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亂世道皇 >第606章 立碑明志
    中平六年七月,太陽火辣辣的照着大地,但是古城和封丘城外,百姓幹得熱火朝天,好像這烈日並不熱似的。

    古城外,原來的荒地,現在全部變成良田,因爲耽誤了時節,現在田地裏都是菜苗,不過菜苗也能喫的。

    肉食,自然是軍中的士兵去打。這是訓練項目,於陵把打獵作爲訓練項目,沒有經過劉協的同意,不過看起來效果不錯,士兵之間的配合更密切了,戰鬥的技藝也提高不少。

    這幾天,劉協計劃着去渤海,李十一帶着親衛隊去平丘那邊打聽情況去了,只要摸清平丘的情況,劉協打算拿下平丘。

    其實劉協也不想打平丘,但是如果不打,平丘的黃巾軍勢必不會放劉協過去,與其如此,還不如一縣的打過去。

    古城南面,黃河河灣,一個小小的碼頭。

    碼頭很小,大型船舶根本停不了,只能停靠三五艘小型貨船。

    當然,這是劉協故意爲之。一是因爲地勢限制,縱然劉協在古城修建了碼頭,黃河對岸的河堤上,也無法建設碼頭,所以,這裏永遠成不了官渡那樣的橫渡碼頭。

    二是因爲安全着想,現在是亂世,如果古城修建了大型碼頭,勢必成爲軍隊橫渡黃河的一個選擇,那麼古城就會成爲各路諸侯爭奪的對象,到那時,恐怕自己一個王爺的身份,根本壓不住各路諸侯。

    綜合以上兩個原因,劉協只在古城南面修建了一個僅能滿足古城貨運的碼頭。古城的居民,可以從這裏上船,去上游的官渡,也可以去下游的濮陽。

    只不過,古城剛剛建設,還沒有多少貨物外運,也沒有多少商隊來古城做買賣,所以現在的古城碼頭,連一隻船都沒有。

    但是,今天卻不同以往,近萬軍隊在碼頭上整齊列隊,封丘的大小官員都齊聚古城碼頭,那些看熱鬧的村民,圍在四周,嘻嘻哈哈的指指點點,評價着場中每一個人。整個碼頭,一片繁榮的景象。

    在碼頭的北面,一塊人高的石碑已經立好,只不過用紅布包裹,看不到裏面刻的什麼字。

    這是劉協立的復興碑,此碑原本是要立於封丘縣城劉光廟裏面的,只不過有人對劉協說,這樣做恐怕會被世人詬病,影響劉協的聲望,所以大家才反覆斟酌,把復興碑立於這碼頭。

    “······高祖立漢,光武中興,歷時三百餘載······”

    隊伍的前面,辛宏站在石碑旁,大聲宣讀着祭文。這是劉協首先的幾個文人,反覆推敲定下的,雖然不怎麼得當,但是勉強說出了劉協的心聲。

    “······然,朝廷腐敗,國祚不興,民生凋敝,賊匪四起······”

    原本,王勤他們不敢這樣寫的,只不過,劉協想着,自己此去渤海,勢必與洛陽朝廷撕破臉皮,既然如此,不如現在就撕破臉皮,也讓陳留的那些名士們看看,皇室也不是沒人。

    “······渤海王劉協,承祖宗遺願,起於封丘,立於渤海,以強國富民爲己任,立志復興大漢······”

    這是在表態了,就是說,劉協要復興大漢,凡是有志於復興大漢的人,都過了幫劉協。似乎有點自賣自誇,但是劉協顧不得了。

    劉協現在只有三個文官,辛宏要留在封丘做縣令,王勤要留在古城管理劉協的財產,剩下就一個白山,還是剛歸順不久的。

    人才緊缺啊,劉協不得不這樣做。劉協有些羨慕那些穿越者了,什麼都沒有,文人猛士如過江之鯉,紛紛投靠。自己可是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現在又有了地盤,名望也不錯,怎麼就找不到人幫自己呢?

    “請渤海王揭牌。”

    劉協正在胡思亂想,沒想到,辛宏大聲喊自己去揭牌了。

    劉協收回心神,整了整衣衫,慢慢的走到石碑面前。這石碑的確有點高,劉協也不算矮,但是站在石碑面前,也只有一半左右。

    穩了穩心神,劉協站定,對着自己的屬下和大軍喊道:“本王要復興大漢,爾等可願跟隨?”

