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亂世道皇 >第740章 臣強主弱
    城門處,一隊士兵整齊排列,據馬後面,刀盾兵陳列,長戟斜靠,只要戰馬向前衝就勢必撞在據馬和長戟上。

    長頭上,一個全副武裝的將軍,指揮這無數的弓兵,刀出鞘箭上弦,勢必把董卓大軍擋在城門之外。

    董越的兵馬走在前面,看到城中如此防禦,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急忙派人向董卓報告。

    李儒一聽,就知道這是怎麼回事,輕輕的說道:“成敗與否,在此一舉,退則前功盡棄。”

    董卓豈會放棄到了手的救駕之功,轉身勒馬,陰惻惻的盯着崔烈:“廷尉這是何意?”

    “前將軍,祖法有云,邊軍不得入城,還請前將軍帥軍在城外駐紮。等平定動亂,皇上再下旨勞軍。”

    崔烈雖然心中害怕,但是想到有皇帝在手,董卓總不能亂來,於是拿出祖法,阻止董卓帥軍入京。

    “就是,前將軍,涼州軍畢竟是邊軍,不動朝廷禮儀,冒然入宮,衝撞的貴人怎麼辦?”張溫原來是董卓的上司,這時候擺出京官的架勢,出來勸說董卓。

    只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讓董卓在城外駐紮,把董卓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

    “前將軍放心,皇上入宮後,太常寺立刻派人過來,教授邊軍禮儀,用不了多長時間。”太常寺淳于嘉開口說道。

    “就是,邊軍怎麼能夠參與朝政······”

    衆官原本圍在劉辨身後,這時候自然也站在崔烈這一邊,阻止董卓大軍入城。

    衆所周知,董卓帶兵入城,就會始終保護這皇帝,那麼他們這些原本就沒有多少功勞的大臣,被董卓這麼一鬧,就一點功勞都不剩下了。

    沒有功勞,國庫的錢糧怎麼會有他們的份,何進張讓等人留下來的官職怎麼會安排到他們的子弟頭上。

    所以,阻止董卓入城,這是當前必須的。

    董卓雖然是涼州英豪,手中有不少的兵馬,但是真正打造出董氏集團的人卻是李儒。面對一衆大臣的詰難,董卓還真不知道怎麼應對。

    不過有一點董卓知道,自己如果不能帶兵入城,掌控朝局,那麼等待自己的,就是離開洛陽回到涼州。如果情況突變,自己還可能把小命丟在洛陽。

    不能退,董卓心中怒吼。

    “就你們,也配給本將軍說穩定朝政?皇帝爲什麼在這裏?你們難道沒有責任?”董卓怒喝道。

    糟了,李儒聽到董卓怒吼,心中暗道。

    的確,張讓作亂,皇帝被劫持出了皇宮,這些大臣都有責任。但是,現在是追究責任的時候嗎?皇帝還沒入城,城中的情況還不清楚,要是這些扭成一股繩,共同對付董卓,,那這入城之事還真不好說。

    李儒剛要開口,張溫就說道:“前將軍,朝中之事豈是一個邊軍將領可懂的?”

    張溫這是在拱火啊,劉協看着爭吵的雙方,心中暗想。要論帶兵打仗,董卓的確是一員猛將。但是,要論勾心鬥角,董卓根本不是張溫的對手。

    果然,董卓大怒,抽出佩刀,指着張溫:“你可是想試試我的刀是否鋒利嗎?”

    李儒一臉無奈,就知道董卓忍不住,要被張溫激怒,大好的前景,就這樣被董卓浪費。

    如今這種情況,大臣們不想董卓進城,皇帝害怕董卓,勢必不會下令讓董卓進城。大軍不能進城,就無法控制洛陽。控制不住洛陽,之前的努力完全白費。

    張溫一臉害怕,可是眼底的輕視人人可見:“董卓,你這是要造反嗎?”

