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亂世道皇 >第542章 及國之爭
    初一十五,是大漢朝法定的朝議時間,這個時間,幾乎所有有資格參加朝議的大臣都會回京參加朝議。

    只不過今天的朝議有些不同,各國的王爺沒有參加,與劉協親近的大臣,也被派出去了,沒有時間參加。

    劉協早早的就被叫到德陽殿旁邊的偏殿,因爲劉協封王的詔令還沒下來,所以劉協沒有資格參加朝議,只能在偏殿等着,等討論劉協的問題的時候,才讓劉協上殿。

    太陽慢慢的從屋宇的縫隙照進來,顯得那麼刺眼。

    劉協靜靜的坐在偏殿裏面,旁邊有郎官伺候,說是伺候,其實與監視也差不多。

    終於有動靜了,一個劉協不認識的太監,帶着幾個小太監過來,手中捧着木盤,木盤裏面放着衣服,鞋子,玉帶,頭冠。

    “來,伺候渤海王更衣。”領頭的太監細聲細氣的說道。

    頓時有太監過來,幫劉協取下腰帶,脫下外衣,整理一下內裳,這才把繡着象徵着王爵圖案的衣服拿過來,給劉協穿上。

    衣服有點小,穿起來衣領收不緊實,太監扯了幾下,也沒能改變什麼。

    領頭的太監嘟噥着罵了幾句,也沒時間再換一套,只好將就。

    取過玉帶,把衣服紮好,如果不做大的動作,倒也看不出什麼不合適來。

    把劉協頭上的小冠取下,重新盤好髮髻,把象徵這王爵的頭冠戴上。穿上鞋襪,簡單整理了一下,有太監搬過銅鏡,給劉協照照。

    也沒等劉協看清楚自己的模樣,太監們就把銅鏡搬開了。

    看着一衆太監草草了事的樣子,劉協心中有些火氣,只不過這時候不宜發火,也就沒多說什麼,任由這些太監離開。

    潘穎過來,給劉協配上香囊,幫劉協整理衣服。

    “宣渤海王劉協上殿。”大殿方向傳來喊聲,有郎官過來,帶着劉協向大殿走去。

    來到大殿門口,有郎官再次搜查了劉協的身上,確保劉協身上沒帶着武器。這才讓劉協脫下鞋子,只穿着襪子進殿。

    “臣渤海王劉協叩見吾皇。”劉協走到大殿中間,恭恭敬敬的行禮。這次行禮可做不得假,因爲所有人都看着呢,要是哪裏做的不到位,肯定會被大家彈劾。

    畢竟劉協是一個新上任的王爺,關鍵是在爭奪皇位的時候淘汰下來的王爺,誰不想上來踩兩腳,然後博得新皇和大將軍的歡心。

    “劉協接旨。”張讓尖細的聲音想起,剛剛站起來的劉協,趕忙又跪下。

    “光熹元年,皇帝賜詔:皇弟劉協,天資聰穎,可堪大任,封渤海王,賜王爵府第一座,奴僕二百,王爵馬車一輛,黃金百斤,錦緞百匹······”

    王府、奴僕、馬車這些都是標配,也就是說,這些是代表大漢朝的顏面的東西。府邸一般由當地太守,按照朝廷提供的級別式樣,給劉協修好。馬車由太僕寺統一製作,並配好拉車的馬匹。奴僕也是有當地太守選好,安置在王府之中。

    看起來好像很高大上,可是仔細想來,其實就是一個金絲牢籠,王府就是牢獄,馬車就是囚車,這二百奴僕其實就是負責看管劉協的牢卒。這種配置,從七王之亂開始就一直延續下來。

    不過,這對劉協來說,這些形同虛設。劉協纔不會管你是不是皇帝親賜,劉協要的是絕對忠誠。那些藏在府邸的暗探,劉協絕對會給他們一個痛快。至於王府等界限現在,劉協絕對不會遵從的。

    宣旨完畢,有太監捧着一個托盤過來,托盤裏面,是一方小小的金印,紫色的綬帶整齊的摺疊在旁邊。

    接下這枚金印,劉協就算貨真價實的王爺了。雖然渤海不是好地方,但是劉協相信,比在京城束手束腳的強。

    劉協取下腰間的董候金印,有太監接過,放到托盤裏面。從托盤裏面拿起渤海王金印,隨意晃了晃,似乎是讓大臣們確認,這是真的渤海王金印,然後輕輕的放入劉協腰間的革囊,並幫劉協束好綬帶。

    還別說,這太監束的綬帶,既不遮擋玉帶,又不會拖在地上影響走路,而且還比較美觀。

    就在劉協剛要謝恩的時候,太后何蓮開口了:“諸位大臣,大將軍上奏,說渤海王應該及國,不知道諸位以爲如何啊?”

