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第一狂士 >第1899章 幾番綢繆奪春蠶、南海繭市、殺機幾番
    第1899章:幾番綢繆奪春蠶、南海繭市、殺機幾番

    大批的生絲被購買進來,機器運轉良好,開始生產出精美的絲綢。在這個過程中,工廠的各個方面都在磨合完善。

    直到年末,這家“廣東第一紡織廠”,已經進入了平穩的生產狀態。大量的絲綢開始屯集,準備來年隨着季風洋流而來的洋商到來,就可以大宗交易了。

    等到了萬曆四十年的二月,紡織廠已經在開足馬力生產,六百臺各種織機在一刻不停的轟轟作響,三班倒的織出絲綢成品。

    ……

    原本這段時間說起來不長,但是工廠在本地招收工人、收購生絲,同時運煤船在河上來來去去,工廠的煙囪咕嘟咕嘟冒着黑煙,一般來說這些都會引起本地百姓的注意。

    但很奇怪的是,以宋家爲首的南海縣絲織工坊,卻並沒有過來搗亂。

    估計這是沈巡撫那天誅殺宋家的家丁造成的餘威猶在,宋家也因此老實了下來,並沒有膽子跳出來興風作浪。這讓南海縣一直操持工廠建設的劉彥汐和朱羽棋,也暗自佩服沈淵那天的行動。

    要不是沈淵果斷給宋老爺來了個下馬威,這傢伙肯定會在新工廠建設的時候攪風攪雨,哪會像現在這麼順利?

    ……

    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南海縣,而是整個廣東省都在關注着這家新落成的紡織廠。之所以新廠能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就是因爲紡織業的大量人員,都在向着新工廠流動。

    要知道六百臺織機,最起碼需要一千八百名工人才可以保持持續運轉,實際上僅僅紡織業內的熟手工人,朱羽棋就僱傭了兩千人以上。

    這些人來自於廣州周邊各處的工坊,都是年輕有活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這些織工的流失,也對於廣東紡織行業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原本的那些工坊主全都在偷偷地觀察着這家工廠,等着他們拿出什麼樣的成績,好判斷出新工廠對絲綢業會有多大的影響。

    ……可是沒有!那間新工廠連一寸絲綢都沒有賣到市面上!

    等了幾個月之後,這些人終於鬆了口氣。

    漸漸的傳出了風聲,有人說這間工廠不做大明境內的生意,而是專做海貿。大家對新工廠的警惕也慢慢地放鬆下來,

    坊間也流傳着一些莫名其妙的笑話,說這些新工廠是用新式機器織綢緞的,至於爲什麼不對內而只是對外,就是因爲他們織出的絲綢質量不行。

    那些爛綢子也就哄騙那些不懂紡織的外洋商人還可以,拿出來賣給大明人,一定會被人笑話到死!

    這些不着邊際的話,在那些工坊主和老年織工那裏自然是喜聞樂見。於是沒多長時間也流傳甚廣,有很多人甚至把新工廠當成笑話來講。

    至於那些被工廠招走的職工,要是他們能回得來的話,更是大家笑話的目標……當然這些職工現在還沒露面。

    因爲工廠是封閉管理,廠區裏邊應有盡有。不但還可以帶家屬,甚至裏頭連幼兒園和學校都有。所以青年工人單身的直接就住了進去,剛剛成家的也可以拖家帶口地住進去。

    工廠裏的織工平時也沒什麼必要出去,外界也不知道他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到底新工廠給他們開多少工錢?他們有沒有被人打得死去活來?他們織出來的爛絲綢是不是大窟窿小眼子的?這些外界全憑篩猜測,完全沒有人知道真相。

    眼看着時間快到了二月,沈淵去視察了一圈新工廠的生產情況,之後他和朱羽棋不知道商量了什麼,朱羽棋沒過多久,又飛快地招收了一千名員工。

    ……

    紡織廠的工人多數以女工爲主,這些女工心思細緻心靈手巧,在這個行當裏比男人擁有天生的優勢。

    那些工人們穿着工廠配發的乾淨整齊的工作服,每天裏喫着食堂營養豐富的伙食,還有相當於他們之前數倍的薪資,工人們自然是無比滿足。

    只是賺的錢卻沒法到外面購物,穿着新衣服卻不能回到城裏去顯擺,這一點稍有不足。

    不過廠子裏說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自由活動,這也讓這些新工人們幹勁越發充足。

    就這樣看似風平浪靜的日子,一天天過去。

    萬曆四十年三月二十八……廣東春蠶開市了!

    ……

    南方氣候炎熱,絲蠶可以養四季,這裏面春蠶和中秋蠶由於氣候適宜,桑葉肥厚,蠶繭的質量是最好的。

    蠶寶寶在經過幾次脫皮之後,它們會在飽食桑葉、積聚營養到了頂峯的時候開始吐絲結繭。

    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天時間,吐出來的絲會把蠶寶寶像睡袋一樣包裹在裏面。然後蠶就會在裏面變成蛹,最後蠶蛹又會變成蠶蛾。

    這些繭就是繅絲的原料,每一個手指肚大小的小小蠶繭,都可以抽出九百米到一千五百米的一根蠶絲。

    這些蠶絲大概每七八根左右匯合成一條絲線,然後將這些絲線捲成卷放到紡織機上,就可以織成絲綢了。

    所以每年的春蠶季,都是半年來最大的一次蠶繭交易,簡稱繭市。

    ……

    南海一帶水運發達,是整個廣東地區的蠶繭集散中心。一到三月末,就會有各個地方的蠶農把蠶繭摘下來之後連夜裝船,然後全家搖着船來南海這裏售賣。

    在南海這邊,還會有數量衆多的大商家在此收購。他們有的是工坊主,準備收下蠶繭自己用作紡織的,也有專門的生絲商人,收購生絲再向外賣的。

    當然也有像宋家這樣大量收購蠶繭,直接發往廣州各地的絲織工坊,賺取其中差價的。

    在這個時代,絲織業已經形成了非常細的分工門類,種植桑樹的人就專門種桑樹,然後在養蠶季到來的時候往外售賣桑葉。

    而養蠶的人就專門負責養蠶,蠶結繭之後就是他們的成品,他們只要把蠶繭賣出去,就完成了工作。

    在這之後行業的下游還有專門繅絲的,專門染色的,專門紡織的,專門製作成品的……就此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

    而這一次南海的繭市,更是成了無數紡織從業者打探消息、互通有無的所在……畢竟人人都知道新紡織廠的傳聞,而且這個工廠,就在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