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革清 >第60章 你就是霍爺(三)
    1718年二月初十,霍崇帶着大量瓊脂粉從海邊回來。張店距離海邊直線距離也就是200裏,霍崇很懷疑這次海邊參與摘取牛角菜的百姓們是否覆蓋超過100裏的海岸線。

    每個參與的漁民都抱怨霍崇來的太晚,秋天的海岸上覆蓋着厚厚的一層牛角菜,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家根本不用如此費力收集。

    也有人表示霍崇幸好此時來,若是再來晚點,那就得等到夏末才能開始看到牛角菜。

    霍崇在這樣的抱怨中聽出了不快和期待。只能再次保證今年秋天一定早早就來。

    回到家,把東西放下,霍崇直奔朱家村。把一封信交給朱四叔。四叔激動的問道:“霍崇,俺先生身體可好”

    “先生身體很好。”霍崇介紹着朱四叔老師的情況。張店這邊一直沒啥像樣的讀書人,若是這裏出過進士或者舉人,代繳稅金的事情早就被人接下了。

    朱四叔就是張店這邊努力讀書的一位,爲了找好老師,他家人還把他送到外地上的私塾。雖然最後朱四叔還是沒能讀出個什麼名堂,卻記得他老師家有向日葵。

    霍崇就以爲朱四叔帶信的名義前往了這位老師那邊,這位老師對朱四叔也沒啥印象,聽說霍崇居然想要向日葵的種子,很爽快的就給了霍崇一些。霍崇甚至沒有亮明自己的官員身份。

    只是這位老師還告誡霍崇,葵花籽喫多了會引發流產。這說法倒是把霍崇驚到了。霍崇從來沒聽說過有這種事情,21世紀的準媽媽們各種嗑瓜子,從來沒聽說過這等事。

    霍崇忍不住想,這或許就是葵花籽並沒有能在中國普及開來的原因吧。

    從朱四叔這邊回來,霍崇就找了佃戶劉四金,把一些葵花籽與花生籽教給他,要他試着種植。

    提供花生來源的乃是臨淄縣的那位放貸的,他曾經收賬的時候曾經在某位債戶那邊拿到過一些花生。這位放貸的兄弟提起花生,就一臉不高興。說花生粒喫起來經常會喫到苦澀發黴到令人作嘔的顆粒。

    霍崇也遇到過,明白那種發黴花生粒的可怕。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兩種都是能用來榨油的作物。向日葵在生長過程中還能提供大量的蜂蜜。

    在霍崇計劃的農作物當中,油料作物是重要一環。除了油料作物,能夠提供氮肥的苜蓿也很重要。只是此時還沒到開始引種的時候。

    農民們自然會安排自己的農活,霍崇也不方便插手。霍崇就把合資酒廠股東派給自己的年輕人派出去,讓他們挨家挨戶的上門詢問大夥是否願意參加霍崇的代繳稅金團體。

    願意參加的當然歡迎,不願意參加的也不勉強。

    那幫參加了種福的人全部參加了這個代繳團體,有錢人也都參加了。剩下占人口大概八成的村民中有一半選擇參加,另一半還在觀望。

    不等這幫人細想,差役來收稅了。稅收一年來兩次,第一次是二月。據說要收上全年至少一半的稅金。第二次大概在7到8月。要把剩餘的稅金都收完。

    當然,縣裏每年還會不定時的打着各種名義到鄉里收稅。這種是各種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

    二月和七八月的稅收則是正稅,與這種完全不同。

    聽着霍崇給出的名單,李捕頭就從厚厚一疊的稅單裏面拿出寫了名字的對應稅單。霍崇趁機問了稅單的事情,才知道這種印刷的標準稅單居然是三聯的。一聯在戶部,一聯在官府,一聯交給納稅人。

    如此稅收模式把霍崇給驚到了。上次拿到稅單,霍崇就覺得稅單製作的很精緻。卻沒想到滿清的稅收居然如此正規。真的是大出意料之外。

    即便不作爲代繳稅金之人,哪怕只是有了個官身,霍崇也能用白銀支付稅金,而不用湊起來大量銅錢。

    李捕頭笑嘻嘻的說道:“霍爺,不如你把這些稅一次交了吧。”

    因爲朝廷下了旨意,在山東嘗試攤丁入畝。以後稅吏們就再不收人頭稅,只針對土地進行收稅。李捕頭非常希望能夠霍崇就把一年的稅金一次交清。對於差役來說,他們就能省下不少時間與精力。

    霍崇手裏還有十四爺給的銀子,也樂得這麼幹。

    兩邊結清之後,差役們就如狼似虎的開始到沒有參加代繳的百姓家收稅。很快,三個村裏剩餘的四成百姓中只有十幾家就是不願意參加代繳計劃的人自行交了稅金。其他人家都到霍崇這裏請求代繳。

