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亂世道皇 >第474章 上中下策
    中平四年的雪下得晚一些,劉協天還沒亮就起牀,五禽戲,基礎劍法四式,基礎格鬥六式,糅合了李進,慕容賢,楚離劍法精髓的王越劍法,這是劉協的必修課。

    於陵和劉溪帶着四十護衛,大清早就起來,同劉協一起鍛鍊。這是於陵來了過後的一個決定,不過倒是沒人反對,因爲主子這個時候都開始鍛鍊了,他們沒理由不跟着。

    “殿下,殿下,宮裏來人了,要殿下去參加朝議。”潘穎從外面進來,通知劉協去參加朝議。劉協平時是不參加朝議的,也就是不上朝的。這突如其來的去參加朝議,難不成朝中有大事發生。

    春蘭帶着宮女,急匆匆的給劉協梳洗。

    二皇子殿下,中山國的相國張純、太山太守張舉與烏桓連盟,發動叛亂,進攻到薊下,燒燬城郭,虜略百姓,大有擴張之勢。

    消息傳到洛陽,皇上欲派大將軍何進帥兵平亂,可是何進現在大權在握,在關鍵的時候居然推三阻四。

    何進推三阻四?劉協心中暗想。何進爲什麼推三阻四呢?這出征中山,可是收服幷州幽州冀州人才的大好時機啊。只要何進在幷州,幽州,冀州亮出大將軍名號,還不知道多少英雄豪傑歸附,只要何進在拿出一些姿態,大將軍府瞬間就強大起來了。

    難道何進看不到這一點?還是何進根本就沒打過仗,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把寶劍交給宮門前的侍衛,脫掉鞋子,只穿了一雙襪子在大殿上走,劉協感到一陣陣涼氣從腳底傳來。大雪天,只穿一雙布襪在地板上走,的確有些不舒服。

    “兒臣參見父皇,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劉協小心的按照太監教授的禮儀,謹慎的行禮。

    “免禮,平身,到父皇身邊來。”劉宏說道。劉協不知道怎麼做,但是劉宏叫過去,肯定是要過去的,劉協一步步踏上階梯,感覺背後無數的眼光看着自己。

    “來,來。”劉宏把劉協拉到旁邊,剛要劉協坐在自己旁邊,但是看到下面的大臣們瞪大了眼睛看着,於是咳了一聲說道:“賜座。”

    一個小太監搬來一張凳子,劉宏拉着劉協,坐在自己的旁邊。劉協看着下面的大臣那鬆了一口氣,終於放下心的表情,心中暗想,這有什麼啊,坐一坐就成了皇帝不成。

    “啓奏陛下,二皇子協以一千人之力,據守虎牢關,擊退十數萬大軍。隨軍出征,破張角斬張寶。出兵漢陽,巧退羌族叛軍,救傅燮出困境。突襲玉門渡,以一百人之力,滅掉長期盤踞在玉門渡的水匪,實乃國之棟樑,朝廷的中流砥柱。如今幽州張純叛亂,臣以爲,以二皇子爲帥,輔以大將,定可平定幽州。”何進奏道。

    “陛下,微臣認爲,二皇子年幼,年僅才七歲,以七歲孩童掛帥,恐張純賊子恥笑大漢無人。”太尉曹嵩出班說道。

    “太尉所言差矣,二皇子雖然只有七歲,但是據黃巾,退羌族,滅水匪,敢問漢朝諸將,誰有此能耐?莫非太尉另有人選?”何進說道。

    “啓稟陛下,臣左將軍皇甫嵩願出征幽州,爲朝廷分憂。”皇甫嵩見何進咬住劉協不放,站出來說道。

    “皇甫將軍忠勇可嘉,可是涼州叛逆未除,皇甫將軍轉戰幽州,恐怕西涼局勢更亂吧?”何進說道。

    “微臣認爲,中山國之事,應有中山國自己處理,皇上可令中山節王稚帥軍平亂。”司徒許相進言。

    “協兒,你認爲如何?”劉宏見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也沒有什麼建設性意見,於是問劉協。

    “啓奏父皇,前幾天兒臣在街上遇到孫堅孫文臺,此人文韜武略,皆是上乘,可派往幽州,平息叛亂。”劉協說道。

    “哈哈哈。”

