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天漢之國 >第666章 賣好多錢
    衆人似懂非懂,離開了滾子車間,到了內圈生產車間。

    這裏工人端進來的是經過了粗加工的半成品,放在每條生產線的前頭。後邊的機器衆人就看得明白了,都是人力腳蹬的車牀。經過幾次車削、檢查,最後還要經過兩道磨的工序。再經過檢查後,裝到盒子裏。

    外圈車間與內圈車間類似,工序相差不多。

    與滾子車間相比,這兩個車間大致還能夠看明白。雖然不知道爲什麼這麼做,在幹什麼大家都能看清楚。

    見衆人沒有什麼問題,林曾不多說,帶着衆人進了保持架車間。

    最開始是黃銅帶,被送進一臺機器裏。到了位置,一邊的操作人員猛地一拉身邊的長杆,就聽“噗通”一聲,機器上落下一個巨錘。銅帶被切斷,並打出了許多孔。

    衆人走到機器旁邊,被這驚天動地的聲音嚇得不敢說話。只是見操作人員不緊不慢,向機器裏送着銅帶。等到截斷的銅片多了,便有人來搬走。

    林曾見衆人不走,小聲讓各組長通知一聲,向下一個工位走去。

    這裏就簡單得多了。上面帶着孔被截斷的銅帶,在這裏被捲成圓筒,檢查之後包裝。卷銅帶的機器同樣也是由兩個人操作。一個人在架子上蹬着,作爲動力。一個人向機器裏送料。

    見一個銅片送進去,在輥子上運作了幾下,就捲成了一個帶孔的圓筒。看着很有意思,衆人在這裏停了一會。

    從車間裏出來,林曾招集衆人。道:“你們應該很奇怪,爲什麼這些工場要建在河流的旁邊。這個車間,那座切斷銅帶的機器,便是水帶動的。原理不復雜,就跟常見的水磨類似。只是這裏不磨東西,而是帶機器。”

    公乘博文道:“如果沒有水力,全部用人來做,不知道成也不成?”

    林曾道:“有的行,有的就不行了。人力有時而窮,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在這裏截斷銅帶,還是可以使用人力的。不過人做得慢,而且做得沒有機器好。接下來見到的,大多都是必須使用水力的工序,大家要仔細觀看。”

    說完,又交待了幾句,帶着人進了後邊的車間。

    這些車間的後邊就是河流,上面佈置着機器。只是離得遠,看不清機器具體是什麼樣子。

    這些河,是在上游築壩之後,又另外開渠引過來的水。不管是落差還是水流,都正好設置水力機械。機器並不是直接設置在河上,那樣太過於不穩定。

    一進車間,就見聽巨大的“咣噹、咣噹”的聲音。衆人看,就見跟前面做保持架那裏類似,有巨大的機械把一根一根鐵條切成一截一截。切好的鋼條,被拿到旁邊的機械的附近。然後放進一個模具裏,機器一壓,就成了要的滾子的形狀。這些滾子被裝起來,就是後邊滾子車間的毛坯了。

    這裏的作業簡單明瞭,衆人一臺機器一臺機器看過去,一直走到最後。

    到了另一個車間,跟剛纔差不多。不過這裏是鋼管,一段一段被截下來。然後燒紅,才放進模具裏。機器“咣噹”一聲壓下來,便是一個毛坯。

    從車間裏出來,太陽已經西垂。

    衆人集合到一起,林曾道:“後邊這些車間,沒有什麼好說的,大家都看得清楚。這些工序雖然簡單,但是沒有水力,全靠人力可就難了。這也是爲什麼,工場要建在河流旁邊。沒有水力,許多事情不好做。好了,車間我們已經參觀完了,現在到成品展示的地方去,看看成品是什麼樣子。”

    說完,帶着衆人到了工場的最前方,一間窗明几淨的房子裏。

    這間房子與其他地方不一樣,中間最顯眼的地方放了一個櫃子,用玻璃罩起來。櫃子裏,放着成品軸承。

    衆人走上前,看了之後不由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

    現在生產的軸承只有一種,都是滾柱軸承。只是大小不一樣,有十幾個型號。

    林曾在一邊介紹。道:“這裏的軸承,可以用在各種機器上面。這種最大的型號,可以用在車輛、機器等上面。最小的型號,則多是用在紡織機械上。這些型號,各有尺寸,是不會變的。我們印成書,供給其他工場。他們設計機器的時候,可以直接選擇軸承型號,不需要爲軸承考慮得太多。”

    走了一圈,木盈問道:“常坐的車,是用哪種軸承?”

    林曾指着中間的三種道:“一般來說,是根據車的不同,選用中間三種。”

    木盈湊上前,看了一會道:“就是這小小的圈子,車子裝了和不裝完全就是兩種東西。沒有軸承,軸經常壞,而運的貨還少。裝了軸承,能多裝許多東西,很多年不壞。”

    林曾道:“我們的場建了沒有多少時間,賣出去的軸承,很少有用壞的。”

    鄭剛中問道:“不知這些軸承,是什麼價錢?看這工場規模如此大,應該便宜不了。”

    林曾道:“最便宜的,就是中間車上用的這三種軸承。因爲製作起來簡單,而且賣的也多。小的一種,大約是五百文錢。中間的一種是八百文,最大的則要一貫錢了。”

    鄭剛中奇道:“爲什麼中間的最便宜?看那些小的,用的鐵不是更少?”

    林曾道:“原料成本只是軸承成本的一部分,還有人工成本等許許多多成本。不管是大了還是小了,製造起來都艱難得多,當然更貴。”

    “還有這回事情?”鄭剛中覺得十分驚奇,湊到展示櫃上去看。

    公乘博文問道:“不知道你們工場一年賣多少軸承?”

    林曾道:“現在賣的少。一副是兩個,最常用的這三種軸承,一年能賣兩萬多副。其他的軸承,則賣七八千副。”

    衆人聽了,不由倒吸一口涼氣。粗略一算,工場一年竟然能賣五六萬貫。在林曾嘴裏,這還是賣得少。

    當然是賣得少。按照建場時候的估算,如果市場開拓起來,銷量要翻十倍纔對。最簡單的,車輛作爲這個年代最常用的運輸工具,幾乎每家每戶都要獨輪車吧。五六戶中就要有一輛大車吧。這些算起來,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