    “啓奏陛下,太后。渤海王劉協年幼,身邊又無護衛,此去渤海,山高路遠,臣以爲,渤海王應該繼續留在京中,等成年過後,在到渤海國上任。”

    想不到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居然是袁隗,劉協自認與袁隗沒什麼交情。自己也沒答應娶袁隗的孫女,也就是那個嬌小的袁妹妹。可是袁隗怎麼會站出來反對自己及國呢,這是在幫我還是害我呢。

    要知道,劉協可希望去渤海呢。渤海就是後世的滄州,正對着渤海灣,北面緊挨着天津,南面離濟南不遠。藉助濟南的劉治,劉協應該能夠很快平定渤海的黃巾軍。利用沿海的鹽業資源,劉協將成爲大漢朝最大的鹽商。用製鹽賺來的錢,在渤海灣裏面打造一個超級艦隊,到時候自己就是大漢朝的海上霸王。進可沿着黃河長江攻入內陸,退可以進入大海。到那時,沒有誰能夠扼制自己,至於大漢朝的江山,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後將軍無需擔心,陛下已經想到,特從羽林軍中抽調大軍,護送渤海王及國。”何進坐在座位上隨意的說道。

    “不妥,渤海王只有九歲,我朝從無九歲及國的先例,還請陛下、太后定奪。”皇甫嵩站出來反對。

    “諸侯及國,這是規矩,怎麼沒有先例。”車騎將軍何苗站出來反對。在劉協這個問題上,何家的意見可是高度統一的。

    “陛下,太后,渤海王的確年幼,還請陛下允准其在永安宮,等弱冠之後,及國爲好。”盧植也站出來反對。可是也沒什麼新意,劉協的確年幼,但是並沒有規定年幼就一定要在京城呆着。

    “大膽盧植,孝仁太后年邁,尚需照顧,豈能再增加一人,讓其照顧。”何進喝到。

    “孝仁太后喜歡渤海王,此乃天倫,豈是負擔。”

    “大漢以孝治國,從來就聽聞子孫盡孝,沒聽說子孫給長輩添麻煩的。”

    “臣附議,渤海王應該及國。”

    “臣附議。”

    “臣附議。”

    ······

    這時候可是抱大腿的時候,哪怕只是扯着何進一根腿毛,今後的日子也好過。所以朝中只有幾個清流人士,覺得劉協年歲太小,很難照顧自己,應推遲及國時間。

    但是,這些清流也只是照直髮表意見而已,誰願意去得罪何進呢。

    “皇弟,你可願意去渤海國?”就在大家附議的情況下,劉辨突然問道。

    這倒讓所有人愣住了,這是兄友弟恭啊,你看人家皇帝,是問渤海王本人願不願意去,而不是要不要渤海王去,這纔是大哥的形象嘛。

    就連劉協,也差點感動了。不過劉協轉念一想,其實劉辨就是口不擇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沒有走心的。

    不過這樣也好,剛纔大臣們吵架,劉協已經被吵得心煩,這樣結束爭吵,也是辦法。

    “啓奏陛下,臣弟願意去渤海國。”劉協朗聲說道。

    去渤海國多好啊,山高皇帝遠,老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只要把皇帝派來的國相搞定,這整個渤海都是老子說了算。到時候聯合濟南劉治,拿下河間等幾個郡,就算刺史州牧恐怕也不敢把老子怎麼樣吧。

    “好,既然渤海王自己都願意去渤海,這事就這麼定了。”何蓮輕輕的說道。

    “謝母后。”劉協謝恩退下。

    劉協雖然封王,但是卻沒有朝廷官職,是沒有權力參加朝議的。所以受爵完畢,劉協就向後退了三步,然後轉身,走出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