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假太子逆襲南明 >第三十八章 陶罐震天雷
    左良玉這位全軍統帥,說出這般說語,自是一言九鼎,左夢庚與李國英二人,再無二話,紛紛應喏領命,隨即開始制定作戰計劃。

    最終左良玉與二人商定攻城計劃如下。

    即先將全軍兵馬分成三部,其中兩部進攻,一部策應。

    其中兩萬兵馬,由李國英統領,佯攻南門,以分散城中守軍。另外兵馬四萬,由左夢庚統領,主攻西門,作爲重點突破之處。

    而剩餘的四萬兵馬,則由主帥左良玉統領,作爲總預備隊,隨時對西面與南西的攻勢,加以支援。

    之所以不能西門與南門同時力攻,實在是因爲時間緊急,攻城器械尚未足備,只能先全力破其一面,卻是沒有辦法之事。

    而且,爲了防止九江城獲得外援,左良玉下令,從湖廣帶來的水師,分成兩部,嚴密看防九江城北門與東門這兩處水門地界,一旦發現城中水軍想要偷偷出城,或是有外地水軍前來入援,就立即就地殲滅。

    這樣一來,在水陸兩地的嚴密盯防之下,九江將徹底成了一座與周遭隔絕的孤城,再無任何外援與救兵,那太子與郝效忠等人,也再無任何辦法,可以從城中脫逃離去。

    左良玉這邊計劃既定,遂立即開始分派兵力,抽選將領,安排分配攻城器械,水師分派堵門,一時間,城外的左軍隊伍皆是忙碌非常,到處是一片攻城前的緊張氣象。

    按左良玉的計劃,最終的攻城戰,將在兩天後進行。這個時候,全部兵力皆已全部佈署分配完畢,攻城便可正式開始。

    望着前面那的九江城,這個明朝數一數二的東南重鎮,那高大雄峻的城牆,投下的漫長陰影,左良玉心下,卻滿是無可言說的得意。

    只要拿下這座東南重鎮,非但可以一舉消滅刺頭郝效忠等逆賊,還可擒獲太子,讓他重新成爲自己的傀儡,更可以駐城防亂的名義,名正言順地佔據這座自明朝初年就開始苦心經營的堅城重堡。這樣一箭三雕的好事,哪怕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亦是在所不惜。

    左良玉忽然在想,自己在這裏調兵遣將,快速做好攻城準備之時,那城中的太子,以及郝效忠等人,現在又在幹什麼呢?

    也許,他們只會束手無策,坐以待斃吧。

    想到這裏,左良玉的臉上,泛起會心的笑容。

    他絕不會想到,其實現在九江城中,那太子王明,正在緊急鼓搗一件新玩意。

    陶罐震天雷!

    這是王明這個來自現代的穿越客,對於左軍即將開始的大規模攻城,所以想到的最佳對策。

    這種陶罐震天雷,就利用城中居民的各類陶罐,內裏填裝黑火藥與散碎鐵片及石片製作而成,類似於現代的單兵投擲手雷。用於在守城之時,從高空拋灑轟炸,那些蟻附而來攀爬攻城的敵軍。

    說起來,王明這項發明,基本是現想現用,並沒有特別超出這個時代,僅僅是在現在技術上加以改良而已。

    因爲,這項緊急配製的武器,影響其威力與性能最爲關鍵之處,就是黑火藥的配製。

    黑火藥歷史悠久,古代的煉丹家們,在長期的煉製丹藥過程中,發現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夠燃燒爆炸,由此誕生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

    在公元808年,唐朝煉丹家清虛子撰寫了《太上聖祖金丹祕訣》,其中的“伏火礬法”就是世界上關於黑火藥的最早文字記載。

    而早在10世紀初的唐代末年,黑火藥開始在戰爭中使用。火藥被引入軍事,成爲具有具大威力的新型武器,並引起了戰略、戰術、軍事科技的重大變革。

    最初期的黑火藥武器,因爆炸性能不佳,主要是用來縱火。隨着工藝的改進,火藥的爆炸性能加強,新型的火器亦不斷出現,一直沿續到現代,還有零星的使用。

    要知道,在抗日戰爭中,共軍因爲武器不足,還曾使用過裝填黑火藥的土製武器來打仗,可見黑火藥歷史之悠長,使用時間之漫長。

    到了宋代時,在《武經總要》中,已載有霹靂火球、蔟藜火球、毒藥火球、煙球、引火球等多種可用手投擲的武器,這些東西,其性能與作用,已與現代的手雷十分類似。

    而在明初之際,明軍之中又裝備了一種鐵殼爆炸性火器,軍士將之命名爲震天雷,震天雷用生鐵鑄外殼,形如罐子、合碗等不同樣式,內裝火藥,留有安放引線的小孔。點燃後,火藥在密閉的鐵殼內燃燒,產生高壓氣體,使鐵殼爆碎傷人,其威力比起宋代,又顯然有所增強。

    本來,王明也想過用這樣的鐵殼來裝制震天雷。只不過,現在的他,因爲時間緊急,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製作大量的鐵殼,故而採用城中居民皆大量配有的陶罐,來應急製作這種陶罐震天雷,卻是最爲現實的選擇。

    而這個時代的黑火藥,有一個最爲不足的特點,就是配比不對,以至黑火藥的巨大威力,並沒有被完全發揮出來。

    明朝黑火藥的配方,還是沿用宋代傳下來的技術,其配比爲硝石約佔60%、硫磺約佔20%、木炭約佔20%,這個配比,與後世的標準配比率,即硫磺佔10%,木炭佔15%,硝石佔75%還是有很大偏差,導致黑火藥的性能與威力,不能完全發揮出來。

    另外,在這明末時代,因爲對火藥的認知還不清楚,在火藥製造過程中,往往還摻雜着清油、麻茹等十多種沒有太大功效的成分,這樣一來,既增加了製造成本,又使得黑火藥的使用效率,進一步下降。

    所以,對於來自現代社會,對化學知識也頗有了解的王明來說,配製正確比例的黑火藥,用在這左軍即將攻城的緊急關頭,便成了最爲迫切之事。

    王明與副將郝效忠、陳麟二人,在商議完畢後,便立刻趕去九江城中最大的武械倉庫之中,查看現在的武器與物料存量。

    其實,對於武庫中刀槍劍戟之類的武器,王明沒有太大的興趣,他現在最爲關心的,就是這武庫之中,那木炭、硫磺、以及硝石數量,到底還有多少,裏的具體存量,夠不夠守軍使用。

    那頭髮花白的看倉物使,原本正縮在庫門旁的一個避風口處,頭一低一低地打盹,忽地聽到腳步處遙遙而來,頓是猛地睜開了眼睛。

    他一眼就看到,遠處有一個神色俊朗的年輕人,在九江主將郝效忠,副將陳麟的帶領下,正向武庫快步行來。

    此人打了個激凌,急急站起,快步迎上前去,打揖而拜:“在下看倉物使許忠,見過各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