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蜀臣 >第589章、舊都復,星落惠陵
    大軍出戰,必然要留有兵力扼守後方,以護糧道及安將士之心。

    決絕如抱着“不勝即死國”念頭的魏雍涼都督司馬懿,此番驅兵來戰,在各郡縣有郡兵維護治安的情況下,仍留下了萬餘精兵戍守;而藏有九萬戎卒但卻沒有郡兵的大漢,竟然可不留一兵一卒戍守陳倉或五丈原等地、盡出九萬將士臨陣,其緣由在於大漢剛奪回隴右時的一個舉措。

    準確而言,乃是丞相推行了鄭璞的一個建議——

    在漢中郡推行了攤丁入畝。

    昔日的漢中之戰,以先帝劉備得其地、魏國盡徙其民的結局告終。

    而鄭璞就是根據漢中無有黎庶、可畫田畝施新政抑制豪族侵吞田畝且將賦稅轉給百姓爲由,諫言丞相在漢中郡推行攤丁入畝的新政,保障從南中遷入漢中兵戶的利益,且誘隱戶、山民、豪族徒附競相來落戶,爲國充實口丁、增賦稅等。

    後來,大漢在復涼州的戰事中,更是將許多不服王化的種羌部落、依附逆魏的豪右之家等強行遷徙入漢中編籍落戶,一度令漢中之民戶出十萬,幾乎重現了昔日張魯割據漢中時人口稠密的盛況。

    而這個盛況延續至今,則是成爲了關中決戰的裨益之一。

    在黎庶的概念中,在吏治清明以及田畝出產有保障、糧食有結餘的情況下,就會不留餘力的開枝散葉、增加家族成員,努力將家族與宗族的勢力擴大。

    是故,在徙入漢中的十數年間,許多黎庶之家都迎來了添丁進口。

    甫一開始,他們本着血脈傳承的天性對此很喜悅,並沒有養不起或者生計難繼的憂愁。

    畢竟在攤丁入畝的政策下,口賦、算賦都折算到田畝裏了,家中人口增加了也不會額外增加賦稅。

    但隨着時間推移,小輩慢慢長大,他們就迎來了煩惱。

    田畝是固定的,但小輩每日所食的糧秣是日漸增長的,更莫說子女長大了還要備下嫁妝或者籌辦迎婦等人生大事;且小輩還很快就會變成父母、爲家裏再添小輩。

    這就導致生活所需的錢糧日益增多。

    爲了生計,他們就會自動分出家中多餘的勞力,轉去給富貴之家幫傭、尋找手藝把式人當學徒謀求另一種活法。

    當然了,最好的做法,則是入行伍當兵喫糧。

    而在大漢佔據大半個右扶風后,官府便給了他們更好的選擇。

    分戶,徙入關中,爲官府屯田數年後便可授田,一如昔日他們父輩遷徙入漢中郡時享受的待遇。

    這個選擇,令黎庶們趨之若鶩。

    那是被授田啊!

    土地,是祖祖輩輩烙印在骨子裏的情結,沒有人會拒絕。

    至於關中乃是漢魏戰事的前線,遷徙入了關中後是否有危險什麼的.......

    他們都自動忽略了。

    天下都刀兵不休數十年了,哪裏還有世外桃源!

    再者,若是關中戰事消弭了,官府還會頒佈只需屯田數年就授予田畝的政令給他們嗎?

    天上掉餡餅的事,生活在最底層的黎庶們不去指望。

    因爲在尊卑有序、階級森嚴的世道,即使天上果真掉的餡餅了,也輪不到黎庶撿來享用。

    最總要的是,他們都歷經過官府的操練。

    秦漢以來,郡縣皆有都試,男子成丁後都要服兵役,遷徙入漢中的他們同樣不會例外。

    相反,因爲漢魏戰事的頻繁,官府教導漢中黎庶習戰尤其上心。除了春秋兩季農忙時節外,幾乎每月都要有五日是黎庶習戰的時間。

    此令他們對行伍之事並不陌生,面臨戰事發生時亦沒有膽怯。

    也正是因爲人人皆曾習戰,待他們遷徙入了關中屯田後,也就成爲了大漢留在關中的九萬戎卒皆可出戰的因素。

    雖然他們只是習戰、沒有臨陣過,無法臨陣,但充任戍守城池、關隘以及戰略要地的郡兵還是綽綽有餘的。有城牆或營寨可依託,可壯他們的膽氣;再留下幾位有臨陣經驗的司馬或都伯之流指揮,就能讓他們盡責維護城池的安穩。

    況且,一旦漢軍悉出野戰了,也就意味着逆魏不會有餘力來攻城拔寨。

    而至於大漢爲何在關中還多出了兩萬將士嘛~

    乃是漢軍收復隴東之後,鄭璞折服北地遺民以及劉忠(離唐芒)在西河郡闖出大好名聲的緣故。

    然也!

    在大漢奪下陳倉城、逆魏無法復奪回來後,大多關中北部四郡的遺民村落與羌胡部落皆開始向大漢臣服,在北中郎將張嶷的安撫以及劉忠的威懾下重沐漢室恩威。

    亦令大漢的“六郡良家子”重現!

    飄零在官府之外、長期自御外敵的他們弓馬嫺熟,擁有不俗的戰力,也早就習慣了揮鋤爲農、拔刃爲兵的生活。

    大漢無需特意將他們聚攏在一起演武,亦不需要將他們編入行伍損耗軍糧,只需在戰時頒佈徵發令,便能獲得一支多達兩萬人的兵馬!

    當然了,他們參戰是臣服於大漢的義務,官府相對應的給予他們一些報酬。

    比如對他們一視同仁,不管伙食還是器械以及死傷撫卹等,一概與大漢士卒同。

    尚有不管戰事勝負如何,官府都要根據他們參戰的人數給以賞賜,不止於錢糧,還可以是傳授他們更高深的技藝、興辦更多學堂等。

    算是半僱傭、半徵發的形式罷。

    但此番他們如此慷慨、竟拼湊出了兩萬壯士與戰,乃是鄭璞還給予了他們一個承諾——日後大漢若發兵復河套平原,會將半數牧場均分給他們。

    此承諾對於他們而言,同樣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關中以北,當屬河套平原最適於繁衍生息。

    且他們都知道,如今佔據大半河套平原的南匈奴劉豹、鮮卑拓跋部皆曾與漢軍有過沖突,依着漢軍“雖遠必誅”的血性以及鄭璞對劉豹的切齒,雙方日後必然會有一戰!

    是故,他們皆願意賭一把。

    反正都決定出兵了嘛,且都是秋收之後的農閒時節了嘛,爲何不多出一點以謀求更大的希望呢?

    關中北部四郡良家子踊躍參戰的熱情,着實令負責安撫關北的張嶷都喫驚了一把。

    在原本的計劃中,魏延只是讓他招北地遺民首領高凱與句就種羌首領滇迷助戰、且從其他部落募些勇士湊足五千人,合他本部的玄武軍以及劉忠部併爲萬人,沿着涇水河谷長驅至長安城下,避免逆魏大軍潰敗後涌入城內負隅頑抗,令長安城難以攻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