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袁閥 > 霸王
    公元187年,洛陽郊外,袁紹家宅院。

    袁熙雙手背在身後邁步走着,看着這一排排的馬車停在自己家門前。

    他心中不由想道:“估計這馬車們就相當於兩千年後的勞斯萊斯,奔馳寶馬了吧!”

    袁熙伸手摸了摸馬車上裝飾的綢緞,對着湊在一起聊天的車伕們微笑着點了點頭,又緩步向前走去,身後跟着許褚和家丁袁和。

    “不對啊。”袁熙轉念一想:“母親不是從叔爺那聽說趙忠那老太監打父親袁紹的小廣告麼,說他廣交豪傑居心叵測。怎麼這袁紹剛一回來就來了這麼多人,這也太明目張膽了吧。”

    其實,袁熙打心眼裏其實不想叫袁紹父親。因爲袁紹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而且袁紹的相貌威嚴,竟有些讓人害怕,比起父親來說更像是個領導。家中之事事無大小都是專斷專行,但也沒有任何紕漏。

    袁紹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和那些個先生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論事做學問,遇到知己的還同榻而臥,很少有時間陪劉夫人和袁熙兄弟三人。但是隻要袁紹一有時間,就對袁尚噓寒問暖,讓袁譚袁熙這倆當哥哥的嫉妒不已。

    哎,果然老二身份真是尷尬呢,比如說高洋,楊廣,李世民,不就和自己一樣嘛。

    袁熙也曾經聽過袁紹與那些先生之間的談話。袁紹的舉止言談可以說是十分得體,對問題的見解也頗有獨到之處,這讓袁熙大爲驚訝和不解。

    “後人都說袁紹是個多謀寡斷之人,但是看起來卻不是這樣啊,看起來他對任何事好像都有自己的看法,不管這些先生們吵得再激烈,他都是面帶微笑的聽完,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往往還贏得衆人的稱讚。而且能看出來,這稱讚並不是阿諛奉承,大部分人都是發自內心的。”袁熙心中不由想。

    “這不到20歲就做縣令的人,本事還真是不小。看來以後得改變一下專門從歷史角度出發看問題的觀點了,就是一跑龍套的都不知道有多厲害呢。”袁熙眺望遠處:“看來三國還真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如果歷史說得都是真的,那曹操劉備孫權豈不是更牛x了?唉!真的是身臨其境才能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啊。對了,劉備,現在是不是正在編草鞋呢?”

    袁熙嘴角略一上揚,整理了一下思緒,收起感慨,回內宅練槍法去了。

    …………

    一羣人正在圍觀袁熙練習槍法。

    “顯奕進步神速啊!再過幾年連我都不是你的對手了哈哈。”袁熙發小曹昂調笑道。

    “子修啊,我看你就別再這捧他了,就是過幾年,顯奕他也未必打得過你啊。”袁熙表兄高柔也插科打諢道。

    聞言,袁熙面色一囧。

    見此,曹昂和高柔頓時捧腹大笑。

    “喂,打住打住!”袁熙微怒:“子修,文惠,你們不要老是答話好不,害的我每次槍法都練不好。而且每次你們都調侃我窘迫才肯罷休,有意思嗎?”

    曹昂,高柔老臉一紅,登時不知道說什麼好。

    袁熙一想,一個是自己發小,一個是高月親哥哥,他趕緊找了個臺階:“行了行了!我錯了,隨你們好了,本公子大人大量!”

    袁熙這一頓操作下來,整的曹昂,高柔不好意思了。

    …………

    翌日,袁紹正房大廳,一幫先生們正在激烈的討論關於,史記所記載關於項羽寧可自刎謝罪卻不肯過江東的一段話。

    “吾來念一段話,敢問諸公有何高見,呵呵。”袁紹居正中位說道。

    旁邊袁熙煞有介事地端坐着。

    袁紹手持竹簡說道:“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

    袁紹唸完後將竹簡輕輕放下,神色不變地說:“吾見何老先生欲言又止,敢問其詳?”

    何顒微微一笑:“愚以爲,此乃真英雄之舉也!項羽自出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所向披靡。無奈卻中奸人之計,接連戰敗,正走投無路之時,又痛虞姬之喪,本願自刎以謝罪,爭耐可憐手下一幫文武皆因他而亡,遂不忍,於是逃亡烏江……”

    不等何顒說完許攸便起身道:“先生此言差矣!向不聞:‘順昌逆忘’乎,夫漢興而楚衰,此乃天意也,豈是人力可爲?項羽雖勇,卻逆天而行,兵敗烏江,實乃大勢所趨也。”

    何顒倒也不反駁,笑了笑說道:“子遠所言甚是,只是於題不符。切勿再言。”

    許攸只是覺得項羽配不上“英雄”二字,所以才站起來反駁,沒曾想竟然跑題了,老臉一紅,搖了搖頭便又坐下了。

    張邈起身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烏亭長不識英雄,只用一舟一輯來迎霸王,如此**之辱,以項羽之英武,怎肯受之?”

    下旁的曹操冷笑道:“非烏亭長不識英雄。”頓了頓繼續說:“項羽乃是一匹夫,累敗之末,雖勇亦不能再戰。而企圖避禍江東,卻已是強弩之末,焉能東山再起?故自刎謝罪矣。”言語中似乎在幫許攸說理。

    畢竟他們也算好基友了。

    ……

    衆人議論紛紛,各執己見,袁熙不由心想:“得,這回又弄不出個所以然來了。”

    看了看旁邊端坐的袁紹,只見他依然是一副神態自若的模樣,好似這情形早在他意料之中,這就是袁紹的高明之處了。

    “諸公聽我一言。”袁紹一句話令論事堂內頓時安靜下來,紛紛等待其說辭。

    “楚霸王並非有勇無謀之輩,昔日秦兵二十萬,而項羽一夜將其坑殺殆盡,‘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之舉更是前無古人,以暴制暴亦是對抗大秦*政的,最爲行之有效的方式。”

    “後羽自稱‘西楚霸王’,政由己出,分封諸侯,希望各方罷兵,從此再無攻伐戰亂。此乃仁義之舉,又豈是一匹夫所能爲?”袁紹捋了捋並不算長的鬍鬚,接着說道,“由此可看出此人並非欲佔天下爲己有,而是以天下蒼生爲念,此乃大仁大義也。怎奈韓信步步緊逼,直至烏江口,項羽迫不得已,又恐遺禍江東父老,故自刎以謝罪矣。”

    衆人聽後紛紛點頭稱是,只有曹操面色不變,不屑一顧。

    袁熙心想,咱也不能太丟人了,好歹也當了好多年的大漢天才了。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袁熙行禮後淡淡說道:“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衆人眼睛一亮,紛紛齊聲叫好。“好一個‘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啊。”……

    曹操微微一冷笑,隨即轉入常態,雖口中稱讚,心中卻一陣冷嘲:“此詩尚可,但言語中卻隱隱透出婦人之仁,此子若領軍作戰,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袁熙要是知道曹操是這麼想的,肯定口吐白沫了。這詩正是南宋女詩人李清照所作。

    袁紹聽罷覺得這詩不卑不亢,但又覺得有些不對勁,一時間也想不出問題在哪,只是微笑地看着自己的二兒子,畢竟給自己長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