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從超神學院開始穿越的武者 >第八十二章“自強!”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慘敗終於將這個腐朽病入膏肓的王朝打醒,統治者開始尋找自救方案。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爲主要宗旨,以“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爲原則,在中央以恭親王奕訢、瓜爾佳·文祥爲代表的滿族宗親貴族官員爲代表,在地方是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他們屬於洋務派。

    他們以“自強”爲旗號,開始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近代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軍和陸軍,建成北洋水師等近代海軍。其中規模最大的近代軍工企業——上海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出現了。

    他們以“求富”爲旗號,興辦輪船、鐵路、電報、採礦、紡織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在上海創辦的最大的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同時推動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他們創辦新式學校,選送留學生出國深造,培養翻譯人才、軍事人才和科技人才。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就是中國最早的官辦新式學校。

    洋務運動的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是“自強”、“求富”。其分類思想就是“師夷制夷”、“中體西用”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制夷”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係,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後四個字“中體西用”,表明洋務運動與本國封建主義傳統文化的關係,表明中學與西學各自在洋務運動中的地位,即以中學爲主體,西學爲輔用。“師夷制夷”、“中體西用”,也是洋務運動中洋務派處理中西民族國家關係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則。在洋務運動時期,從馮桂芬的“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爲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到薛福成的“今誠取西人器數之學,以衛吾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都是作爲一種理論服務於“求強”、“求富”這一洋務運動主導思想。

    最先提出中體西用這一思想的是洋務派思想家馮桂芬。他於1861年在《校邠廬抗議》一書中說:“以中國之倫常名數爲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他以“本”“輔”的主從關係來處理中學與西學的關係。從字面上,一字不差地提出“中學爲體、西學爲用”的人,是《萬國公報》的編者沈壽康。1896年四月,他在《匡時策》一文中說到:“中西學問術自互有得失,爲華人計,宜以中學爲體,西學爲用”。“中學”、“西學”,最初都是作爲學問提出來的。“中西學問”對於社會,對於一個政權,對於統治者來說,本來都是“用”,沈壽康在此以“體”“用”處分,並非是作爲目的與手段之分,而只表明主次。這種主次之分,是“爲華人計”。是爲了發展中華民族,是爲了在學習和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時候,維護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在中西文化大交流中,保持中華民族的特色。不僅要保留使用中國的學問,而且要將其放在主要的地位,還要使西學與中國的國情結合起來,爲發展中華民族服務。因此,由於“中學爲體,西學爲用”這一口號非常簡切地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一般思想傾向,甚至可以說,在當時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以先進的西學作爲侵略中國的手段的情況下,這個口號是一面愛國的旗幟。因此,它在中國的大地上,風行數十年而不衰。新老洋務派思想家,不斷熱舉起這面旗幟,並不斷地闡發這一口號的內容。

    19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以後,社會的主要矛盾便是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列強的矛盾。當時中國正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的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以太平天國爲中心的大起義衝擊着滿清王朝的頹垣殘壁。可以說“內憂外患”一同並至,清朝統治集團內部開始分化爲頑固派和洋務派。

    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爲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軍事工業相繼問世。短短几年中,中國就已經具備了鑄鐵、鍊鋼以及機器生產各種軍工產品的能力,產品包括大炮、槍械、彈藥、水雷、和蒸氣鐵甲艦等新式武器,裝備了一些軍隊他們還開辦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廣州魚雷學堂、威海水師學堂、南洋水師學堂、旅順魚雷學堂、江南陸軍學堂、上海操炮學堂等一批軍事學校,爲國防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

    北洋水師的建立,是洋務運動軍事方面的最高成果之一。儘管最後……。

    但是它畢竟曾經是中國可以威懾海洋的先進軍事力量,在世界海軍史上都佔踞了一席之地,並且在培養北洋海軍的過程中,還帶動了一系列的近代事業發展。

    隨着軍事工業的創辦,洋務派認識到,強大的國防基礎在於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要求能源、鋼鐵等工業與之配套。同時,爲了維護民族利益,也必須發展民族經濟,與洋人“商戰”、“爭利”。於是,他們提出了求富的口號,民用工業和新式交通運輸業也發展起來了。

    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爲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建立了輪船招商局。這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招商局開辦僅三年時間,就爲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萬兩銀子,還將業務發展到外國,打破了外國航運公司的壟斷局面。

    以後,中國近代礦業、電報業、郵政、鐵路等行業相繼出現。輕工業也在洋務運動期間得到大力發展。1880年,左宗棠創辦蘭州織呢局,成爲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鼻祖。中國近代紡織業、自來水廠、發電廠、機器繅絲、軋花、造紙、印刷、製藥、玻璃製造等等,都是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建立起來的。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中國的民用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奠定了中國近代化工業的基礎。

    洋務企業採用西方技術和設備進行生產,屬於近代企業。洋務派前期創辦的軍事工業,經費由清政府調撥,產品分配給軍隊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門式的。雖然這些企業採用機器生產,但本質上屬於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官辦企業。後期創辦的民用工業,投資大多采取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形式,產品主要作爲商品投放市場,管理上採取勞動僱傭制所以其本質上屬於帶有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

    “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正式開始了。”蒙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