    在皇帝面前動刀,張溫給董卓扣上一頂造反的帽子一點不爲過,只不過現在的皇帝劉辨,已經被嚇得渾身哆嗦,哪裏還敢質問董卓不敬之罪。

    董卓這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確有些衝動。雖然董卓從來沒把皇帝劉辯放在眼中,但是在大庭廣衆之下,董卓還是要顧忌皇帝的顏面,否則一定造反的帽子扣在董卓的腦袋上,摘都摘不掉。就算皇帝沒有本事治罪董卓,可是天下士子的口水也會把董卓淹死。

    李儒見董卓憋得難受,於是從董卓身後站出來:“皇上,前將軍三百里奔襲,目的就是來勤王護駕,若是城中無事,臣等自當在外面駐紮。只是大軍還未入城,亂軍也沒有剿滅,臣等也是擔心皇上的安危啊。”

    李儒態度誠懇,說話溫和,劉辯頓時安心不少。

    當然,劉辯這時候也不知道城中的情況,要是亂軍還在,豈不是再次回到狼窩裏面嗎?

    “弟弟,那些亂軍還在嗎?”劉辯不知道,可以問啊,旁邊不是還有一個劉協嗎。

    經過這次災難,劉協在劉辯心中的地位快速拔高,告到一個不可逾越的地位。想來也是,在最無助的時候陪着自己的人,換得誰來,都會產生信任。

    “皇上,從南宮到北宮,然後再到城外,雖然是張讓帶着皇上出來。但是,皇上也看出來了,大臣們心不齊。現在看來,董卓是護駕而來,與其相信城中那些不知道想法的兵馬,不如抓住護駕的董卓軍。”劉協簡單的說道。

    現實擺在面前,城中有多少人是跟着袁術,想要趁亂殺掉皇帝的,劉協不知道。有多少想要殺掉何蓮和自己,進而控制劉辯的,劉協也不知道。

    但是有一點比較明確,那就是董卓目前表態是護駕的。而歷史也是這樣描述的,在護送劉辯入宮這一件事上,董卓並沒有做出太多逾矩的事情。

    所以,劉協選擇相信董卓。

    “皇上,董卓是邊軍,不知禮儀。陳留王乃董氏之後,不可輕信啊。”張溫立刻反駁,想要阻止劉辯相信劉協。

    “張將軍此言差矣,陳留王與皇上均是先帝之子,張將軍指摘陳留王是董氏之後,這是質疑皇上不是劉氏子孫嗎?”

    論吵架,張溫自然比不上李儒。不過李儒說得也有道理,劉協和劉辯都是劉宏的兒子,劉宏是孝仁太后董氏的兒子,張溫指摘劉協是董氏之後,豈不是連劉辯也指摘了。

    “李將軍差矣,張將軍是指陳留王乃董氏撫養,與皇上不是一家人。”崔烈辯解。

    “廷尉的意思就是先帝也是董氏撫養長大的,那麼先帝與皇上也不是一家人?”李儒反問道。

    文武百官堵在城門前,圍着皇帝,互相爭吵。雙方俞吵俞烈,發展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住手。”劉協原本不想出頭,畢竟這時候出頭,對劉協苟發展的策略不符,但是如果再不制止雙方,一場殘局就會發生,說不定亂軍之中,有人趁亂殺了皇帝都有可能。

    劉協站在劉辯身旁,因爲二人都是未長成的少年,又是在嘈雜的環境,大家以爲是劉辯發怒了,頓時停下爭吵,看向劉辯。

    只不過這時候的劉辯,縮在馬上,身體瑟瑟發抖,哪裏像是要站出來說話的樣子。

    衆大臣頓時明白,這是劉辯身邊的劉協在喊,一個小小的陳留王,在朝中還沒有職位,有什麼資格來喝令這些高官。

    就在中大臣張口要噴劉協的時候,只聽劉協說道:“諸位,皇上還在此處,諸位如此行徑,這是把皇上置於何地?”

    這句話有些重,大漢朝四百年,皇帝的地位根深蒂固,就算皇帝再怎麼弱,臣子再怎麼強,但是皇帝還是皇帝,臣子還是臣子。

    現在劉協給諸位大臣扣上一頂藐視皇帝的罪名,這些大臣勢必不會答應,就算心裏不把皇帝當回事,但是表面上也會對皇帝畢恭畢敬的,因爲如果一旦對皇帝不敬,那就等着士族中的那些噴子噴吧,那些自視清高的士子們,每天沒有事做,正好找到發泄的地方。關鍵是,這些人的名聲還不錯,世人的關注度非常高,你還不敢拿他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