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皇明朱慈炲 >第一百四十一章 燧發槍與四輪車
    建昌北城之外,有軍事重地閒人免進要地,南城有女大夫學院軍醫屬數萬。



    這裏生產着治地的水泥等諸多東西,兵仗局、軍器司都立在此處。



    畢懋康的軍器學院座落在這片地帶,這片區域周邊由一道兩米高的圍牆圍着,將這方圓五里的地方圈在了其中,更有禁軍巡視。



    讓朱慈炲有些哭笑不得的是,軍閣的軍器部作坊也在這其中,隨着軍器部擴充成數萬,原有的作坊場地不夠用,見城外圍起一大片地,軍閣的吳總理上奏摺請求將擴大的軍器部作坊搬了進去。



    朱慈炲爲了保密需要,就同意了軍閣的奏摺,批准了軍器部作坊的入駐。



    除了這片被圍的,水泄不通的五里機密區外,邊上還有朱慈炲的總鋪作坊,相當於工廠,來往人員達到了十萬人以上,在一片區域,如同後世的開發區,一下班就可以見到人來人往。



    大路上停靠着一輛輛四輪馬車,這種馬車由兩馬拖拉,可坐三十人,長長的馬車就像是公交車一樣,接送着這片區域直達城內。



    四輪馬車,明朝說我們有啊,武備部的尤尚書就是跑了許久,從一位老匠人那裏得到的。



    明朝有兩輪跟四人,在繁榮的地方,因爲運輸大量商品,明朝的商人早就有了四輪馬車,朱慈炲不懂,以爲只有兩輪,尤尚書不懂也只以馬車只有兩輪,最後一位同人點醒了尤尚書。



    大哥,這還需要研發嗎,我看到過啊,在浙江看到過啊。



    結果就有了真相,大明還真有四輪馬軌,只是沒有兩輪馬車普及,至於韃朝爲什麼沒有,因爲沒有繁榮的商業,運的貨不多,誰做四輪馬車,結果大家都懂得的,清朝是兩輪馬車天下,造成了國人誤區,認爲古代造不出四輪馬車。



    其實你去看清明上河圖,你就會發現,宋代就有了四輪馬車的存在,明代也記載過有四輪馬車,但清朝沒了。



    尤尚書有了老匠人相助,那造起四輪馬車來,簡直不要太簡單,還交給了內閣工部,讓內閣都不用研發了。



    這種大型馬車上下班只要你幾文錢坐幾站就行,有人願花錢,有人不願花錢,一里一個公交站臺。



    城裏的菜鳥馬車站則是用兩輪可載十人的馬車,沒城外的大,進行少量人員運輸,城外上下班則有大的馬車。



    朱慈炲一路悠悠走走玩玩,命人送了王妹們回宮,路上帶着鄭成功等人,遇到幾輛運輸的兩輪馬車。



    朱慈炲搖頭道:“怎麼還沒研發出四輪馬車”。



    趙四海道:“馬上,四輕馬早以有之,不過城中運輸不便,城外而有許多”。



    朱慈炲來了興趣道:“這纔多久,就研發出了四個輪子的了啊”。



    趙四海道:“聽聞不必研發,我華夏自古有之乃是運輸大量貨物的,武備尤尚書從一老匠人手中得到此方,聽聞南直浙江商業繁華有此四輪馬車,今改改,可坐二三十人”。



    朱慈炲恍然大悟笑道道:“好,那得出城坐坐,正好去看看畢先生他們的成果”。



    一羣人出了北城,上了幾輛上下班的馬車內。



    坐進馬車後,朱慈炲眼前是一排的凳子,數一數可以坐二十六人,除了趕車的外竟然還有收錢的,朱慈炲不由驚歎。



    軍器學院內,畢懋康上任院長多日,開設了十個學火器班上兩百多人,對學員們進行傳授,所授的是他編好的,由正在研發火炮、火銃、火龍箭的先生們輪流代授。



    學院之後,有一處試射場專供火銃試射,畢懋康正帶着人員在試射一款新的燧發槍。



    “放於試射模型中,拉繩人員準備,拉”。



    碰碰碰三響,隨即畢懋康的學員們傳來了一陣驚呼歡呼。



    這種槍雖長,與自生火銃不同,是他們研發的新式火銃,以是第三輪調式過後的試射了。



    這一輪射完,說明這火銃(火槍)合格了,他們經過日日夜夜的研發成果,成功了。



    當朱慈炲帶着人來到時,正好看到這一幕,進入這裏,可以看到擺放着火銃炸藥包等諸多火器產品。



    像火炮與火龍箭(神火飛鴉改進幾代版)威力巨大,這裏並不能試驗,還得拉到試炮與火龍箭試射場去。



    畢懋康看到朱慈炲等人到來,一會後帶着人員恭迎朱慈炲。



    諸先生拱手道:?“臣等參見王上”。



    在軍器學院,那怕是個在讀的學員,他都是從九品官員,畢懋康身爲軍器學院總院教授,是正三品,軍器學員又分總院教授、火銃院教授、火炮教授、火龍箭教授官居五品,教諭七品,學員九品,學員數衆多在讀都有一兩俸祿。



    :“畢先生諸位先生免禮”。



    朱慈炲道:“方纔本王見諸位先生歡呼,不知是何事這般高興”。



    畢懋康道:“王上,臣不負所托,終將火器之史,更進了一步,以碰撞之道,讓火器,從此可不用在點火了,比自生火銃更加完善,錘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扣引扳機,彈簧作用下,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而出”。



    朱慈炲一聽,畢先生果然不愧是畢先生,這真是劃時代了,完全終結了火繩槍的時代。



    火槍的進步史,從最早的銃、火銃、火繩槍、燧發槍,西發人在這個時代以經有了燧發槍,但沒有大規模普及,成本有點高。



    而自生火銃,其實是介於火繩槍與燧發槍之間,只差臨門一腳。



    畢懋康爲什麼能研發出來這種燧發槍,還不是朱慈炲從佛郞機人那裏買一車槍中找到了一把不用點火的手槍,又深研了一翻,將西方手槍改進成了長制試步兵的燧發槍。



    :“先生們真乃大才,不知這種槍與以往槍的射程造價幾何”。



    畢懋康道:“多虧王上那一車紅夷火銃,下官從中尋到一把完全無須點火就可發射的火銃,經過改進方有此槍,此槍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的繁索,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射程與槍經過改,可達二百米之遠,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朱慈炲大爲感嘆,專業人士就是專業人士,我給他的槍中有手槍嗎,還有不要點火的手銃,可惡的佛郞機人竟然不介紹一下,讓我拿個火繩槍,有這東西幹嘛不早點說啊,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