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英公務員艾倫威爾遜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來首相的視察
    產業轉移並不是什麼不能觸碰的祕密,實際上已經出現過一次了,十九世紀美國就是歐洲的血汗工廠,英國資本對美國滲透的程度,是任何後世任何時間段都能以望其項背的。

    不僅僅是英國資本,美國國內可以找到歐洲任何國家的資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讓美國掙脫了外資的控制。

    接下來的這一次,就是未來幾年將要開始的,由日本接棒美國承接全球製造業。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已是全球前十的工業強國,當然這個前十,不過是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的水平,和歐洲強國相差甚遠。

    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爲戰敗國被美國一國獨佔,當時日本很多工業設施都在戰爭中損毀,基於復興日本工業化的考慮,美國決定將日本作爲西方的亞洲工廠加以改造。

    現在日本可能被蘇聯切下來一塊,美國會不會不在進行產業轉移,艾倫威爾遜認爲不至於,北海道面積雖然不小,但人口太少了。對日本被美國控制的日本其他部分,完全夠不上什麼衝擊。

    既然美國可以這麼做,那麼歐洲也可以這麼做。反正美國是在五十年代纔開始這麼做的,那個時候歐洲各國應該早已經恢復了,甚至可以更早一點,搶在美國人前面進行產業轉移。

    英屬馬來亞的人口遠少於日本,歐洲完全負擔得起,不可能被掏空。

    其實並不是艾倫威爾遜選擇英屬馬來亞,而是倫敦政府選擇了英屬馬來亞。幾乎在英屬印度獨立的同時,工黨政府就調集了五萬英軍在英屬馬來亞揮動屠刀,荷印戰爭英軍也是參戰了的。

    當然最讓哈羅德威爾遜感興趣的,還是那個一架飛機換上百萬件襯衫的比喻。非常的傳神,“艾倫,如同你所說的,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但像是紡織業這種產業可是養活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國會祕書,紡織業的附加值太有限了。我們總不能一件襯衫出口賣一百英鎊吧?誰會買啊!”艾倫威爾遜滿臉的無奈,表示無能爲力。

    其實倒也不是沒有國家能夠做到,加上奢侈品色彩就行了。不過恰好英國是做不到的,歐洲能做到的國家是法國和意大利,法國人名聲在外,意大利更是有羅馬帝國的加成。

    雖然某些亞洲國家,非常喜歡證明意大利和羅馬帝國沒關係,不過艾倫威爾遜知道,歐洲國家是認可意大利的歷史的,什麼日耳曼蠻子的言論沒有市場。

    “和你的聊天十分愉快,相信這一次的英佔區之行會是一段不錯的經歷。”哈羅德威爾遜發現?眼前的年輕公務員似乎非常健談。

    對他沒有排斥的意思!今天自己來到漢諾威?收到的冷遇,曾經做過公務員的哈羅德威爾遜怎麼會想不明白?就在幾個月之前?自己還是公務員羣體的一部分。

    現在處在了對立面成了下議員?這些英佔區的公務員想要給自己一個下馬威。

    自然過來接待的艾倫威爾遜,表現出來的友善?讓哈羅德威爾遜非常的欣慰。

    下午時間,哈羅德威爾遜就和英佔區貿易委員會的成員見面了?參加了一場枯燥而且非常無聊的會議?做公務員的時候哈羅德威爾遜就沒有發現,這種會議是如此的枯燥。

    換了一個身份,以前經常參加的會議在哈羅德威爾遜眼中,同樣也變了味道。

    會議結束之後?哈羅德威爾遜心中做了一個決定?親自到英佔區走一走,親眼看一看現在的英佔區到底是什麼狀態,回去之後好告訴首相。

    “哈羅德先生還是一位實幹家。”艾倫威爾遜聽了之後,滿臉的讚賞道,“這太令人敬佩了?還是說工黨的政治家,都喜歡貼近民衆。”

    貼近民衆!哈羅德威爾遜非常喜歡這個詞彙?成了政客之後他很快就轉變了思維,什麼事情都喜歡和選票掛鉤?雖然英佔區的德國人,並沒有英國選舉權。但是仍然可以視爲一次不錯的鍛鍊機會。

    “主要體現在大英帝國對德國人沒有惡意。”哈羅德威爾遜雖然心裏想着自己的前途?開口還是把大英帝國的國家形象放在了第一位。

    “不錯?這說不定是一個和解的機會。我們需要塑造一個親切?而且不脫離底層民衆的形象。”艾倫威爾遜也順着哈羅德威爾遜的話侃侃而談,“我們需要讓德國人明白,英國的議員其實和德國普通人是一樣的,這樣可以塑造親近感。”

    這就和後世的立人設差不多,明星像公衆塑造出的積極向上的正面、討喜形象。人設之於明星相當於包裝之於商品,更便於吸粉。常見的就有喫貨人設、耿直人設、學霸人設...