    “唉。”下面的朝臣一些哈哈大笑,也有一些唉聲嘆氣。

    “協兒,朕已經封孫堅爲長沙太守,孫太守已經去長沙平定區星了。”劉宏語氣之中略帶惋惜。

    “哦,朝中軍隊皆由大將軍節制,本皇子一個小小皇子,怎麼能調動軍隊,若兒臣出征,不用說,結局定然失敗。”

    劉協的話還沒說完,下面一人就接過話頭,大放厥詞。“這麼說,二皇子拒黃巾,退羌族,滅水匪都是冒領他人之功了。”

    “哈哈,本皇子還未請教,這位是誰?”劉協問道。

    “車騎將軍何苗是也。”說話之人昂首說道,只給劉協留下一個下巴。何苗,劉協還真沒正面相遇過,一時之間,還沒認出來。

    “何苗,何進之弟,何皇后之兄,現居車騎將軍。本皇子請問,你是什麼功勞遷車騎將軍之位?是討伐黃巾軍有功,還是治理地方業績突出?本皇子拒黃巾,退羌族,滅水匪,可向朝廷請求封賞?還是向四海炫耀戰功?既無隻字片語,何車騎全憑坊間謠傳,就定本皇子國之棟樑,請問何車騎做事都是這樣無憑無據,憑空臆測嗎?要說中山國戰局,本皇子倒有一計,請衆位大臣參考。”劉協懟了何苗幾句,然後轉到中山國戰事上來。

    “小小褥子,有何妙計?”何進輕蔑的說。

    “協兒快說,有何妙計退敵?”劉宏身體前傾,語氣有些急切。

    “父皇,宗正劉虞,在幽州期間,深得民心,可徵劉虞爲幽州刺史,再入幽州,此爲中策。”劉協說道。

    “可有上策?”劉宏問道,朝中大臣也一起看向劉協。

    “上策?容兒臣先說下策。下策是命南匈奴出兵,從西向東,武力平叛。”劉協說道。

    “嗯,不錯南匈奴戰力非凡,此計不失爲上策。”司空丁宮說道。

    “非也,此乃下策。現在時政不穩,南匈奴奉旨,必然出兵幽州,這樣南匈奴的兵力就弱,休屠各部原本不和,很可能因此發生叛亂,所以爲下策。”劉協說。

    “何爲上策?”劉宏急切的望着劉協。

    “父皇,所謂上策,乃武力馭之,仁德厚之。幽州公孫瓚,戰力非凡,可朝廷抽調其去涼州平亂。涼州大多高山,戰馬頗受限制,難以發揮公孫將軍所長,此乃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結局可想而知。父皇何不命公孫將軍即刻率軍回幽州,公孫將軍是幽州之人,對幽州山川地理非常熟悉,此乃地利。現今張舉等部,取得一些戰果,勢必分贓不均,出現裂痕,此乃天時。公孫將軍所帶之兵接出自幽州,與幽州百姓血肉相連,此乃人和。天時地利人和,公孫將軍皆有,兒臣預測,不用半年,公孫將軍就能平定幽州。到時候父皇再派劉虞出任幽州刺史,以德育之,幽州可長治久安。”劉協說。

    “好,好。”劉宏說道。

    “哈哈,好什麼?公孫瓚目前已經到了河內,如果回軍幽州,那涼州之事如何?”何苗質問道。

    “涼州之事的確難做。”劉協想着如何措辭,畢竟不久之後,董卓就可能進京,到時候董卓知道劉協曾經算計他,還不知道如何對待劉協和皇族之人。

    “哈哈,無語了吧?”何苗大笑道。

    “涼州之事的確棘手,不過還不是沒辦法。”劉協說道。

    “說說你的上中下策吧。”何苗追咬着不放。

    “下策爲,命董卓進兵,直取韓遂老巢,徹底消滅韓遂。此策之所以爲下策,是因爲董卓正在壯大自己的勢力,定然不會爽快進兵,而且不會短時間消滅韓遂,因爲涼州的動亂一平,董卓就不能得到朝廷的補給,無法快速壯大。”劉協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