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皇明朱慈炲 >第六十七章 御駕觀奏
    大營龐大,由於朱慈炲所部統率匆匆而來,所住的都是二衛搭建好的營地。



    軍事上變動常有,不變之軍以僵化,本書有很多不合理,但都因時局在變動,前腳這樣,過十天半月就給你推倒,你猜不到的結果,也許你會認爲難道不要過幾個月在移動軍隊嗎。



    事無常理,書中政治而變化無常,軍事上的事風雲變幻。



    全軍入睡一夜很快過去,戌時(19-21點)入睡到卯時(5-7點),足睡了四個時辰八小時,軍中擂鼓響起,意爲起牀整備。



    朱慈炲御帳內轉醒,穿不上甲裝,在宮女服待下換上了黃色常服衣冠,服龍袍。



    營中紛亂,收拾行囊一隊隊人馬從一處處帳中步出,皆披上了戰甲,後類不同兵種有序在安排事向,進食過大米飯後領取了燒餅臘肉掛在腰間,足可兩日用度,背上行囊就可出征。



    朱慈炲出帳的時候,差不多軍士們都以經準備好了行裝,往營外集結。



    大營外,三衛將士以經陸陸續續就位,話說這拆營地,明代很隨意,長槍立在地面,插入地中或找木棍,就可以做爲帳篷的支撐之物,只有布篷需要馬車運輸。



    三衛大軍整齊的例隊於大營之外,他們都喫過熱乎乎白米飯,最爲顯眼的是第五衛,這一衛裝備了各種火器,朱慈炲看着只差坦克軍了。



    朱慈炲的禁軍第二衛還沒有這第五衛的裝備好,好在人手腰間都有炸藥包,不至於連個火藥都沒有,主力第五衛,其他兩衛刀盾槍兵加弓箭,背上被子,左腰別炸藥包,右腰間別燒餅臘肉。



    最晚到齊的卻是黑騎卒五千騎兵,這些騎兵朱慈炲也不知道要怎麼訓練,南方少騎將,這是衆所周之,很難找。



    朱慈炲也不知道要怎麼訓練,這是朱慈炲最爲苦惱的地方。



    明朝是有怎麼編練騎兵的書,黑騎卒本是歸密探統率,趙四海找來兵書親自安排下去訓練事項,又任命了幾個千總兵,一千五營,同時練騎射長槍。



    騎兵訓練在於騎戰,你讓胡騎下馬與南方步兵對戰,輸的絕對是胡人。



    明軍中有後勤運輸嗎,有,本身有調動安排,還有如同後勤運輸的,明朝衛制裏由同知等管理,放到朱慈炲這裏則是由軍情司管理,每一衛軍情司兩個營八百人之多。



    指導訓練、伙伕煮飯做菜做臘肉做燒餅、帳篷運輸、軍器發放等,皆是由軍情衛司管着。



    軍醫屬與軍情衛司人員一起,是屬於隨軍人員非戰鬥編制,軍醫屬只是剛來,就深受士卒們的喜愛。



    大道上御駕在左。



    朱慈炲穩坐御駕之內,對雲公公道:“傳令出發”。



    隨着朱慈炲一聲令下,整支隊伍四萬兩千人開始出發,黑騎卒開道,第五衛隨後,御駕、禁軍第二衛、軍情司、軍醫屬、第十一衛留後。



    三衛三萬六千人、黑騎卒五千、三衛軍情司兩千四、三衛軍醫屬六百人,總計四萬四千人浩浩蕩蕩的大軍,正試拉響了進軍南昌城。



    三月三生軒轅,可創業,同撫州這裏開始的一般,廣信府、贛州府也同時發生着大軍出征的景像。



    三路大軍在這一日,同時向以軍閣制定的作戰目標地子出征。



    御駕上。



    朱慈炲道:“將南昌衆高品級官員,名單取來本王一觀”。



    一會的功夫,雲公公就將以備好的關於南昌的官員文書上交給了朱慈炲。



    早就見怪不怪的朱慈炲看着這份文書,明代省級封疆大吏,省級三司要員,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還有一個司朱慈炲不怎麼關注,就是提刑按察使司。



