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江戶旅人 >57.戰爭烈度非往日
    江川英敏緩慢的敘述着他在印度作戰時,那慘烈的戰鬥場面。近代的戰爭,真的已經不同於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甚至有時候你都沒有看到敵軍的人影子,就被他們的散兵給一槍打沒了。

    雙方進入戰鬥距離時,還有大炮的霰彈不斷地射擊。一炮過來就是一個扇面,早上笑呵呵的人,聽着一聲巨響,一條腿乃至一條命就沒了。

    或許,武士已經落後於時代了……

    “若是募民爲兵還好,以士爲兵,恐將來難以應付啊。”江川英敏搖了搖頭,說出了這麼一句大實話。

    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以前還想着克里米亞半島二百多萬人大會戰,恐怕可能還有點假稱的意思。現在去印度走了一遭,便知數萬人會戰只是等閒,據說德里左近還有十數萬起義軍,各地的起義軍更是不下數十萬。

    以後幕府軍遇上了這樣的大戰事,難道還是隻靠武士?只靠苗字佩刀者?兩三場會戰打下來,這人員的損失恐怕就補充不上咯。

    而此時已經替換去了印度的傳習隊新兵,正被坎寧子爵和阿爾考克驅趕着,去往德里這座印度莫臥兒王朝的首都,參與進殘酷的攻城戰。

    當然啦,其實也不僅僅是傳習隊被驅趕上去,其他的英軍各部也是一樣的。這裏不妨多說明一句,旁遮普邦的錫克人沒有參與起義。領導起義的印度教和小白帽教領袖,都是要恢復舊有的封建秩序和統治。

    在這兩個教派的統治下,錫克教都是受到鎮壓的三等人四等人,甚至錫克教的聖地金廟都屢次遭到小白帽教領導的破壞。金廟最近的一次重建,就是在二十多年前。

    所以錫克人認爲還不如在英國人的統治下呢,起碼在英國人的統治下,錫克教、印度教和小白帽教都是一樣的,英國殖民者對三者一視同仁,或者一樣都視作“臣民”,呵呵。

    於是之前坎寧子爵的計劃得以實現,從波斯地區趕來的英軍,順利的通過阿富汗和旁遮普,進而威脅到了德里的西面。且大量的錫克步兵,也參與到了英軍對德里的包圍和反攻之中,據說其兵力超過了六個團。

    指揮廓爾喀步兵和傳習隊的坎寧子爵在攻克了坎普爾之後,一面派出人馬,接應從孟買北上的英軍,一面開始加入對德里的包圍。

    炎熱的烈陽下,印度起義軍的中心城市,德里陷入重圍。

    守城的總指揮官,起義軍的司令巴赫德·汗還算鎮定,開始指揮城內尚存的數萬起義軍,迎戰包圍上來的英軍。

    他已經偵查到了,英軍的總兵力也就一萬五六千人,還分配在東西兩面。西面的英軍由克里米亞半島撤下來的英軍老兵和錫克步兵組成,東面的英軍則由廓爾喀步兵和日本僱傭兵組成。兩相比較之下,自然是東面的英軍顯得更脆弱一些。

    巴赫德·汗不死守城牆,主動出城迎戰英軍。廓爾喀步兵團和傳習隊雖然不是什麼頂級的步兵,可是起碼也都是經過英軍系統訓練的軍隊,而且坎寧子爵還攜帶了三十多門大炮,作爲攻城的火力。

    既然起義軍出城了,那大炮就先炮擊起義軍唄。起義軍中的原土兵,還勉強能夠引着炮火進攻,那些臨時加入起義的平民就沒這個本事了。

    指揮傳習隊的土方歲三覷着破綻,在阿爾考克的同意下,向出城浪戰的起義軍展開了進攻。以正規軍打平民,還是在野外無有街壘隱蔽的情況下打,那勝負是很顯然的。

    起義軍大敗回城!

    原本想着可以順利進城的英軍各隊,猛一進城,才知道自己錯了,大錯特錯。巴赫德·汗沒有因爲一時的失敗而氣餒,居然指揮起義軍開始巷戰。

    於是殘酷的絞殺開始了,雙方士兵的生命,如同秋後荒原上的衰草,成片成片的被死神的鐮刀收割。每一個呼吸,都有士兵戰死,或許是起義軍,或許是英軍。

    唉,在如此緊張關鍵的時刻,被起義軍擁戴爲帝的穆罕默德·****·沙本人出現了投降的傾向,而他的兒子米爾扎·莫哈兒暗中同英國人勾搭到了一起。在獲得英國人虛假的保證之後,指揮部分士兵,讓開了通道。

    巷戰進行了六天,起義軍失敗……

    殺入城內的英軍,隨即開始了大規模的屠殺和破壞。爲了警告全印度的百姓,英國人很快就逮捕了皇帝,並槍殺了他的兒子米爾扎·莫哈爾、米爾扎·哈茲爾·蘇丹和外孫米爾扎·阿布·巴克爾。這使得莫臥兒王朝的直系繼承人全部死去,莫臥兒王朝絕嗣。

    後面的爛事,都不難想象,德里的破壞也無法阻止。但是令指揮英軍進攻的坎寧子爵驚訝的是,英軍在這場殘酷的攻城絞肉戰之中,損失了足足五千人。

    雖然死的基本都不是英國本土兵,可是這個損失率,也着實恐怖。指揮進攻的土方歲三已經不是驚訝了,而是恐懼和擔憂。

    一仗下來,跟着他從橫濱漂洋過海而來的傳習隊新兵,直接死了五百多,大多是在巷戰之中被殺。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是怎麼死的,一眨眼人就沒了。

    他只帶了三千人來,現在死了五百多,受傷的也差不多有這個數目,能正常扛槍作戰的就剩下一千九百多了。這哪是打仗啊,這簡直就是在把士兵的生命,往死亡的深淵裏面送啊。

    大爲震撼的土方歲三,立刻擬寫軍報,將德里攻城戰的詳情稟報給幕府。且不說英國人根本就沒把僱傭來的傳習隊當人,死命驅趕着傳習隊的士兵攻打城池。

    只說這個戰爭的烈度,就已經超出了想象。要是一直打這樣的硬仗大仗,就算這次招募了足足六千人,恐怕也不夠拿來填這個一眼望不到底的死人坑的。

    希望江戶的諸位老中大人們能夠想出些什麼對策,他土方歲三是沒有什麼好法子,來應對這樣的局面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