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塔防戰略 > 257 月表
    就在地面上爲天基武器歸屬、黑盟阿盟實體化等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未來空間站正在爲人類的未來,繼續做各方面的努力。

    十一月下旬,未來空間站迎來了一個重要客人冰質小行星補給員一號。

    對鐵質、冰質小行星的開發,從資源角度看並不划算,爲了一個八百噸的小行星,前前後後要燒掉三百多噸的燃料,還都不算把這麼多燃料、罐體、連接管道、發動機等裝置送上太空的花銷。

    所以在物質層面,現階段的小行星開發是絕對虧本。

    但從未來角度看,現在去折騰兩個小號的小行星,能積累大量的加工、裝置設計等方面的經驗,甚至能輔助縮短月球開發設備的準備週期。

    那麼,從兩顆小行星裏生產出來的東西怎麼辦呢?

    答案在月球。

    十一月二十三日,專門針對性的訓練成駕駛員的兩臺智人機器人,駕駛第一版本的應龍飛船,帶着幾個外掛式貨箱上路了。

    與以往的無人探月方案不同,這是一次風險偏高的測試。

    因爲,應龍不會進入繞月軌道,而是從地月轉移軌道,直接一頭載到月球表面!

    一旦失敗,包含未來空間站近期冶金生產的材料,會在月球上散一地。

    ……因爲以後有機會回收,所以經過討論認爲,有必要稍微冒險。

    直接扎進月球的飛行方案,和進入繞月軌道再着陸相比,燃料在前半段能稍微節省點,但在着陸段會找回去,主要是快,就如同幾天的太空對接變成一個半小時內的快速對接一樣。

    如果是完全自動控制,從繞月軌道直接往月表砸還有精度問題,不過有了智人機器人,能夠主動做一些應變,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經過一天半的飛行,應龍初號機來到月球極區四十公里上。

    沒有繞月,順着計算好的轉移軌道,直接以二十度攻角往月表飛。

    飛船在地月系統裏飛行,最大速度不足八公里每秒,距離土球越遠,飛得越慢。

    飛船突破拉格朗日點天體間的引力平衡點後,逐漸受到月球側引力影響,直到被月球引力鎖定,最後扣掉月球自身相對地表的一公里每秒移動速度,最終自然墜落時相對於月球表面的速度,大約只有海平面速度三馬赫上下。

    軌道計算能力更高一點,能把最終相對速度,控制在七百米每秒以內!

    應龍初號機在現場測得的地表相對速度數值,爲740米每秒,轉移軌道選擇精度非常高……好吧,中間開了5推力動了一下,調整過的結果。

    進入最終着陸階段。

    首先解鎖貨箱。

    兩個貨箱,被具有微弱定向爆炸效果的分離器分開,不停的遠離應龍主機。

    應龍調整姿態進入飛行逆向。

    等待。

    因爲攻角只有二十度,四十公里高度,甚至會繞過月球好幾個緯度,等待過程還挺長的。

    八千米高度,應龍主發動機點火,持續推進八十秒。

    兩個分離出去的貨箱發動機也進行了一次點火,但點火朝向有所不同,應龍的火焰與地面的角度,和它的飛行攻角一致,而貨箱卻是對着天空方向反推的,降低了前進速度卻增加了下落速度。

    ……用人話說就是,雖然貨箱會像隕石一樣更快往月表砸,但落點會和應龍差不多!

    兩千米高度,貨箱已經提前砸地上,應龍第二次開啓主發動機,十秒。

    這次推進之後,攻角沒有了,應龍垂直降落,只受到月球引力影響。

    六分之一引力加速非常慢,最後只剩下不到三百米高度,應龍才以着陸姿勢點燃專門的着陸發動機。

    最後,着陸速度爲0.6米每秒。

    因爲引力太小,應龍還被着陸緩衝機構彈起來一下,這是因爲它的着陸機構沒有智能化,初始設定是“當貨箱無法正常脫離時”確保飛船不至於散架,而智人機器人在最後一段沒有及時調整,所以力氣有點大。

    除了這個小瑕疵,整個行動非常成功。

    兩個貨箱在着陸前最後一次激光定位下側到的距離,最遠只有六公里。

    六公里?不是說好了差不多嗎?

    還是錢的問題。

    因爲兩個貨箱裏裝的都是不易損件,只要貨箱落地不砸得內容物四處亂濺就行,貨箱本身壞不壞都無所謂,這種要求下每多用一點燃料都是浪費。

    所以貨箱減速機構,只能達到勉強不砸碎的程度,導致落點還是會有些出入。

    着陸後艙門打開,不含智人駕駛員,另外八臺智人機器人揹着工具包,依次出艙,開始卸載易損貨物、回收墜落貨艙及貨物,準備建設一期工程。

    根據最新一版的月球開發計劃,智人機器人們將爲後續人員、機器人,準備一套面積接近三百平米,兩層樓的小基地。

    小基地將首次使用五段式氣壓分佈出入區,通過每段較小的氣壓跨度,實現頻繁進出。

    舉例來說,現有的減壓艙,從普通艙內壓力轉到真空,最少需要數分鐘時間,等的時間越長,越接近絕對真空,損失的氣體資源越接近零。

    而在新月球基地,出入區每段只有五分之一的氣壓變化。

    平時,五段式氣壓佈局能夠增加人員出入頻率,幾個批次分別出入的人員,相向行動時,可以在不同的段同時處在減壓和增壓階段;緊急時刻,如外部火災時,也可以通過損失少量氣體資源爲代價,實現高速通關,五段全程不超過二十秒。

    如果不是月球的可開發資源預期,萬萬不敢用如此奢侈的出入機制,僅僅這一套新的出入機制,含設備區在內,就佔用了一層三分之一的空間。

    此外,還將提前部署好氣壓管理、二氧化碳再生、水循環設備,以及發電能力不超過三千瓦的太陽能裝置。

    ……沒了。

    第一期工程不足以實現後續的人員入駐,主要是爲了……先種地。

    c國民衆會開玩笑說:我們的目標是在全宇宙種菜。

    種地在月球上的重要性,甚至超過礦產開發,因爲使用傳統火箭往月球送兩噸貨物,至少要一個七百噸以上的火箭。

    每獲得一點食物自持能力,都意味着土球低軌道至月表的貨運線壓力降低。種地種不好,甚至會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在月表維持一個超過四人的團隊。

    由於月表真空環境自動解決了糧食儲備問題,在一期工程建成後,智人機器人們一旦打通冰層,就會開始少量種菜,儲存在低溫真空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