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蜀臣 >第228章、不濟
    清晨,祖歷城西城牆。

    一具具扒了甲冑的士卒屍首,被漢軍居高臨下往水畔的蘆葦蕩扔。

    那是昨日入了甕城的八百餘魏軍。

    陷入重圍的孤城,分不出足夠的人手看守俘虜,亦不會將緊俏的糧秣供給俘虜餐食。

    是故,當無數山石從城頭落下,封住了出城通道以後,以弓弩射殺甕城魏軍的漢軍,便對願降求饒的聲音聽而不見。

    就當作是被兩軍催戰的鼓角之聲掩蓋了吧。

    天下洶洶,煩擾不止,刀兵不休,白骨露於野終不可免。

    習慣了就好。

    魏軍對此,沒有什麼動作。

    當夏侯儒知道中計後,便收兵歸營,今日也沒有再來攻城。

    僅攻城一日便死亡了三千餘士卒,他需要休整士氣以及絕了快速破城的奢望。

    還將軍營悉數轉到了城東。

    倒不是佯攻城東的郭淮部死傷很少,士氣尚存。

    而是漢軍在城南有甕城,魏軍若想破城,就需要連克兩道城牆,難度太大了。

    不過,城東的主將郭淮,在與夏侯儒密談了一夜後,便帶着十餘扈從趕往魏大司馬曹真的大營。

    沒有人知道,他與曹真提及了什麼。

    但他歸來以後,祖歷城的攻防戰便暫時消弭了。

    魏軍各部安分的在城外落營,每日都有兵馬外出,來往十分頻繁,卻不是伐木或取石以及護糧秣歸來等。

    不知在謀劃着什麼。

    魏延與關興等人,對此很不解。

    想不通爲何魏軍僅是敗了一陣,便連續十餘日都沒有再度來攻城?

    但也沒有去深究。

    只要勒令將士們嚴加戒備,守住城池不失,以不變應萬變即可。

    待時間推移,彼逆魏的謀劃自會水落石出。

    遠在大河畔的鸇陰塞,亦沒有了箭簇遮天蔽日、石塊漫天飛舞的攻城壯觀。

    這座連“馬面”都修築了的險峻城塞,魏平領三萬大軍連續攻打七八日後,也開始偃旗息鼓、盤桓在軍營內不出。

    糅雜了河西各郡太守太多私兵部曲的大軍,魏平根本沒辦法做到如臂使指。

    一開始,他們尚且能同仇敵愾。

    但歷經數日死傷慘重後,他們便連每日哪一部充當攻城先登,都要爭執許久。

    都存着保存自身、等他人做嫁衣之心。

    各懷鬼胎,將令難行,又如何有攻破城塞的希望?

    多次勸說無果的魏平,一怒之下便罷了攻勢落營休整,且遣人將實情轉告與曹真,問自身可否領軍南下協助攻打祖歷縣。

    以河西各部攻下鸇陰塞,他不抱有希望了。

    只得另闢蹊徑,想通過攻破祖歷,來困死鸇陰塞內的漢軍。

    但曹真沒有允了他所請。

    相反,還匪夷所思的讓他解圍,領着所有士卒歸去了。

    那時候,堅守城塞內的張苞與柳隱等人尚不敢信。

    但遣斥候渡過大河探查了一番,卻發現魏軍連皮革筏、小舟等渡河工具都焚了不少。

    或許,乃是逆魏見攻城代價太大,便暫時放棄了吧。

    反正對於魏軍而言,攻破鸇陰塞的關鍵在於祖歷城,無需急於一時。

    張苞對此下了定論,乃下令將士繼續戒備着。

    而柳隱則是有些惋惜。

    此番魏軍攻城才死傷了千餘人,遠遠無法滿足他想建功立業的冀望。

    相比於祖歷城和鸇陰塞,鄭璞與姜維堅守的別營,則是每日都上演着你死我活的慘烈。

    費曜領軍到後,用了三日時間落營,壘土築高臺土山以及又砍伐樹木造了不少衝車、攻城塔、雲梯等物。

    隨後,便日日強攻不休。

    每日不留下數百具屍體、不至日暮時分,便不會罷兵歸營。

    在人數的差距下,臨時修築不算堅固的漢軍營寨,營前的三道壕溝皆被填平了,還有許多元戎弩被霹靂車砸壞。

    不過,外圍的柵欄依舊沒有缺口。

    魏軍每次進攻,都要受限於營地柵欄的阻擋,無法與漢軍短兵相接。

    這讓鄭璞連觀戰的慾望都沒有。

    一方面,是漢軍營寨的內圍,還有一道武鋼車與緇車構築的車陣呢!

    戰事尚未到喫緊的時候。

    另一緣由,乃他有自知之明。

    雖說別營的主將,諸葛丞相讓他擔任。

    但他對臨陣指揮並不擅長,而姜維自幼便熟諳行伍之事,對臨陣督戰得心應手,自是能者多勞了。

    而且戰事未起的時候,姜維就隱晦表示過,有臨陣練兵的意圖。

    別營裏的士卒,劉敏的一千五百屯田兵不曾歷經戰事,他的護羌營亦有一半乃是新募之卒。

    是故,他想借着此番防守的時機,讓那些新卒能儘早熟悉協合作戰,早日成爲令行禁止的精銳。以待日後進軍河西時,可堪大用。

    得精銳之謂者,唯有百戰餘生也!

    新卒有堅守而戰的時機,去習慣與適應戰場的生死,也算是一種幸運。

    因而,鄭璞對此並不做干涉,讓姜維自行決之。

    除了在每日朝暮食的時候,與士卒們插科打諢一番之外,他終日都無所事事的帶着徐質在軍營內閒逛,問及一些河西走廊的事蹟。

    對,徐質也在別營裏。

    昔日漢軍襲奪了鸇陰塞後,姜維將勸降逆魏守將徐質的功勞,讓給了州泰。

    曾作爲魏軍一員的州泰,深知魏國軍法有連坐家人的嚴苛,亦然沒有強求出身河西豪族的徐質,不顧家眷宗族直接投降。

    乃是以自身的經歷,勸徐質不妨效仿自己的做法,留着有用之身待時而動。

    如等到漢軍攻下河西走廊,沒有了後顧之憂後,他再出仕大漢效力。

    對此,徐質很心動。

    出身河西之人,對魏國沒有多少忠節之心。

    如他先前效力於魏國,不過是爲了實現自身馳騁沙場、封侯拜將的抱負罷了,非是定要爲魏國竭誠不可。

    抑或者說,河西之人對大漢,不會抱有多少牴觸心理。

    四百年的積威,並非一句虛言。

    是故,他接受了州泰的提議。

    從部曲中選了一二個心腹,遣歸張掖家中報安後,便好整以暇等着漢軍收復河西之日的到來。

    鄭璞對州泰的做法,沒有覺得什麼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