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道醫贅婿 >第六章 何爲道醫
    據現代醫學研究,從理論上講,人的最長壽命可達一百六十歲。

    而《仙授祕方》序言中所說的那位老道人竟有兩百多歲,除了容貌變化,其精力完全沒有衰老的跡象。

    因此,即便不是真仙人,也完全可以稱爲半仙了,取名仙授的確是實至名歸。

    同時,和衆所周知《傷寒雜病論》作者是醫聖張仲景一樣,其實據考證《傷寒雜病論》所錄方劑絕大部分取自於伊尹的《湯液經》,這在《傷寒論序》中已有明確記述。

    通過《仙授祕方》序言,也能明確一點,那就是這些祕方可能同樣大部分來自於那位半仙道人。

    序言之後的一頁只有幾行字:

    悟醫道者,方爲道醫

    欲得此方,必先入室

    修道達成,內容自現

    在得到《仙授祕方》下冊後,葉凡在工作之餘就抽空查閱了從古至今關於“道醫”的相關資料,從而對道醫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以前和許多人一樣,葉凡一直以爲道醫就是身份爲道士,同時會用中醫方法治病救人。

    學習後才知道,其實不然,道醫和中醫確實有着極深的淵源,不過區別也是很明顯的。

    道醫最早形成於上古時期,它是上至道家,下至宮觀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累積,是以《道德經》中的“道”和《黃帝內經》中的“醫”爲基本理論及陰陽五行學說爲形神兼治手段。

    中醫則是在歷史發民過程中主要依據《黃帝內經》及陰陽五行學說爲辨證施治手段。

    結合本書序言所述,道醫應先參悟醫道,醫道並不等同於中醫,而是明顯高於中醫。

    中醫俗稱歧黃醫術,衆所周知,這裏的歧指的是歧伯,黃指的是黃帝,之所以稱爲歧黃醫術實際上就是說中醫源自《黃帝內經》。

    然而,之所以稱爲醫術百不是醫道,是因爲中醫尚不達不到“道”的高度。

    中醫治病,一般立足於形而下的器質,如經脈、氣血、臟腑等,雖然有的可能看不見摸不着,但都是確確實實存在的物質。

    與中醫不同的是,道醫治病,則會在形而上的精氣以及元神等基礎上綜合考量。在治病過程中,除了考慮外感、內傷、情志以及飲食起居等因素外,同時還會考慮到命運、風水甚至鬼神等。

    在具體的治療方法上,道醫除了傳統中醫的鍼灸、湯藥、金石、推拿按摩之外,還會運用到禳星延壽、驅邪治病、風水調理以及符鎮驅鬼等。

    道醫者,古代稱爲“大醫”。以道以本,除了要求爲醫者醫術精湛,更要求爲醫者具有很高的道德修養,有一顆普渡衆生的濟世之心。

    因此,要深刻理解“道醫”二字,關鍵是要弄清什麼是“道”。

    說起道自然是不得不談老子的《道德經》

    《道德經》開宗明義章第一段就深奧至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的,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葉凡通過比較和自我認識,基本認同如下解釋:

    道爲萬物發展的根本,可以談論地事物,不是恆常的大道,可以說出稱呼的名號,不是恆常擁有的名字。

    無,是天地造化的開始,有,是萬物的演變之母。

    所以,恆久的無,我們往往想要探索它的根本和窮盡。

    有無兩者,從一個東西演變而來,而名號卻不相同,可以一起稱之爲幽深難辨,混混沌沌。

    道體的變化和不斷演變,在長期的時間歷程之中,一直呈現出來不斷的演變無窮盡的變化和運動之中,正是萬物演變運動變化的根源,道體變化有無的總門。

    所以道法自然,道是無法被仿效的,它只能夠效法他自己,它就是自我完成,如是的一種狀態,從而給道賦予了一定程序上的絕對意義。

    又有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先天地而生,混混沌沌之時就已存在,這種道的概念是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說,不可思議的一種存在,道是超越時空地域等一切的無限本體,它生於天地萬物之間,卻又無所不包,無處不在,表現在一切事物之中。

    因此,“道”本身所蘊含的意義,對於衆生世人來說,正是進行自我修養的依據。

    葉凡繼續研讀後面的兩句。

    “欲得此方,必先入室”

    看到這幾個字,葉凡的腦海裏隨即閃過類似的一句話,那就是金老爺子《笑傲江湖》中所載神功祕籍《葵花寶典》中的:“欲練神功,引刀自宮;煉丹服藥,內外齊通”。

    不過前兩句被讀者戲虐改爲:欲練此功,必先自宮。通俗易懂。

    此處“欲得此方,必先入室”的意思應該是學習該書中的祕方,需要先成爲道醫門下弟子。

    至於最後兩句“修道達成,內容自現”就不知何意了。

    帶着疑問,葉凡繼續往後翻閱。

    緊接後面便是該書的目錄總綱:

    第一篇:神治(含道、德、符、佔、籤、咒、齋、祭祀、祈禱等)

    第二篇:養生(含導引,調息、內丹、辟穀,內視、房中等)

    第三篇:形治(含湯液、各種丸散膏、鍼灸、推拿等)

    其中,第一篇和第二篇合爲上部,第三篇爲下部。

    科室老主任傳授的《仙授祕方》下冊已經研習了近半月,其中記述正是目錄中提到的第三篇,即形治部分,這些治療方法與傳統中醫大致相同。老主任世代握有《仙授祕方》下部懸壺濟世,卻一直未能名嗓華夏。看來,該書關鍵內容藏在早已佚失的前兩篇。

    如今機緣巧合,讓自己拿到《仙授祕方》上部,葉凡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繼續翻頁。

    然而,很快他就傻眼了。

    目錄總綱之後竟然是一紙空白,再往後翻仍然是泛黃的白紙,一直翻到封底,都沒有再出現一個字。

    葉凡原本興奮的心情一下子就跌到了谷底,彷彿進了萬年寒冰洞。

    葉凡心恢意冷,暗自嘆道:果然,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自己從小到大買彩票連末等獎都沒中過,怎麼可能一下子人品爆發,得到這本早已失傳的道醫神書。原來這只不過是後世人拿來糊弄別人的把戲。

    其實自己應該早就想到,春秋戰國時期根本沒有造紙術,這本小冊子的紙張雖然有點舊,但也絕對不會超過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