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覺醒鈔能力 >第二一一章 和朝廷合作
    方浩目前還是不想直接與這個國家的統治階層發生衝突。

    雖然很看不慣那些統治者的嘴臉,但是想要做實事,還是要那些人來配合的。

    所以在推行教育方面,他並沒有說要取代現在的儒家學說,只是很低調的表示教那些災民的子女認幾個字,學點謀生技術。

    並不是學那些做官的東西。

    這樣就不會跟那些當官的形成競爭,產生衝突。

    雖然那些當官的戰鬥力都很渣,但是他們要是暗戳戳的使壞,方浩真的還管不過來。

    等以後自己口袋裏的人才多了,想怎麼得罪就怎麼得罪。

    哪個當官的敢使壞,就可以弄死他,讓自己的人去替代。

    慢慢來,現在還不着急。

    那些文官們聽到方浩表示推行的教育只是教那些災民的子女學一些謀生的技術,也就沒有怎麼在意。

    在他們心目中,大概就是學一些匠人的技術,比如蓋房子做木工打鐵什麼的。

    這個社會確實也需要一些匠人。

    國師願意推行這樣的教育,他們覺得也還行,並不認爲會對自己造成威脅。

    至於修橋修路……剛聽方浩說的時候,讓他們心裏咯噔了一下,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兆頭。

    國庫收入本來就很緊張,扣掉給玄都派的稅收之後,一年收支差不多抵消。

    很多時候還是入不敷出,只能打欠條。

    修橋修路當然是好事,確實可以方便到大家,但是這個東西是要真金白銀的投入的。

    國庫可拿不出錢來做這樣的投入。

    不過當他們聽到方浩表示並不需要動用國庫的錢,由他自己自掏腰包捐贈,頓時都鬆了一口氣,然後齊聲誇讚國師大人宅心仁厚。

    方浩對朝廷的要求,就是希望朝廷能夠配合他的行動。

    如果沒有朝廷的配合,一些事情做起來就會很麻煩。

    就算他個人的戰鬥力再強,也沒有辦法解決那些問題。

    在世俗的世界,有些東西就只能按照世俗的規則來做。

    在這一次的晚宴上,方浩就和幾個朝廷大員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國師府和禮部合作,成立一個義務教育辦公室,負責義務教育的試點工作,工作內容包括教材的編髮,老師隊伍的培訓,還有後續的審覈考試標準。

    國師府和工部合作,成立一個基礎建設辦公室,負責審覈地方上的路橋建設。

    這兩個辦公室的辦公室主任都由國師府來安排,團隊也由辦公室主任組建。

    辦公室主任可以設立一正二副三個主要職位,正職主任爲正五品,副職爲從五品,官職掛在相關部門。

    相應的,國師府下面將會成立一個教育集團,一個工業集團,由方浩獨資成立,主要就是跟那兩個辦公室對接。

    國師府可以不用跟禮部和工部合作,直接加入那兩個辦公室的編制。

    只要方浩有這樣的要求,朝廷不可能反對。

    看起來似乎沒必要跟他們合作。

    但是方浩要考慮到自己離開太丘國之後的事情。

    他不在太丘國了,換另外一個人來這裏擔任國師,下一任國師未必會有這樣的興趣來折騰這個,那兩個辦公室大概就沒有辦法繼續存在。

    那就會造成人亡政息的局面,他的一番心血全部會被毀掉,跟着他的那些人,前途也被耽誤了。

    現在將他們的關係轉到禮部和工部,以後就算是他不在太丘國擔任國師,那兩個辦公室的編制依然可以存在。

    那兩個團隊也就能夠繼續在官場上發展。

    當然,也有可能會被裁撤掉。

    所以方浩又弄出了由他獨資的兩個集團,來負責教育和基建兩方面的具體工作。

    只不過這兩個集團就不會有官方身份,而是民間的身份。

    那樣就算是兩個辦公室被裁撤掉,那兩個集團依然可以存在,依然可以運轉。

    至於方浩要成立的宣傳集團,他自己投資就可以了,沒必要跟朝廷合作。

    朝廷也不會重視媒體輿論這一塊。

    因爲在太丘國,根本就不存在媒體輿論這回事,不用擔心侵佔了別人的傳統利益。

    方浩剛上任的時候,朝廷那些人都憂心忡忡,害怕這新任國師對他們不利。

    特別是在方浩跟那些太學生們的對話傳播出去之後,他們的畏懼之心更甚。

    覺得這個新任國師比上一任國師還要可怕。

    上一任國師只不過是好色而已,最多也就是侮辱一下他們的女眷。

    這個新任國師沒有表現出好色的品性來,但是好像對他們這個統治階層很不滿,想要推翻他們。

    這個就太讓人畏懼了。

    那可是他們富貴的根基所在。

    不過現在看起來,新任國師好像也沒有那麼可怕,雖然說過一些讓人感覺畏懼的話,但是做起事情來,還是比較有分寸感的。

    以前認爲新任國師貪財,現在看起來也不是那麼回事,人家將斂來的財都捐了出去。

    而且接下來還會大筆的捐贈。

    雖然他們不怎麼相信混到這個地步的人有什麼真正的好人,可是這新任國師看上去就是一個好人,將他上任之後做的那些事情寫進史書裏面,甚至還可以稱之爲聖賢。

    不管是之前的賑災,還是接下來要做的發展技術教育和投資基礎建設,事實上對太丘國都有着很大的好處,讓朝廷的財政負擔也輕了很多。

    這麼算起來,有方浩這樣一個想當聖賢的國師,似乎也不是壞事。

    帶着這樣的認識,這一場除夕晚宴進行得非常的和諧。

    那些王公大臣們依次向方浩敬酒,對他這一段時間的表現進行了熱情洋溢的表揚甚至吹捧。

    還有人當場賦詩,在詩裏面將方浩比作了聖賢。

    他們都不會想到,方浩早已經將他們視爲阻礙這個社會進步的腐朽階層,屬於遲早都要推翻的對象。

    在方浩的心中,皇室要是聽話的話,可以作爲一個吉祥物保留下來。

    那代表着地主利益的文官階層,絕對是要推翻的。

    就那些文官們在這一次洪災中表現出來的品質,讓方浩覺得,應該要將他們全部給埋葬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