番茄,辣椒,苜蓿,棉花,新品水稻等,太多良種出現,要想把這些良種推廣到整個大夏,那可是一個十分巨大的任務。爲了這個整個工部已經忙乎了好多年,距離成功還有巨大的差距。他們哪裏有時間浪費?

    除了新種子之外,這幾年,多出來很多好的機械,比如說水利磨坊,比如說各種新農具,新工具,新紡織工具等,多不可數,這些都推廣下來,多少事情?

    因爲新工具的出現,還有新學大量官員進入工部,使得工部計算水平直線上升,大家對於幾條大河的治理也擺在桌面上。朝廷這幾年雖然一直都在打仗的,但是,並不窮困,反而因爲新種推廣糧食豐收,商業進步,稅收增多,使得國庫十分豐富,自然有錢可以興修水利。這可是千秋萬代的大事,別說現在所有工部人員,就是再多幾倍也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