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張凡神醫 >400 他怎麼又回來了
    在各國的醫療上,都有一些傳統的習慣。當然了,這些傳統都是一些有歷史傳統的國家,比如李家坡就沒這樣的習慣。

    他們文化底子是華國性質的,可生長的軀幹卻是歐美的,有點中西合璧,但融合的比較怪異,不知道爲什麼。

    正兒八經融合的比較好的要數丸子國了。

    金毛,雖然建國曆史沒幾年,可人家的習慣很多都來自三島。比如肛腸手術,華國這邊往往都是患者面朝天,肛腸如同一個炮筒一樣對着醫生的。

    金毛還有三島就覺得這樣不好,好像據說是類似他們的一個什麼神好像就是這個姿勢。所以,金毛的肛腸科患者往往都是趴着的,屁股朝上的。

    而當進入脊柱的時候,金毛的扎克斯坦用的不是常規的手術方式,也就是他沒用骨科年鑑上發表的手術方式。

    內科年鑑,外科年鑑,然後這些年鑑下面又有很多學科的小年鑑。

    比如內科年鑑,其實就是彙集了全球當年一些論文期刊中最厲害的論文形成的一個學術報告。

    簡單的說一下,臨牀醫學期刊的老大,英格蘭醫學雜誌,雖然名字是三島的,其實人家正兒八經的是金毛國的,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來,金毛的醫療脫胎於三島。

    這個年鑑中收錄的大部分論文期刊都是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至於華國的內科能上內科年鑑的有多少?

    按照去年的比例,華國論文佔0.02,可以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華國的基礎醫療算是追上了發達國家的腳步了。

    但在尖端方面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這個年鑑到底能幹嘛。其實就是指導醫學的發展方向。

    最最可怕的是,好多好多頂級的醫療方式,不論是三島還是金毛,他們也會藏起來的。就算髮表論文也是一種數據形式的方式發表,根本不會讓你看明白人家的具體方式。

    比如脊柱的手術,扎克斯坦用的這種方式,就不在年鑑上,人家靠這個發家致富,怎麼可能會放在年鑑上呢。

    所以,當扎克斯坦用一種大家從來沒見過的方式來手術的時候,很多人在脊柱方面有建樹的人就開始思考了。

    “這位特種關節醫院的院長,怎麼用這種方式呢?不是說年鑑上的手術方式是最可靠的嗎?”

    一位脊柱博士悄悄問他的導師。

    “哎,最可靠的未必是最好的,他們這種人,算是醫學方面的天才,自己肯定有自己合適的一套方式。”

    “他爲什麼不發表出來,爭取拿個諾獎?”

    “呵呵!”導師轉頭看了看自己的學生,皮笑肉不笑的發出一種冷笑,雖然什麼都沒說,但已經比說還明白了。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

    顯示屏上的另一側,張凡也用了一種非常規的手術方式。

    這一下炸鍋。

    這就好比,混江湖,大家都會這麼一招兩式,而且招式都是比較常規。比如什麼大小洪拳,雖然有差別,但底子和根子都是出自醫學年鑑的。

    也就是誰玩的更熟練,誰天賦更高,誰的平臺更厲害一點罷了。也就是比較其實都是在一個劃定的方位內比較的。

    就如上了拳擊臺一樣,不能用腳,不能用牙!

    可今天,忽然一下,大家發現了一個不好的事情。

    人家高手都有自己的壓箱底的功夫,還不是從年鑑上自己摸索出來的,而是另闢蹊徑,自己研發或者自己師門傳下來了的。

    這就不得了了。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

    張凡在手術室裏說話了。

    “趙主任、林主任,對方是特種骨科醫院的,所以今天就不能用常規的手術方式。我自己摸索了一套,等一會你們聽我的!”

    張凡擡頭對水潭子老趙和青鳥的林聰說了一句。

    “行!”兩人鄭重的點了點頭。都知道張凡不是不靠譜的人,而且這個不是常規手術,往小了說,這是張凡確定骨科江湖地位的手術。

    往大了說,這是一場華國骨科醫生臉面的手術。

    “好,謝謝!”張凡點了點頭。

    水潭子的老趙撇了撇嘴,他覺得張凡是得了便宜還賣乖。“這個兔崽子就會糊弄人,當年說自己是學普外的,現在轉頭又來搞骨科,而且還特麼搞出了名堂,太特麼氣人了!”

    張凡要是繼續搞骨科,而且搞的一般,老趙也不會這麼生氣,可沒想到現在他搞的這麼厲害,難道老趙我的牌面不夠嗎?

    骨科手術,特別是脊柱手術,醫生在動刀的時候,一般要自問三個問題:“一,患者拿一根神經受損。二,突出的相對椎間隙,椎管,神經根的位置在哪裏。三,用何種入路可提供最佳的手術視野及操作,而且對周圍組織的損傷最小。”

    不管手術怎麼變,損傷如何的嚴重,這三個問題就如同手術的綱領一樣。

    這三個問題其實,追根溯源的其實還是在解剖上。

    扎克斯坦有當年二戰弄來的人體解剖圖,而張凡有系統。

    扎克斯坦四十多歲快五十歲了,在特種骨科醫院算是手術數量絕對在前列的。

    而張凡更可怕,他在系統中,不分場合不分時間,熬肝熬出了無數臺骨科手術。

    論經驗,真還不好說誰厲害。

    論手術量,表面上看扎克斯坦好像比張凡多了好多倍,二十年的時間,一天一臺手術,可想而知,這個量有多大。

    所以,當扎克斯坦弄出新的手術方式的時候,大家都是驚詫、感慨,想辦法去學。

    當張凡弄出新的手術方式後,人羣立馬分成了三類。

    支持張凡,特別是一些年輕醫生,都把自己化作了張凡,河西三十年的自己,現在終於到了河東了。

    一羣年輕人,激動鼓舞!甚至都幻想着自己如果是張凡,現在要怎麼怎麼樣。

    這也是醫療圈的一個很不好的現象,年輕的時候在這個圈子裏就是幹苦活累活的,沒多少錢,沒多少名,就指望着上級能分享一點點。

    要是遇上個大方的上級,這個歲月就好過多了。要是遇上一個嚴監生,說實話,幹這一行太難太難了。

    最簡單的,一個博士畢業,在其他行業差不多已經是在頂層行列中了,雖然不是頂尖的,但總的來說已經到了上層了。

    醫療不同,博士畢業,纔算有資格在大城市打拼。如果沒個博士頭銜,別說打拼了,連資格都沒有。

    所以,想搞好醫療,必須要忍飢挨餓,相應萬生晚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