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蜀臣 >第124章、避短
    天水郡,冀縣。

    先前的魏太守官署,今成爲了大漢隴右的政令中心。

    得丞相諸葛亮信使催召得鄭璞,讓霍弋等人領着士卒押俘虜、護送戰獲及輜重在後,自身帶着扈從乞牙厝及傅僉倍道而來。

    方入城門,便被一作僕從打扮之人,步前行禮,輕聲而道,“鄭將軍,我乃荊州宜城向家之人,家中郎君有言,懇請將軍見丞相之前,撥冗半刻鐘敘話。”

    宜城向家?

    相府長史向朗?

    荊州宜城的向、馬兩家乃世交。

    是故,向朗無論在荊州還是入蜀後,都盛讚馬良及馬謖之才,意在爲之揚名。

    嗯,鄭璞未入城時便知道了,比他更早歸來的馬謖如今被勒令在一屋內。

    丞相沒有見他。

    對他違軍令之罪,也未有定論。

    亦是說,丞相乃是想聽同樣受令堅守蕭關道的鄭璞,敘完戰事具體經過後再做定論。

    如此一來,鄭璞的言辭,將會左右到馬謖罪責的輕重。

    向朗今放低身份作請求,邀鄭璞過去一敘話,用意不外乎是請鄭璞見丞相時,爲馬謖開脫罪責。

    不過,也罷了。

    我本亦有心爲幼常兄開脫,便見一見吧。

    心中瞭然的鄭璞,微作沉吟後,便頷首道,“好,步前引路。”

    “多謝將軍成全!”

    那僕人得言,大喜過望,先是深深躬身做了一禮,方斜身在側而引道。

    向朗年齒近六旬,面慈目善,隱隱有股“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

    事實上家中藏書甚巨,且爲人寬容的他,無論在荊州還是巴蜀,皆被人贊爲有長者之風。

    只不過,此番他臉龐之上,有些焦慮之色。

    亦隱隱有縷羞愧在流轉。

    抑或者說,於他身份及年齒而言,

    因而,鄭璞步至,不等他出聲,便率先作子侄禮,輕聲說道,“向長史之意,璞知矣,亦無有怪罪幼常兄之心。且,璞尚記得昔日身得入相府,乃幼常兄所薦也。”

    此話方落,向朗頓時眉目舒展,亦連連頷首,欣慰而道,“善,子瑾委實君子也!”

    唉,我那是什麼君子啊.......

    心中有些無奈,鄭璞謙遜數聲便作別,往太守官署步去。

    署屋內,僚佐小吏步履匆匆,神色皆肅然,手捧案牘文書往來進出正堂。

    攻下隴右後,無論安民還是各方駐軍,以及催蜀地及漢中糧秣輜重運送等,讓事必躬親的丞相,變得更加忙碌了。

    早就與護衛丞相的甲士熟稔,鄭璞沒有恭候被召,便被甲士引來堂內。

    只見堂內正中,丞相正襟危坐在案几後,俯首執筆而書。

    偶爾,還會略作停頓,輕聲問一立於側的將率。

    那將率身長八尺有餘,年齒未至三旬。

    額寬頤正,劍眉飛入鬢,鼻若懸膽,蓄着短髭,緊緊抿着的雙脣,讓灼灼之眸更顯英氣。

    何人近丞相左右,而我竟識不得邪?

    心有詫,鄭璞向前一步,躬身行禮,“璞,拜見丞相。”

    “子瑾竟歸至矣!”

    欣喜之聲,從猛然昂首的丞相口中發出。

    只見他面容的喜色不斷洋溢,擱筆伸手虛扶,“子瑾速起身,且入座。”

    “謝丞相。”

    鄭璞恭聲而應,擡頭正想步側入座。

    然,一直目視着他的丞相,臉龐上的喜色瞬息間凝固。

    起身,步來前執起鄭璞之手,細細打量後,便悵然出聲,“子瑾顏容,竟傷及邪!”

    “勞丞相掛念。”

    鄭璞連忙言道,“璞無有勇力,且臨陣不慎,故添一小傷痕,其他皆無礙。”

    但丞相眉目間的悵然,卻是沒有消逝。

    輕輕嘆了口氣,方轉身歸座。

    經那將率時,還輕聲引見了句,“伯約,此乃我大漢討虜將軍鄭子瑾。雖年少,然胸中韜略,冠絕巴蜀當輩。子瑾,此乃姜伯約,涼州上士也,熟諳羌事。你二人若得閒可多探討,尋互裨益之。”

    聞言,姜維連忙側身,拱手作禮,“鄭將軍,我乃冀縣姜維。”

    原來是姜維啊!

    難怪能立丞相之側........

    鄭璞心道一聲,亦拱手還禮。

    正想出聲寒暄兩句,卻見丞相便擺了擺手,讓姜維先離去。

    隨即便作肅容,目視着鄭璞而道,“子瑾,且將蕭關道戰事,細細道來。”

    “諾。”

    鄭璞收回了心神,詳細言之。

    敘罷,見丞相面微有怒意,便連忙加了一句,“丞相,若幼常兄不兵出蕭關,璞亦會遣信使報丞相,請命求出兵耳。”

    “嗯?”

    長眉微跳動了下,丞相有些意外的撇了眼鄭璞。

    少時,面色稍緩而嘆,“朝廷自有法度。幼常有違調度,罪責難逃,子瑾不必爲其開脫。”

    “稟丞相,璞非有此意。”

    鄭璞囅然而笑,輕聲謂之,“乃是當時上邽城既破,我軍兵力充足,何不趁機奪了蕭關,爲他日攻入關中綢繆?”

    如此說法,令丞相垂眉捋胡而思。

    誠然,攻破上邽後,陳式部及高翔部便成了機動兵力。

    若是增兵蕭關道奪下關隘,對日後進軍關中乃是大有裨益。

    “嗯,子瑾此言,頗有道理。”

    輕輕頷首,丞相含笑而道,“雖說我今無力進軍關中,然若佔了蕭關而東向修繕扼守,亦能讓安定郡的羌胡部落,就此對逆魏心有不臣。”

    “然也,璞便是此意。”

    鄭璞連忙出聲應和,又作倖慶之容,“不過,若是璞請命,而丞相允之,恐璞將成爲此戰罪人矣!逆魏安定郡內兵力竟近萬,且逆魏左將軍張郃亦從涼州來襲。我軍若出蕭關,難奪關不說,恐連今大敗逆魏亦難矣。”

    “呵~~~~”

    丞相聽罷,不由失聲而笑,

    轉來繞去,鄭璞還是在爲馬謖求情。

    竟是不惜將大破魏軍的功績,也強行牽扯到馬謖的頭上。

    亦然,丞相佯怒而責之,“子瑾此言,乃欲效佞臣顛倒黑白邪!”

    就是責罷便斂容,眸含深意而輕輕謂之,“幼常妄自尊大,致子瑾身陷絕境及麾下死傷無數,子瑾竟不惱邪?”

    鄭璞垂頭默然。

    少時,方離席躬身而拜,朗聲而道,“丞相,正值朝廷用人之際,而我大漢俊才委實不多矣。璞斗膽,請丞相讓幼常兄有改過之機。且,璞聞‘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幼常兄雖臨陣決機略顯急躁,然若參詳兵事抑或者牧守一方,乃奇才也!尚有,我軍於蕭關道,終究是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