    “復興大漢、死而後已。”士兵們一起喊道,近萬人一起喊,這氣勢直衝雲霄。

    雖然這是已經編排好的,可是劉協心裏還是震盪不已。

    如此反覆,三次問答過後,劉協才轉過身,伸手拉着繫着紅布的紅繩,手上一用力,石碑上的紅花散開,紅布滑落,露出兩個金燦燦的大字——復興。

    頓時,全場高喊,就連黃河對岸的堤壩上,都出現了不少的人,伸着腦袋看向這邊。

    儀式過後,一衆官員回到古城王府,開始彙報各項工作進展。

    “殿下,縣城這邊,清理工作接近尾聲,黃池塢堡,現在有住戶三百餘戶。封丘縣城,有住戶二千餘戶。各鄉鎮戶數也很少,總共不到三千戶。全縣共計五千七百六十八戶,耕種田畝一萬八千六百六十一畝,如果嚴格按照大漢律條,以戰時的標準徵收賦稅,也就四千餘石糧食,不足一萬錢。”

    辛宏把封丘縣的情況介紹了一下,劉協聽着直皺眉頭,封丘還不是最亂的地方,可是人口卻損失這麼大。

    大漢朝以人口設縣,一萬戶設置一縣,戶數達到一萬的叫大縣,設縣令。戶數不足一萬的,叫小縣,設縣長。而封丘設的縣令,也就是說,在黃巾之亂之前,封丘縣的戶數在一萬以上。

    可是現在只有五千多戶,損失了四成以上。戰亂啊,真是老百姓的剋星。

    “殿下,古城安置一萬一千八百三十三戶,只有少數不是士兵家屬。竹竿湖四周,目前安置流民三千七百二十戶。如果按照每戶耕種五十畝地,共計七十七萬七千六百五十畝。因爲開闢了溝渠,修建水塘,所以全是上等田。按照市價,上等田繳納主家七成收成,可得五十四萬四千三百五十五石糧食。因爲他們都是耕種王府的土地,所以丁口稅無法收取。支出方面,屯田軍一萬,其中有伍長二千,什長一千······”

    劉協聽着王勤談收支,臉上一陣苦悶,現在的人口數量,就算走上正軌,封丘也不能自給自足,必須吸引更多的流民前來種地,增加居民數量纔行。

    “收繳楊鳳和四大家族的土地情況怎麼樣?”劉協問道。

    “楊鳳的土地大多是荒地,四大家族的土地倒是有人耕種,可是這些人基本上都有罪案在身,這一季收起來過後,也沒多少人耕種了。”

    “竹竿湖修建的情況怎麼樣?”

    “竹竿湖已經完成,現在挖掘四面的溝渠。只是,現在黃河水還沒達到最高峯,所以竹竿湖裏面沒水。殿下能不能考慮把入水口降低,這樣竹竿湖裏面就會早一點有水,那麼竹竿湖四周的土地就可以早一點種上莊稼。”

    “不行,現在是七月初,按照過去的慣例,最多再有一個月。黃河水就會漫過入水口,裝滿竹竿湖,到時候,竹竿湖四周的土地就可以耕種。如果爲了這一個多月,我們挖開入水口,現在看來,倒是讓竹竿湖裏面裝滿了水,可是竹竿湖的水位就會下降一丈左右,如此算來,竹竿湖的澆灌面積要減少十里,修建竹竿湖的目的就完全沒達到。”

    劉協聽了一會兒,見大家沒有意見過後,這才接着說道:

    “第一,加緊挖水渠,修建池塘,在黃河發大水之前,把竹竿湖周圍的水利設施修好。”

    第二,加緊安置流民,佃租還是按照市價,只不過增加兩條。一是凡是一年之類,沒有違反王府的規定的,可以減免一成的租子。二是在租子算下來過後,十天之類交清的,可以減免一成的佃租。如果兩項都達到了的,可以享受減免二成佃租的待遇。

    第三,黃河馬上就要進入汛期了,黃河汛期,河水改道,會出現許多流民,所以,大家要趁這個機會,安排人手,去各地引流民到竹竿湖周圍安置。

    第四,繼續徵收鐵甲軍,凡是能夠扛起三石以上的青壯,都可以加入鐵甲軍。

    第五,允許士兵和居民通婚,我們軍中的士兵,很大一部分都是單身漢,只有在古城安家,他們纔會真心保衛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