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搞化學的不能惹 >九十八 八百間房的由來
    進入八月份,小麥已經收割完,劉大雙的糧倉又堆滿了。

    靖安縣城仍舊像建築工地一樣,到處都在建設。

    普通的住房又建了幾千間,蓋房子的用土好辦,就地挖就行。可木料卻嚴重短缺,縣城裏專門運木頭這批人開始不斷擴大砍伐範圍,北邊已經到了王爺廟附近的山上。

    但這邊的地界並不安全,有馬匪在,運木頭的車隊被搶了幾次,錢財牲口都被搶走了。有些反抗的,還出現了傷亡。

    木料是不能缺的,否則房子就蓋不成了。

    劉大雙又像運糧一樣,每隔兩天,出個三十人的保安軍小隊,全程護衛。

    不要以爲剿匪是好事,大家都歡迎。以前郭爾羅斯的齊王爲首,加上科爾沁烏泰幾個WY,紛紛告狀到盛京將軍和吉林將軍那裏,控告靖安保安軍越境擾民。

    盛京將軍發文來靖安,要保安軍嚴加控制,不得越境。

    孫委員又是一陣子忙亂,他知道剿匪是好事,可朝廷也有朝廷的規矩。勸了劉家,又要寫公文向上面解釋彙報。

    劉大雙已經見怪不怪了,鬍子、土匪橫行,不論大小官員,還是蒙古WY,大家都可以坐視不理,出去剿匪反倒是錯的了。

    劉大雙不剿匪可以,但他的商道必須暢通,鬍子還好說話,送些錢糧酒水,基本上不來找劉大雙的麻煩。可是,馬匪卻不尿劉大雙,該搶還是搶。

    可是現在木材運輸不能斷,城裏的幾千間房子都等着呢。劉大雙讓保安軍換了便衣。護送小隊照常出發,另外又讓張文才帶了五百騎兵,把王爺廟周圍的草原、山區反覆掃了幾遍。WY們的反對,他裝做沒聽見。

    大股馬匪沒抓到,零零星星的還是抓到了幾個,送到縣裏。縣裏又把保安軍剿匪的功績上報給洮南府及盛京將軍。

    盛京將軍給了個嘉獎,大小WY的聲音總算小了點。官員們也漸漸地知曉了保安軍的名氣。

    八月份,也是日俄兩國開始議和的時候,日本人算了算,人員傷亡三十多萬,光軍費就花了十七億日元,大約十億多兩白銀,相當於日本十年的財政收入。這一仗,算是把日本家底掏光了,沒有英美借款根本打不下去。於是,向俄國人提出三十億日元賠償。

    沙皇當時就炸毛了,一分不賠,不服接着幹。比大清甲午戰爭時硬氣多了。

    沙皇現在有點底氣,國內氣氛平息了一些,他可以抽出部分俄軍投入中國東北戰場。給日本人賠三十個億,還不如拿三十個億把日本人打服。

    中日甲午戰爭時,也有人上書朝廷,遷去西安,不賠款,繼續和日本人打,就是不投降,不議和。

    實際上,那時日本**和現在差不多,花了一億多日元的軍費,已經沒錢再打了。

    可惜,朝廷還是軟了,……

    美國人又出面調停,把雙方請到美國繼續談。

    劉大雙收到了雙方合談的消息後,馬上開始行動了。

    趙四兒和劉全忠帶着幾個家丁去長春、哈爾濱買地,先買火車站附近的。

    自己和劉玉龍帶着一幫保安軍去了趟前郭,找到查干湖,沒錯,就是那個聞名全國的查干湖。再往東南四十里左右,買了兩萬畝耕地,花了差不多十萬兩白銀。

    除了劉玉龍,所有人都認爲劉大雙腦袋進水了,不過人家是少掌櫃的,沒有人敢反駁。

    這是吉林油田所在位置,再往北三百多裏就是大慶油田所在位置。其地下埋藏的寶藏,現在只有劉大雙一個人知道,他要儘早把這些地佔了,免得夜長夢多。不管開採不開採,他都要把這片土地保護起來。石油可是令日本人會瘋的寶貝,絕不能讓日本人得到。

    又去了封信給郭孝純,讓他聯繫湖北漢陽鐵廠,談一下購買鐵軌的事情。國內只有這麼一家鐵廠的質量過關,要修鐵路只能買這裏的鐵軌。

    另外,讓郭孝純去直隸總督府,找一個叫詹天佑的人,看能否請他幫忙設計一下鐵路。並且讓郭孝純特別強調,這是中國人自己出資,自己運營的一條鐵路。

    劉大雙知道,詹天佑最想建的就是中國人自己的鐵路,這是一個內心火熱,充滿了愛國情懷的工程技術人員。能夠請他來主持設計,金子銀子不一定好用,但民族、祖國這樣的字眼一定能夠打動他。

    伊萬諾夫等人又來了,帶來的消息是有三百多俄羅斯人願意暫時把家安在靖安。這些人都是堅定的布爾什維克,家安頓好了,隨時準備回俄羅斯干GM。

    劉大雙對有這麼多人來不奇怪,他知道,在遠東修鐵路的大部分都是俄羅斯罪犯和不同政見者。

    王立羣也告訴劉大雙,中國的修路工人也有六千多人要來靖安居住。

    “劉掌櫃的,你說的房子和地不知道準備好了沒有?”王立羣半開玩笑地說。

    劉大雙笑笑,叫人趕了兩輛馬車,帶他們去看看新建的住宅區。

    住宅區位於靖安北面,一條筆直的大道從縣衙所在位置直接連接過來。

    小區很大,如同靖安其它住宅區一樣,四周圍着深深的壕溝,有幾條路從小區幾個方向連接外面的大路。

    “這個小區叫工人新村,一共八百多間房,三間一套。有家屬的按一戶一套分配。單身的六個人一套,東西房各住三人,中間的公用。”

    劉大雙領着大家邊看邊介紹。

    不過,有件事令劉大雙哭笑不得,他起的工人新村名字漸漸地被人們忘記了。以後白城市人都叫這裏“八百間房”,小區子弟以打羣架,下手狠聞名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