    這些家庭裏面都沒啥銀子,必須用銅錢交。而銅錢交稅與銀子交稅之間有15的兌換差價。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是絕不願意承擔的額外支出。

    只用了四天,三個村子的稅收工作全面完成。差役們喜滋滋的與霍崇道別,向着下一處地方去了。

    霍崇看着這些人的背影,完全沒想到事情竟然如此簡單。只是簡單的利益趨勢下,霍崇就成了這一片的頭面人物。簡單的令人覺得好像過家家一樣。

    稅吏剛走,就有人跑來霍崇這裏,陪着笑請求道:“霍爺,能不能借給俺些錢”

    “借錢”霍崇心中大喜,便問道:“借多少”

    借錢的是劉家村的人,神色中都是期待與不安,“兩百文。”

    霍崇問道:“俺也不想問你借錢做什麼。俺只想問問你,願意不願意在村裏幹些活,把這點錢掙出來”

    “霍爺,你不想借給俺錢麼”劉家大兄弟驚了。

    霍崇笑道:“錢當然能借給你。不過還錢這事,俺也想幫你謀劃一下。”

    “霍爺,俺現在急用錢。”劉家大兄弟避而不談關於參加勞動的事情。

    霍崇也不說什麼,讓錢清去庫房取了200文錢給了這位劉兄弟。又讓六兄弟在借據上籤了字。看着劉兄弟急匆匆而去,霍崇覺得事情變得越來越有趣。

    到霍崇這裏借錢的人越來越多,大多數不肯說原因,少數說出了理由。是爲了交稅而借了錢,此時聽說霍崇這邊有錢,就跑來借錢還給那幫人。

    從三月開始,農田的事情越來越多。霍崇這邊的製作固體酒精的事情也越來越緊。好在有了這麼多瓊脂,霍崇製作了瓊脂與酒精混合成的固體酒精。

    十四爺這邊對此很是滿意。三萬斤瓊脂到四月初全部運去了縣城,由山東知府那邊派人運往京城。

    霍崇對運輸業毫無興趣,專心自己的事情。今年三個村裏地豆子種植量可以說從無到有,除了少數整塊的土地之外,參加種福的人你種幾壟,我種幾分,零零碎碎加起來竟然有大概二十幾畝地。

    葵花籽的耐活程度也超出霍崇想象,除了留種的幾十顆之外,幾百顆葵花籽竟然大多數都發芽了。花生也發芽了,不過長勢實在是不樂觀。

    真正有大突破的乃是霍崇的養兔場,劉獵戶得到了霍崇的命令,便開始各種抓捕兔子。這段時間劉獵戶家的院子裏又晾起大量剝了皮的兔子。這都是在抓捕行動中不幸喪生的兔子。那些沒喪生的兔子都進了霍崇的飼養場。

    現在霍崇這邊的飼養場裏已經有了四百多隻在飼養場出生的兔子。霍崇發現自己家實在是不能充當飼養場。兔子看着的確很可愛,但是兔子身上的臭味也實在很可怕。不少村民已經公開表示味道不對勁。霍崇只能在村外尋找一個適合做兔子飼養場的所在。

    這種丘陵地帶,有人住的土地是少數,沒人住的纔是多數。霍崇很快就找到了一片地,詢問這塊地是誰的,得到的回答卻是“這地是官府的”。

    眼看着這片荒地多少人都沒啥人煙,霍崇也不想去打攪官府,立刻就開始興建飼養場。飼養場理論上很簡單,就是給兔子們搭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冬天最好還能有取暖的設施。除此之外,還要方便提供和飼料與兔子的飲用水。

    通過霍崇建立的情報網,三個村裏的村民很快就知道霍崇要僱人。工錢當日結清。此時作物已經長了出來,農民進入了相對輕鬆的階段。此時有點外快的確是好事,尤其是那些向霍崇借了錢的人,更是紛紛報名。

    霍崇正在按照圖紙讓這幫人修建養兔場之時,村裏來了幾個人。幾人都騎着馬,引路的是臨淄縣放貸的,向霍崇稍微引薦一下,被引薦的這位問道:“你就是霍爺。久仰了。”

    霍崇心中暗笑,自己出名還沒幾天,不用說的這麼假惺惺的。便問道:“這位馮兄弟,不知有什麼事指教”

    馮兄弟拿出一張用兔子皮縫製成的內襯,“這裏襯是霍爺造的麼”

    霍崇想象過會有人上門買酒,會上門買琉璃火,甚至會上門買琉璃器。萬萬沒想到第一個上門的居然是來詢問兔子皮的。

    這些兔子皮上明顯有傷口,毛色駁雜,就是野兔該有的模樣。接過來仔細看了看,捏了捏,霍崇答道:“這就是俺造的。”

    “霍爺,你手裏還有多少。俺都買了。”馮兄弟爽快的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