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皇明朱慈炲 >第九十三章 鄭森之智無出其左
    荷蘭正值巔峯,打敗了西班牙諸國稱霸海洋之時,在南洋就有一萬多的水手(士兵),十六世紀荷蘭的水手達到了八萬人,橫行海洋。



    鄭森又道:“紅夷人駐守在夷州南部的赤嵌城、臺灣城兩處駐點,由紅夷司令描難實統帥,且這兩處據點易守難攻,又建炮樓,我父苦於時機戰船大炮,纔沒攻擊紅夷”。



    說實話,鄭芝龍與這些紅夷人交道打久了,對他們也十分了解,就連夷州的紅夷司令是誰都知道。



    鄭芝龍有三萬水軍,但商船居多,戰船大炮太少,荷蘭人可是能集結上萬兵力,上百艘大型戰船數百小戰船,這也是鄭芝龍不敢開戰的原因。



    鄭芝龍兵力多,人家戰船火炮多,就如鄭芝龍說的,只要炮艦夠,他還真不將紅夷放在眼中。



    朱慈炲點頭道:“對了明儼,你父部下都有什麼人,本王常聽聞十八芝之名”。



    鄭森道:“十八芝本爲十八先鋒,由吾父衆兄弟族弟與各路大海盜商人組成,後來劉香不服獨之,去年以被家父帶卒圍殺,又有郭懷一等人見勢不妙帶三千海盜轉投了夷州紅夷,吾父爲此重新對十八芝先鋒進行了編排,以替代空缺之位,有李國助、楊天生、施大瑄、洪旭、甘輝…………等十八人組成先鋒,如今有駐於彭湖金門、及夷北平安鎮諸多地方,共計有三萬餘人”。



    朱慈炲道:“那也就說,這夷州之上不止紅夷軍,還有紅夷幫兇”。



    鄭森道:“那些人有三千人,皆是海盜,幫助紅夷人助紂爲虐”。



    滿清知道啥,啥都不知道,知道了剪掉就是了,單個夷州你真以爲西方人就兩千荷蘭人就可守住龐大的臺灣,這不是來搞笑的就是來笑我們沒智商,島上數十萬漢民就難道只有兩千紅夷人就夠管的了的啊。



    鄭成功收復臺灣也要考慮到南洋的荷蘭萬員水軍大型戰船,兩萬打兩千,你確定這歷史是對的,我說他造假,更可能的是編水軍防南洋來襲島上數千僕從軍。



    朱慈炲道:“你父若有六衛水師大型戰船上百小船數十,那紅夷可敵之”。



    鄭森道:“只要攻紅夷荷蘭足夠以用,就怕濠境的紅夷佛郞機人、南洋的西班牙人、英吉利人會相助荷蘭人,聽說這大洋上紅夷荷蘭說了算,但只要攻打一處夷州,想必不會驚動其他紅夷人”。



    在鄭森這裏,朱慈炲也知道了,鄭芝龍勢力可謂對西方諸國在南洋的動向十分了解,常年在海上,誰還不知道你是那國的,艦上不是掛着大旗嗎,也就韃清改歷史歷害,什麼都隱藏修改,最後連南洋有幾個西方國家都不知道。



    朱慈炲沉思了起來,訓練半年,在打夷州。



    :“這紅夷荷蘭人爲何佔着夷州”。



    鄭森道:“他們與東瀛做着生絲等諸多生意往來,聽我父說,以前這夷州是由紅夷西班牙人駐守的據點,後來被紅夷荷蘭佔領”。



    朱慈炲道:“取坤輿萬國全圖,大明南洋東洋圖來,本王看看”。



    明朝是有自己的世界地圖的,這圖朱慈炲看到時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可後來韃清看到時就是不相同了,大明就有的,韃清就沒了,真是愚不可及。



    大明都知道了緬甸及黑人白人,到了韃清,以紀曉嵐爲首的奴儒刪減掉了這一切知識,使漢人爲奴268年。



    在南方明代,萬國全圖想要,找海商就成,他們東西走動,對這一切十分了解,鄭府中就有一副,朱慈炲對此讓人按照放大,進行了區分畫下,大明的畫師說,這很簡單。



    一會後,兩個太監攤開一張兩米寬的大地圖,這份地圖詳細的記載了南洋各處島嶼。



    朱慈炲道:“明儼可記得那些是紅夷人國家佔領的地方,可否畫上,只需畫圈標名就行”。



    鄭森想了想,提筆開始,地圖上這處打個圈寫個名,以示佔領國佔領,按照記憶來畫寫。



    明末清初,殺母之仇,鄭成功與韃清死磕,纔沒進攻南洋,不代表身爲鄭芝龍兒子他的就對南洋不瞭解,其實他比誰都瞭解。



    北至東瀛扶桑南至南洋,鄭森沒讓朱慈炲失望,他十分了解這些勢力,也得益於鄭芝龍時常爲他講解。



    就連廣東那幾個衛所,鄭森都瞭然於心,爲朱慈炲在地圖上標識了出來。



    鄭森告訴你,從前沒下功勞,想成事你都不行,十二歲的他,對於沿海乃至於整個南洋都十分了解。



    朱慈炲道:“大明海疆如今戰船敵我如何”。



    鄭森道:“我看過我父親繳獲的紅夷戰船,還不如我大明戰船,只是在火炮配備上勝過我大明戰船配置,我父親跟我說過,以前發生的兩次海戰,紅夷艦船不如大明戰船,但配置了大量火炮,紅夷荷蘭英吉利等國都是一般大小的船,比不得我大明戰船”。



    大明的戰船就算沒了鄭和的寶船,但,大明末年,戰船的技術還在西方人之上,完全領先世界第一。



    要是拿鄭和寶船來打的話,那就是鉅艦打小船,而西方攻打大明的船號稱領先世界,其實不過是大明的二三線船而以,一線船就是鄭和寶船。



    但是,大明船,到了韃清手中後,又落後了明末的船,越活越倒退的時代。



    在經濟造船上,有明一代,到了滅亡,依舊領先全球。



    大明不是韃清,打勝打敗了都賠,大明打過的海戰,就沒賠過一分錢,荷蘭賠給大明幾百兩,英國賠給大明三千兩。



    朱慈炲道:“明儼竟然對海事如此瞭解,果然是虎父無犬子,將來定是海軍統帥,你先跟本王幾年,等你成年了,帶着大明的戰船,將這些紅夷人趕出南洋”。



    鄭森道:“哈哈哈哈,多謝王上誇獎,我會努力的”。



    鄭森自小就好學,對軍事等書籍較爲喜歡,很喜歡聽這一些事,長久下來,海上的事,更不是朱慈炲這門外漢所能比的,民族英雄果然不愧是民族英雄。



    朱慈炲的心裏,沒這麼早去打南洋,但海疆還是要保的,先定內,在攻外。



    南洋有數個國家,一但惹了,那會召至羣攻,而他現在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國內。



    朱慈炲道:“明儼,你覺得本王對那些紅夷人開放幾個島嶼進行貿易怎麼樣,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就賣什麼給他們,賺他們的錢”。



    鄭森道:“朝庭長期不重視海上行商,又不派戰船護送,才使得各路海商因海盜轉而爲盜商,若是能有幾個穩定的地方與紅夷交易,我想應該會很好吧”。



    對於經濟上的,鄭森沒怎麼接觸,顯然有些不敢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