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神骨鬼牌 > 第六百三十五章 水有多深?【六百九十九】
    需要接着上期的一個話題。

    那就是歷史上目前認定周武王只有一個人。

    注意我要的不是周武王有幾個人的問題。

    而是,更爲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又要先說歷史的問題,囉嗦一遍了。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公元前1045年周朝正式建立,開始冊封,封侯,建立官員制度,推廣周朝的文字,當然還有創造了神,神文化,前面提到過的。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病死。年幼的周成王即位,由周公旦輔Z。

    注意哦,周武王不可能是公元前1043年,突然就嗝屁,駕崩的吧?

    不說古人的身體,大量飲酒,喫肉,日夜操勞,國事,後宮之事?所以突然就心臟病?腦溢血?等等突然暴斃?

    這些一般都是小說,戲曲等藝術形式裏的情節。

    我們就說,如果,公元前1046年,或者之後,姬發身體還是很好的話,精力旺盛的話,那麼短短的三年內,突然得了重病?重感冒?病毒性感冒?闌尾炎?瘧疾?乙腦?心臟病?等等?

    說生病,肯定的,就是王,比普通人的醫療條件要好。而且不可能像奴隸那樣幹活,風雨裏受苦受罪,或者受凍吧?

    而且,這裏,不說什麼紂王帝辛的鬼魂什麼回來冤魂索命了。

    不,就說,這個似乎,不太合理。

    算了,這不是重點。

    而是你看,短短三年之內,封侯什麼的,姬發完全可以辦到。?

    但是要建立神,神文化等等事情,推廣周朝的文字,似乎不太可能。

    也就是很可能,姬發有這個想法,或者實際這個想法,並不是姬發提出來的。

    很有可能是姬發【武王死後】,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提出來,執行的。

    而且,前面一度以爲,周朝的體系,禮儀,神文化是周武王姬發所創造出來的。

    現在看來,周武王實際看重的是武力奪取天下【就是史學家總結的戎,就是軍事,兵戎相見的戎。就是打仗,就是戰爭,比如牧野之戰】。而另外一個祀,不是簡單的跟商朝那樣文化的祀,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提出來的,改進的,改良的版的神文化,禮儀等等。

    百度詞條;

    周公(生卒年不詳),姬姓名旦,亦稱叔旦。西周開國元勳,傑出的Z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聖”、儒學先驅,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稱周公。

    封於曲阜,留朝執Z,長子伯禽就封。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攝Z。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聯合殷貴族武庚和東夷反叛。他率師東征,平定叛亂,滅奄(今山東曲阜東)後大舉分封諸侯,營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又制禮作樂,爲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創制者,主張“明德慎罰”,以“禮”治國,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礎。

    封於曲阜,留朝執Z,滅奄(今山東曲阜東)後大舉分封諸侯,營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又制禮作樂,爲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創制者,主張“明德慎罰”,以“禮”治國,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礎。

    請注意,曲阜,制禮,以禮治國。

    這就是有幾個歷史點,一是,對山東曲阜【孔子的故鄉】,也是對孔子的思想,禮,君子之道,君子之禮,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孔子雖然是大家,名家。他的思想不是無根之水,是來自周公旦。並不是孔子提出以禮治國,而是周公旦。

    二是,不要以爲,禮是簡答的禮儀,它是一套完整的祭祀,王朝,官員,軍隊,百姓,老少婦孺等等一整套體系。也成爲了後朝代,不能說都照辦的一種制度吧?至少很大程度上,後朝代都有沿用。百度詞條:周禮是表示等級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禮儀規定。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禮、嘉禮、凶禮、賓禮、軍禮等。它是維護等級制度、防止“僭越”行爲的工具。如周禮規定了貴族飲宴列鼎的數量和鼎內的肉食種類:王九鼎(牛、羊、乳豬、乾魚、乾肉、牲肚、豬肉、鮮魚、鮮肉乾)、諸侯七鼎(牛、羊、乳豬、乾魚、乾肉、牲肚、豬肉)、卿大夫五鼎(羊、乳豬、乾魚、乾肉、牲肚)、士三鼎(乳豬、乾魚、乾肉)。樂舞數量也有差異。禮樂制度自周公制定後,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Q懲罰違禮的貴族。

    三是,教育家這個詞語。教育提現在哪裏?那就是文化,帝王文化,神文化,尤其是帝王更加要學習文化,我前面提到的。這些文化,通過改良商朝的文字,改成了周朝的文字,加以推廣到各個諸侯那裏。注意哦,這個文化,是帝王文化哦,就是我大周就是順應潮流,應運而生等等吧啦吧啦一套,後世都懂的,簡單概括,就是聖旨有的,奉天承運四個字樣。

    四是,周公旦的思想,可不是單單儒學。那些官員當中的天官,祭祀,祝等等,就是被周公旦加以改良後成了神和神文化的。而這神文化,又爲老子的思想提供了依據。

    不過我還要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文化,文化的傳承當中的一些誤解,偏差。

    也許,你無法理解和接受。

    別的先不說,我們就說這個公。

    百度詞條:

    公(拼音:go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是對祖先的尊稱,在西周金文中主要是王朝大臣之稱,春秋時代“公”是諸侯的通稱。又由平分義引申出公共、共同義。

    請注意幾點。

    第一點,甲骨文是專用的。是用於商朝祭祀,或者王族,王墓葬文化的,不是普通流行的文字。也就是甲骨文裏提到的公,那是先人,死去的人。這是早期文化。

    第二點。在西周金文中主要是王朝大臣之稱?引述百度詞條,周武王滅衆多小國建立較大的侯國,強迫封建制的小邦國接受周朝的分封制,周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諸侯與周王室的親疏關係而劃分的。周王爲了鞏固其統治地位,採取了“衆建諸侯、裂土爲民”的分封制。

    先說到,西周滅亡後,東周列國,諸子百家時期,各諸侯國,可都是成了公了,比如魯國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