    其實仔細想想,隨時隨地在應付選舉的政客,還這就和演藝明星的需求差不多。

    都是一樣的虛僞,但表面上又不得不違心的做出不符合本人的行爲,來博取好感。

    哈羅德威爾遜認可的點頭,對艾倫威爾遜的敘述非常滿意,雖然來到英佔區產生了小小的不愉快,但是現在看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收穫。

    實際上尊敬的執政黨下議員,已經準備好了做演講的準備,雖然不一定能用得上,但如果用上了,可以作爲他剛剛進入政壇的一次歷練。

    也正因爲纔剛剛進入政壇,哈羅德威爾遜現在學習的地方還非常多,演講就是其中之一。

    因爲經驗不足,哈羅德威爾遜也需要時間準備,精煉是最難,對於政客演講的四階戰術,無非是這麼四個步驟。

    演講第一階段:能講下來;第二階段:把短的講長了。說明知識儲備夠了;第三階段:把長的講短了。說明把握住重點了;第四階段:想長就長,想短就短,完全控場。說明已經掌握規律,能夠有針對性的講的,效果能達到最佳。

    才二十九歲的哈羅德威爾遜,和名義上已經二十多歲的艾倫威爾遜,都在爲國會祕書的英佔區之行做準備,只是準備的地方不一樣。

    平心而論艾倫威爾遜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同樣他也知道,哈羅德威爾遜其實也沒有。雙威爾遜組合都是處在新手上路的階段。

    第二天開始,雙威爾遜組合就開始了英佔區之旅,簡單來說從一個廢墟走到另外一個廢墟,在國內的時候哈羅德威爾遜只是聽說英佔區的慘狀,在哈羅德威爾遜的眼中,應該也就是倫敦遭遇德國轟炸時候的樣子。

    但是真正親眼所見之後,才知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戰爭已經過去了三個月,目光所及仍然是一片廢墟,時不時人們還能從情理的廢墟當中,挖出裏面的屍骸。

    不過也不是沒有欣慰的地方,比如說英佔區貿易委員會的報告當中,提及了德國婦女在重建當中表現出來的幹勁,就完全不是謊言。

    把口糧和勞動掛鉤之後,德國人的勤奮程度令人喫驚,現在已經被哈羅德威爾遜所證實。

    從漢諾威到漢堡、從科隆到埃森,進入了政客狀態的哈羅德威爾遜爆發出來了,令人震驚的體力,艾倫威爾遜甚至有種錯覺,自己是在陪着對方舉行大選。

    完全沒有必要,一天甚至跑兩個城市,這比前段時間艾倫威爾遜本人縱橫魯爾區表現的還要勤奮,從這一刻開始,他已經對政治家爲了支持率能做出來什麼事,有了新的認識。

    八月下旬,艾倫威爾遜和哈羅德威爾遜到了計劃當中的最後一站,波恩市,波恩市終於有了一點城市的樣子了,至少比起其他魯爾區損毀程度眼中的城市,這裏還算看得過去。

    波恩市德國婦女工作勞動局的負責人,伊莎貝拉波金娜帶着勞動局組織的婦女對哈德羅威爾遜的到來表達了歡迎,這種夾道歡迎的場面,讓艾倫威爾遜微微皺眉,因爲類似的場面好像和蘇聯相近的國家總是出現。

    但一想到第三帝國時期,類似的組織歡迎應該也司空見慣,倒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要是哈羅德威爾遜是德國人,沒準也能獲得什麼婦女之友的稱號,當然現在也差不多了。

    受到熱烈歡迎的哈羅德威爾遜,似乎也覺得受寵若驚,一直以來準備得演講稿終於派上用場了,其他城市破壞的太嚴重,當地婦女沒空聽一個英國人逼逼叨。

    波恩市不同,基本上已經恢復了一個城市的基本條件,正好可以用來樹立典型,證明大英帝國爲英佔區重建所做的努力。

    “波恩是貝多芬的故鄉……”哈羅德威爾遜對着熱烈歡迎自己的波恩市民,開啓了已經準備良久,但是沒有用得上的演講。

    “頭髮剪短了,氣質也不一樣了。”艾倫威爾遜直勾勾的瞅着伊莎貝拉波金娜,對哈羅德威爾遜的演講左耳進右耳出。

    很像是洛奇電影當中由布里吉特·尼爾森扮演的蘇聯拳王老婆,短髮盡顯幹練,帶有一絲女強人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