    提刑案察使司,從三品司長官“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戢奸暴、糾官邪、雪冤抑、平獄訟,從而整頓吏治,澄清官場風氣。”副使、僉事“分道巡視,其提學、兵備、撫民、清軍、驛傳、巡海、監軍、水利、屯墾、招練等各種專項事能,並派分員巡視京城。



    承宣布政使司,從三品布政使,正四品左右參議,從四品左右參政,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官員考覈、溝通督撫與各府縣,又歸巡撫屬官。



    都指揮使司,從三品都指揮使、四品同知、僉事,“內之部科,外之監軍、督撫,迭相彈壓,五軍府如贅疣,弁帥如走卒。總兵官領敕於兵部,皆跽,間爲長揖,即謂非禮。至於末季,衛所軍士,雖一諸生可役使之”。



    朱慈炲對這些官名久了還算有些瞭解,只是這些職權太過複雜,大包大攬於一個部門,還有此犬牙交錯,提刑司還管到了軍事上,這不利於軍政。



    南昌三司頂頭上使,還有一位江西巡撫夏浩然,明代的巡撫你可以當他們是高官一類的官員。



    各級官員的名單,都一一羅例在文書之上,又有他們所在南昌城中的住址。



    二月月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



    正是朱慈炲特別選的一個吉日,創業良辰吉時,不是他迷信,而是他也覺得三月三出征大吉。



    合上奏本,朱慈炲又翻看起了另一本文書奏本。



    這本文書是關於現任淮王的,現任淮王歲十八,鄱陽府中都傳他仁義之名,憂心社稷,剛強不屈,爲人正值,飽讀詩書,兩個字,好人,三個字大好人。



    朱慈炲罵娘,不是都說明朝藩王無惡不做的嗎,誰,誰說的,我這益王一脈跟這淮王一脈不是都是好人嗎。



    在這文書上有密探對於淮王的人品上下做了絕對中肯的肯定,淮王朱常清,面像俊朗,貌比潘安,詩書一絕,丈義鄱陽,常助民而興之,收留災民(五萬災民有一萬被淮王收留),施義仁糧,有業王田五萬畝皆爲皇恩所賜,有銀百萬兩,皆是打理產業,又俸祿所出。



    不要太好,看着密探上報的關於淮王人品,朱慈炲無語,誰黑的站出來。



    不信的話上網打入朱常清三字,看他一生,本是藩王,清軍南下,別的藩王稱皇,而他卻扶佐,可見他的品性純良,那些宣傳明朝藩王惡的請補腦,別將一個藩王惡而蓋住其中善良藩王。



    收拾淮王啊,朱慈炲想想還是算了,這種難得的藩王還是好的,他殺惡人也不會殺一個好人。



    淮王世系中就出了一個搶親的藩王,結果文人寫他荒淫無道,可朱慈炲看過,爲什麼搶親,還不是女子以許給別家,而第一任淮王與要嫁人的女子兩情相悅,結果女家有婚約,要嫁人,第一任淮王就上頭了,做起了搶親的事,後來被滿清看上了深度刻畫,必須得抹黑。



    你愛的,她愛你,結果她將成爲別人的新娘,你要怎麼辦,搶親就是了,古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愛情面前人人平等,皇明藩王們就是這麼有人性。



    朱慈炲沉默思考着,最終吩咐道:“飛鴿傳書鄱陽密探,待鄱陽城破讓人好生將淮王送到建昌城,命趙伴伴安排一處府邸,以供淮王居住,其餘淮王系郡王等遷往建昌城安置,淮王一系產業讓趙伴伴派人打理,並排人守護好淮王府邸,淮王可搬遷任何物品前往建昌城”。



    淮王爲人不錯,朱慈炲這黑心錢不抄,但削藩還是要做的,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方是治國之道。



    什麼明朝藩王爲禍,明初建立時整個大明才六千萬人,到處是荒地,那時的華夏才從牧場華夏迴歸田園華夏。



    現在人口兩億,開的田有八億畝以上,人多了田當然就不夠用了,大明藩王不出藩國,藩國一府一縣,能爭多少,你說藩王不去鄉里,那些荒地全歸士子鄉紳嗎,他們到是會剝削,更不可能開了荒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