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穿越宋朝當太子 >第一百六十七章 改革三司
    宣政殿外,被打了三十棍的涉案官員中,只有一半僥倖活了下來,而另一半則是爲自己的貪心付出了代價,趙昕雖然沒有直接砍他們的頭,但刑不上士大夫的慣例還是被趙昕給打破了。

    朝廷的大臣們雖然頗有微詞,但眼下八千餘百姓的性命在那裏,誰也不敢不故百姓的怒火,所以對此事也只能漠視了。

    老趙家也不是不殺士大夫,只是換了一個比較委婉的方式而已,那就是貶官,待你剛落好腳後,再一次貶謫,古代不向現代,去哪赴任都有火車飛機高鐵做,一旦外派做官,近的十天半月,遠的一年半載的都有,所以很多官員都是死在被貶的途中。

    涉案的官員通通被錦衣衛給抄了家,族人發配流求,至於查抄的家財,一半上繳了國庫,一半則進了趙昕的小金庫。

    包拯查案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不出三日就將涉及此事的商人和地主們全部查了出來,也很快就做出了處罰的決定,並且責令三日之內將十倍罰款繳清,否則抄沒家財,發配邊疆。

    開封的商人們資金雄厚,這點罰款是毛毛雨,但開封的地主們面臨十倍罰款,卻是着急的上躥下跳,最終苦求無果後,不得不咬牙拋售田地了,畢竟田地沒了還可以再買回來,但一旦抄家發配邊疆,那就真的是再也回不來了,因爲這些地主們都聽說了無論是廣南南路還是琉球府,田地都是不允許買賣的。

    先前,趙昕把錦繡衛中從事商業的部門給脫離了出來,成立了大宋皇商,並且宮中,兩宮皇太后,太妃,以及趙昕的諸妃,他的姐姐趙徽柔都參與了其中,這只是剛開始創建,待做大之後,趙昕還打算讓趙氏皇族參與其中。

    所以在趙昕的授意之下,地主們出售的田地十之八九都落到了皇商手中,趙昕命人選擇合適的田地用來進一步擴大棉花的種植,除此外,趙昕還令人於兩浙路購買了大片田地用來種植棉花。

    那日宣政殿商議完事情後,趙昕給每位大臣都發了一件棉花做的棉衣,當大臣們穿着暖和的棉衣後,自然棉花的推廣也就不成問題了,但仍然需要選擇合適的田地用來種植棉花纔行,畢竟趙昕不是赫魯曉夫,喜歡玉米,就全國種玉米。

    喫一塹長一智,當被罰了俸祿的政事堂的官員們,再次向開封的百姓們分發禦寒物資之時,都是非常小心謹慎,甚至龐籍這個當朝宰相都冒着大雪,親自去核實救災物資的發放。

    監察院長王舉正剛上任,忙着適用監察院新的職能之時,自然沒得及新官上任三把火。官員有貪污腐敗,監察院難辭其咎,所以王舉正、唐介等人被趙昕斥責之後,心裏十分惱火,迅速的整肅完監察院之後,開始向貪官污吏們揮出手中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京西北路的官員們一時間人人自危,吏治清明,連帶着朝廷的行政效率都有所提升。

    養心殿內,趙昕正在翻看着大臣們上奏而來的劄子,有的是報告救災進程的,有的是監察院呈上來官員貪污的劄子,還有的就是對於改革三司提出的意見。

    宋朝皇帝之下有三個部門,即三司、政事堂、樞密院。再者就是殿中省,內侍省,御史臺等等。

    樞密院被趙昕肢解成軍部和軍機處,並且裁撤了原本就名存實亡的兵部,御史臺整編成監察院,趙昕將目光瞄向了三司。

    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爲了削弱相權,加強君權的重要舉措。三高官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設“中書門下”作爲宰相辦公機構。宰相只保留行政權,軍政歸樞密院,財政歸“三司”,權力相互制衡。將政務、財政、監察等權分開,而大權則系於皇帝手中。

    三司是北宋前期最高財政機構,號稱“計省”。唐末稅法混亂,田賦、丁稅的收入無法維持王朝的龐大費用,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鹽鐵和度支。五代後唐明宗始設鹽鐵、度支和戶部“三司”,宋初沿之。三司的職權是總管全國各地之貢賦和國家的財政。長官是三司使,其權位之重,與執政無殊,號稱“計相”。

    三司之副長官爲三司副使。宋太宗時,罷三司使,另設鹽鐵、度支、戶都三使。真宗時,又罷三使,重設三司使一員,另設鹽鐵副使、度支副使和戶部副使。

    鹽鐵之下設七案,即兵案、胄案、商稅案、都鹽案、茶案、鐵案、設案等,掌管全國礦冶、茶、鹽、商稅、河渠和軍器等。度支之下設八案:賞給案、錢帛案、糧料案、常平案、發運案、騎案、斛鬥案、百官案,掌管全國財賦之數。

    戶部之下設五案:戶稅案、上供案、修造案、曲案、衣糧案,掌管全國戶口、兩稅、酒稅等事。三司的附屬機構,有磨勘司、都主轄收支司、拘收司、都理欠司、都憑由司、開折司、發放司、勾鑿司、催驅司、受事司等。

    由此可見三司職權之廣泛,與事務之殷繁。北宋前期,全國財政支出大部分依靠三司,三司實際上取代了尚書省的許多職務。元

    豐改革官制時雖廢三司仍歸戶部、工部管轄,其中胄案改置軍器監,這些改革似較合理。但是財用大計畢竟不是戶部所能盡辦,因此,北宋末期又有總領財賦官及經總制使以別掌之。

    北宋前期,中書門下主管民政,樞密院主管軍政,三司主管財政,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而大權集中於皇帝一身。神宗改制後,宰相實際上兼管財政。南宋時,宰相兼任樞密使,又兼管部分軍政。這樣,宰相重新握有民政、財政和部分軍政之權。

    趙昕將三司進行了拆分,主要分爲戶部和商部。

    戶部主要負責掌管全國土地、賦稅、戶籍等。

    商部主要負責全國的商稅,下設鹽鐵司、礦務司、水利司、海外貿易司、工商司等等。

    工商司是執法部門,趙昕從刑部和大理寺挑選出了一些官員出來,最終制定出了一部大宋版的工商管理法。

    趙昕在心裏思索了一下眼下大宋的朝廷結構以及各職位的主要負責人。原本的軍部仍然叫兵部。

    宰相:龐籍,副宰相:梁適,軍機處:韓琦、王德用

    監察院長:王舉正,監察使:唐介、王素、郭勸、韓蟄等

    兵部尚書:韓琦,兵部左侍郎:王堯臣,兵部右侍郎:高若訥

    商部尚書:張方平,商部左侍郎:田況,商部右侍郎:空缺

    吏部尚書:范仲淹,吏部左侍郎:歐陽修,吏部右侍郎:杜衍

    工部尚書:曾公亮,工部左侍郎:蘇頌,工部右侍郎:宋庠

    禮部尚書:晏殊,禮部左侍郎:富弼,禮部右侍郎:李用和

    戶部尚書:陳執中,戶部左侍郎:劉沆,戶部右侍郎:王貽永

    刑部尚書:包拯,刑部左侍郎:陳旭,刑部右侍郎:呂公弼

    ......

    煙花若殤:大部分是我自己編的,大家切勿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