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袁閥 >183論戰
    郭圖、鞠義在幷州與河內發回急報,說鞠義趁着傍晚風向突變,以火攻煙燻做掩護,擊敗了呂布軍步卒主力。但呂布率所部jing騎南下河內,渡過河水去投靠兗州軍。

    袁紹臉sè鐵青,他只道各豪傑爭相歸附曹cāo,卻不知呂布跟袁熙的過節,呂布誓死不投靠袁紹一方實乃私人恩怨問題。而此刻,袁紹心中對曹cāo的嫉恨,到達一個新的頂點。

    “不能養虎爲患啊,當趁早除去此禍患!呂布和可是有着大漢頂尖的騎兵精銳,是個大麻煩,望主公明察。”審配冷不丁說道。

    此話正說中袁紹心裏所想,他以詢問的眼神看向衆人,希望衆人給點意見。

    “與其坐觀他壯大,不如儘早圖之!”辛評也附和道,他也看清袁紹心中所想。

    “不可!此時出兵征討曹cāo勝負難料!請主公三思啊。”沮授立即跳出來勸阻道。

    審配斜眼瞧了瞧他,說道:“我冀州已然奪取下幷州,如此集冀、幽、並、青四州之地,合十數萬之衆,南渡河水即可壓垮兗州,公與你爲何會說勝負難料!”

    沮授挺直身子,嚴肅地說道:“自從主公入主冀州,連年興兵征伐。田楷、公孫瓚、張燕,歷經這幾場大戰,我冀州庫府揮霍一空,所囤錢糧所剩無幾。而且公孫瓚、張燕數次攻入冀州,致使百姓疲憊不堪,我軍所徵賦役也十分沉重,這些都是導致用兵失利的隱憂。況且今年大旱,正南先生你所數十萬大軍沒錯,但可有糧秣供給這些兵卒的出征之用?”

    沮授一句話將衆人問倒,現在四州之地確實可以徵集起三十萬以上的兵卒,但糧食問題沒有解決,他們最多隻能出十萬的兵馬。這還是沒有天災的情況下,而今年的旱災致使冀州根本發動不了如此大地一場戰事。

    田豐難得再次參加,決定冀州走向的決議。他也勸道:“主公,我冀州實在是沒有錢糧支撐大軍拿下兗、豫兩州。爲今之計要勸課農桑,減免百姓賦役負擔。再搶佔河水要害渡口,多造船隻、修繕器械,同時派遣jing騎,分幾路sāo擾兗州邊境,使曹cāo不得安寧。如此以逸待勞不出三年,兗州就可不勞而定。”

    袁熙一皺眉,他問道:“元皓先生是否效仿,當年伍子胥疲楚滅國之計?”

    田豐欣然點頭。答道:“公子說的不錯,正是伍子胥攻楚之策。”

    chun秋時吳王闔閭經過獎勵農商、修明法制和練兵習武。國力逐漸強盛,他認爲攻打楚國的時機已經到來。但孫武力勸闔閭,說發兵遠征軍需用度極大,要再修養幾年。

    而伍子胥急於報殺父之仇。提出疲楚的策略,既將jing兵分成三軍,每次用一軍襲擾楚國邊境,“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使楚軍疲於奔命消耗實力。疲楚之計堅持六年多之後,終於抓住戰機,一舉攻破楚國都城。

    審配反駁道:“元皓先生,吳國弱小而楚國強大。所以吳王闔閭採用疲敵之策。但如今我軍強大而曹cāo弱小,可不能生搬硬套古人之計。”

    “正南先生說得對!”辛評這次站在了審配一方。他說道:“豈不聞兵法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現有主公的英明勇武,又集結河朔的強兵,以此討伐曹cāo實在易如反掌。如不乘機攻取,以後幼虎長大,那可就要傷人了。”

    辛評如此贊成出兵討伐曹cāo也是有理由的,首先他也小瞧了曹cāo,認爲攻曹之戰如打公孫瓚那麼簡單。

    再次他要給袁譚掙立軍功的機會。如此挾大勝之機。勸說袁紹立袁譚爲繼承人,那麼就可以蓋過袁熙了。

    “曹cāo法令暢行無阻,士卒都訓練有素。其兗、豫兩州地廣人多,不像公孫瓚那樣坐受圍困。如我等不採取穩妥地法子,反而興起無名之師,實在乃冒險地豪賭!”沮授急道。

    辛評針鋒相對道:“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尚且不能說不義,何況曹cāo新近攻略陶謙,征伐他怎能說師出無名!河北將士jing勇,人人爭先,此時不能早定大業,是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正是越國之所以稱霸,吳國之所以滅亡的緣故。元皓、公與兩位地謀略只求穩妥,不知審時度勢臨機應變呀!”

    沮授被激起怒意,反問道:“那依你所見,河北可徵發多少兵卒,糧秣用度又可以徵調多少?大義爲何?征伐理由爲何?”

    “戰貴速而不在久,我軍挾浩大聲勢,不需多久就能平定兗州。如此也不回耗費多少糧秣,再者咱們就不能學曹cāo取糧於敵麼?”辛評出言說道。

    沮授、田豐和審配、辛評雙方爭得不可開交,他們都是飽讀之士,吵起來都引經據典,說得也是頭頭是道。

    袁熙環顧兩邊的文武,武將基本是對袁紹惟命是從,只等袁紹決定策略,這就是袁紹的高明之處,他永遠是裁判。

    而文臣中荀諶、許攸兩隻老狐狸看似聚jing會神地傾聽和思考,其實是置身事外地觀望。逐漸地文士們分成兩派,審配、逢紀、辛評難得地站在同一陣線要求速戰速決,他們打的都是給袁家兄弟賺軍功的念頭。

    沮授、田豐還有後來加入地崔琰,則力主穩妥的策略。辛評、審配抓住不能養虎爲患這點,迎合袁紹征討曹cāo的心裏,而田豐、沮授則緊緊抓住糧草這點反駁。

    袁紹聽他們吵得厲害,擡眼看向了另外的臣屬,當他收回目光時,恰好看到正暗自思考的袁熙,還有力挺辛評的袁譚。

    “顯思、顯奕,你們也是一州之長官了,且說說看該不該征討曹cāo,又該怎麼征討曹cāo。且說說看。”袁紹看向他們問道。

    袁譚早就跟辛評通好氣,準備趁着戰事掙立軍功,再以此聲望脅迫袁紹立繼承人。於是他答道:“曹cāo那廝顯然是挑釁父親的威信,如不征討豈不是示敵以弱。如此不過兩三年,天下豪傑都會改投曹cāo而疏遠父親。”

    說着袁譚站起身,激憤道:“只要父親下令,我立即率部爲先鋒。直取濮陽,再下陳留!唯父命是從。”

    袁紹高興地點點頭,撫須說道,“顯思經過在幽州的歷練已然果敢了許多。”

    袁熙知道袁紹心中,恨不能立即滅掉鬧事的曹cāo,如此他再力勸也不能改變袁紹地決定,只會引發他的惡感。

    像歷史上田豐穩妥地策略也是正確的,但袁紹失敗後不但不悔改,反而因不聽從田豐正確策略,而將他殺掉。

    由此可見袁紹是個極重面子的人,如果自己加入田豐他們勸阻。要是決戰得勝還好,萬一失利還會引起袁紹的嫌惡。

    更重要的是。袁熙知道曹cāo不是楚昭王,以他的才幹還有手下衆多人才的輔佐,疲敵之策能不能奏效實在是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