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蜀臣 >第109章、無前
    侵掠如火。

    用此四字來形容魏延的奔襲,最爲恰當。

    得知孟達遣使求援,他便令人負三日糧,捨去大舡等拖累速度的運糧秣大船,皆以走舸順流而下。

    走舸,乃是舷上安重檣的戰船,狹而窄,於水上可往來如飛。

    缺點乃是所需的棹夫甚多,且載戰卒寡。

    然,魏延卻是讓精銳士卒兼當棹夫。

    是故,三千士卒奮力劃舟,不過半日,便抵安陽縣外五里。

    魏延乃令將士棄舟上岸,稍作休整後,再度往曹魏的洵口戍圍而去。

    洵口,乃是池河匯入沔水處。

    安陽雖被曹魏建制爲縣,然因此地乃抵禦巴蜀前哨的干係,黎庶早就被遷走。

    平日唯一可見炊煙起,便是常年駐守在洵口的五百士卒。

    不過,如今是兩千。

    屢屢上表雒陽,告發孟達有貳心的申儀,早就暗中厲兵秣馬。

    當得知司馬懿領軍入東三郡,遣人去表忠心之時,他亦親自率一千五百士卒,來增援洵口戍圍,想隔斷巴蜀的援軍。

    至於僅攜兵一千五百士卒,倒不是他輕視巴蜀。

    依他的算計中,巴蜀得知孟達被困,即使遣兵來救,倉促之間亦不會抽調出多少兵力。

    他憑藉戍圍而守,兩千有餘的士卒,阻止巴蜀綽綽有餘了。

    且,他如今的嫡系兵力,並無多少。

    從董卓亂政時,便崛起的申家,數十年時間內,亦沒落了不少。

    東三郡雖鮮少有戰事,但申家降伏於巴蜀時,先帝劉備拜申耽爲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如故;申儀爲建信將軍、西城(魏興)太守。

    但代價,乃是申家的宗族,以及申耽的妻與子皆詣成都。

    那時,便有數百申家部曲隨去。

    後,孟達引夏侯尚與徐晃來攻上庸,申儀舉兵響應,導致申耽亦無奈叛劉封降曹魏。

    曹魏得了東三郡,將申耽遣去南陽郡,又再度分走了上千部曲。

    尤其是,東三郡乃山地,人口本不多。

    乃是夏侯尚在世時,還曾率軍西行七百餘裏,降附了數千家歸去南陽,讓申儀無法再補充部曲。

    因而,申儀如今所領之兵,僅有三千有餘。

    扣去駐守城池與各縣的,將兩千士卒駐守洵口戍圍,已是他的極限了。

    若不是得知,上庸被困得水泄不通,說不定他僅攜來八百士卒。

    不過,他很快就後悔了。

    與孟達一樣,他也估算錯誤了,巴蜀援軍抵達的時間。

    當他方率軍趕至洵口戍圍,正督促士卒及修繕加固戍圍外的防禦工事時,眼眸中便映入了巴蜀援軍的身影。

    戰鼓雷鳴中,猝不及防的申儀,根本無法讓士卒整陣迎敵。

    又因戍圍入口太小,倉促間無法盡數撤回。

    兩軍甫一短兵相接,他麾下便被長驅突入,潰不成軍。

    後方督戰的他,無奈之下,只能斷尾求生,下令將戍圍關閉,將三百有餘的士卒關在了戍圍之外,任憑漢軍殺戮或收降。

    這種結果,幾乎與孟達失去白馬塞的影響無異。

    戍圍內的士卒,見素日裏插科打諢的袍澤,被自家太守所拋棄,人人皆心有慼慼焉。

    士氣,不可避免陷入低迷。

    決絕效死而戰之心,亦於悄然間崩解。

    對此,申儀心中更加無奈。

    他的選擇,於戰場之上乃明智之極。

    畢竟,若不關閉戍圍,漢軍便驅着己方潰兵衝入戍圍內,一鼓作氣奪下!

    兩權相害,取其輕也!

    有何不妥之處?

    然,軍中士卒多鄙夫,讓他無法辯解。

    己方士氣低迷,而漢軍來襲將士頗多,恐難以抵禦的申儀,只得遣人前去請司馬懿來援。

    一來,待司馬懿遣軍至,戍圍內士卒必然士氣回升。

    另一,則是這些兵卒,乃他的立身之本,若是戰損得多了,哪怕曹魏放任他獨領東三郡,他都有心無力。

    至於司馬懿,會不會遣軍來,到不需要質疑。

    若是他被滅在此,漢軍長驅而至上庸,孟達部見援軍到,司馬懿想攻破那就難了。

    只是魏延接下來的調度,卻讓他的算計,再度落空。

    收降了戍圍外的魏興郡士卒後,魏延並沒有當即強攻洵口戍圍。

    而是讓兵卒,將原先申儀用來修築防禦工事的石木,盡數堆砌在戍圍出口前一里,隨即便移兵繼續往魏興郡進發了約莫三裏,落下營寨,埋鍋造飯。

    將洵口戍圍與魏興郡隔開了。

    意圖也很明顯,圍點打援!

    亦讓申儀陷入兩難中。

    屆時,司馬懿遣兵來援,漢軍與之戰的時候,他要不要率兵出戍圍兩面夾擊?

    若出戰,士卒必損不說。

    棄了地利而戰,他恐漢軍乃是在欲擒故縱。

    比如倚仗着山道狹隘,以千餘精銳,抵禦住司馬懿遣來的援軍,其餘兵力則豕突自己的士卒,順勢奪戍圍!

    但若不出戰,哪怕漢軍被逼退了,他都無法與司馬懿交代。

    東三郡被歸入荊州所統領後,督荊、豫二州軍事的司馬懿,完全可以“畏戰”的理由,斷定他不堪充當抵禦巴蜀前線的魏興太守。

    然後,上表朝廷,如他兄長申耽一樣,將他調任別職,拔掉申家在東三郡的根基。

    讓他想獨佔東三郡的野望,徹底落空。

    唉.......

    如之奈何。

    申儀目睹着,遠處漢軍營內的裊裊炊煙,心中無比惆悵。

    而在漢軍營地內,鄭璞駐足在一高聳山石上,心中同樣有縷縷憂思誕生。

    他不知道,關興率領着句扶、王平兩部兵馬,如今是否探知了此地的戰事?是否已做好了,夾擊曹魏援軍的準備?

    因此番出兵,最重要的便是時間。

    今日白晝,魏延能將申儀一舉逼入戍圍內,除了他麾下軍士皆願效死外,最大的因數乃是驟然來襲,讓對方的猝不及防。

    而漢軍付出的代價,乃是人僅攜三日之糧。

    此地無黔首黎庶,無法就地徵糧。

    且僅三日之功,漢軍亦不可能攻破洵口戍圍,就食於敵。

    更莫說,古今征伐,敗方焚燬糧秣乃是常態。

    是故,他心所憂者,乃是萬一關興,沒有及時得知消息前來夾擊,魏延只能率軍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