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合金遊俠之洛聖都傭兵 >第550章 五眼合夥欺負銀
    加農炮的賬面高殺傷,一般都直接用來對付裝甲。所以,D74加農炮,事實上是一種反坦克炮。對付的是裝甲有幾百毫米均質鋼板效能的坦克之類的單位。

    當然,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防禦工事也是它的設計目標。

    其實一直以來,除了往威倫沼澤裏扔雲爆彈那次,路遠是用了2S19的榴彈炮性能外,其他大部分時候,他用炮的方式,都是偏向加農炮多些。

    2S19這類現代火炮的實際定位,被稱爲加農榴彈炮。其實就是兩種方式都可用的意思。既能當加農炮打直射,又能當榴彈炮打曲射。

    不過加農炮榴彈炮之類的概念之所以沒有一個明確的固定的劃分標準,也跟各國給定義不同有關。

    比如加農炮裏的加農,在英文中詞源是管子。如果直譯的話,大概就是長管炮一類的概念。

    而榴彈炮,英文howitzer,源自古德語,包含攻擊人羣和彈射器或者彈弓等概念,大致上就是“一種用於攻擊人羣的彈射器彈弓武器”。

    正是因爲在各自文化中概念並不完全相同,所以當技術進步的時候,各國的實際標準也不一樣,所以慢慢地,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劃分邊界就越來越不清晰。

    有人說,以前的加農炮和榴彈炮,現在已經變成了加榴炮和迫榴炮。雖然不一定100%精確,但很能拿來說明一些問題。

    不論如何,在頓巴斯民兵這裏,D74主要是用來對付敵方裝甲單位和防禦工事的,這件事還是十分清晰的。

    除了以上這些,民兵手裏還有一些BM-21冰雹火箭炮。這東西修整起來就更加簡單。最大的難點其實是火箭彈的檢查。

    每一發火箭彈要是都被路遠用系統收費服務檢查一遍,他就算不破產,也得大出血一次。

    所以最後,反而是在這項檢查上,路遠沒有走捷徑,是真憑技術一點點弄完的。

    於是,民兵們在接受正規軍事化訓練同時,路遠這邊則很是給民兵們搞出一些好用的重火力。

    結果他雖然在基層名聲不顯,但是在民兵高層方面,卻是越來越炙手可熱。

    好在,他們這批人直接來的頓涅茨克城,郊區的基地。這是頓涅茨克州的首府,頓涅茨克人民民兵的地盤。這是頓巴斯反抗軍裏最大的一支力量。/

    若非如此,恐怕路遠到現在已經被其他缺少重火力的武裝單位搶走多次了。沒準都出了頓涅茨克,被迫去支援東北的盧甘斯克武裝力量。

    不過很難講他對此會不會有什麼不滿。反正在哪兒工作對他來說都一樣。只要是給頓巴斯方面增加些力量,同時讓他磨練磨練自己的實際整備經驗,在哪兒都一樣。

    這麼一弄,便是小一個月下去。

    在他忙碌的同時,局勢也在不斷變化。

    最主要的改變,應該就是頓巴斯各武裝派別的統合。

    在起義最初,頓巴斯的核心武裝就是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各自的民兵。

    在之後,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陸陸續續有許多支隊伍加入其中。

    於是兩州便效仿克里米亞,也成立了以本州爲名的人民共和國,並且將本州內的散兵遊勇聚合起來。

    但是等到魯辛新政府將民兵反抗者定義爲恐怖分子,自己卻表現得更符合恐怖分子定義,對頓巴斯居民進行轟炸屠殺之後,奮起反抗的頓巴斯人民迅速增多,兩州之前的架構就不太夠用。

    於是兩州乾脆舉出新大羅斯聯邦的棋子,讓自己統合起來。但是之前曾說過,歷史上的新大羅斯地區遠不止這兩州,而是足足八個州。

    他們舉這面旗子,也有想讓其他六州,包括哈爾科夫敖德薩等加入的願景在其中。

    但是在路遠看來,這種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背道而馳的做法,只會讓自己倒下的更快。

    不過不管怎麼說,至少舉出一面名義上能統合兩邊的棋子,確實讓兩州的散兵遊勇慢慢梳理到一起。

    至少大的架構上,被分成了兩個支系,頓涅茨克民兵與盧甘斯克民兵。兩者之和便是頓巴斯民兵。雖然名義上統一,但是實質上的戰鬥指揮,還是以分管兩州內部戰事爲主。

    整體結構經過了改革,政府與民兵的指揮系統也有新的變化。

    比如之前接待路遠等人的那位頓巴斯民兵高層,被換成了一位最早就參與反抗的民兵領袖。

    這種改變,在西魯辛與歐美眼中,又成了大羅斯介入的證明。

    然而,整合完成前的高層因爲在大羅斯境內出生,西方媒體完全不顧那位出生時前蘇還是一個整體同一個國家,就強行將那位說成是大羅斯中央委派。

    可等到新任的頓涅茨克本地人上臺後,他的出生地就不再是西媒的關注焦點,各種新聞裏的關鍵詞,也變成了“被大羅斯內定”。

    反正事實都有什麼不重要,但必須提“大羅斯”。

    一邊在工廠裏幹活,一邊關注着時局新聞的路遠,差點沒被西方媒體的這套把戲氣笑。

    其實類似的手段西媒一直在用,而世人卻很少在意。

    可能也就只有等被他們用這方法欺負到自己頭上之後,世人才能明白過來,原來這TM是個純熟的套路。

    比如某畫師給澳大利亞那位總理畫的畫。本來畫師只是畫了幅諷刺澳軍在阿富汗所謂維和,其實卻在濫殺平民的畫。

    事情是真實發生的,畫是電腦合成的,但澳大利亞總理非要指着話說,這是個假照片,華夏需要道歉。

    於是畫師乾脆畫了第二幅畫。

    畫中遠處澳軍開着掛有NAZI標註的軍車在追逐屠殺阿富汗平民,澳總理則在一旁邊掩蓋屍體,邊指着一位正在作畫的指代畫家本身的年輕畫家。

    而在年輕畫家身前,是密密麻麻裏三層外三層的長槍短炮照相攝像設備,無一例外地近距離指向自己。

    這些所謂的記者媒體,不去關注遠處的屠殺,不去關注總理的掩蓋,反而通通聚焦畫家,彷彿只有畫家這裏纔是最需要關注的中心。

    這副畫名叫《至莫里森》,內容乍看十分荒誕,然而熟悉西方媒體套路的人無不讚嘆,認爲這副畫直接把多年以來西方媒體的真實模樣完美地呈現在世人眼前。

    而且這整個事件中,西方輿論口中不停重複的“假照片”一詞,簡直就是教科書式的西媒慣用的偷換概念伎倆。

    將一副漫畫說成假照片,簡直就是大師級的指鹿爲馬。

    當然,路遠此時還不知道有這副畫橫空出世,但是他對西媒的判斷,卻跟那位畫家別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