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穿越宋朝當太子 >第一百七十一章 改革科舉
    一連幾日,趙昕都在同朝臣們商量該如何改革科舉。

    宋承唐制,科舉取士的方法也同唐朝的大徑相同,主要有貢舉和制舉兩種,除此外還有專門針對武將的武舉。

    宋代貢舉考試,須經解試、省試、殿試三種形式。而制舉就是不定期的,非常規的考試。

    與唐朝相比的話,宋代科舉放寬了取士的範圍,宋代進士分爲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第;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

    北宋科舉最初仍每年舉行,但隨着實行彌封、謄錄,增加殿試等,使每一次考試的組織準備、人員安排等工作量大大增加,如果每年舉行考試,從中央到地方都會疲於奔命。因此從宋太宗以後,科舉實際上已沒有每年舉行。

    三年一次的科舉方案已經定了下來,這也沒有什麼可爭議的,畢竟朝廷的官位就那麼多,一個蘿蔔一個坑,科舉取士人數太多的話,也會影響現有官員的利益。

    趙昕同衆臣商量之後,還是決定科舉考試繼續推行“鎖院制”和“封彌制”

    鎖院制起源於宋太祖時期,即在考選期間,所有考官一經任命,就馬上進入貢院,不得與外界聯繫,即使是家人也不能見面。這與現在高考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封彌制即將考生的個人信息密封起來,考官在評卷時完全不知道卷子出自何人之手,現代高考的制度也是沿用宋朝的封彌制。

    “鎖院制和封彌制的好處顯而易見,所以會一直沿用下去!”

    趙昕思忖了良久方纔說道。

    “官家!我朝科舉考試內容沿襲唐朝,但選出來的官員不乏死記硬背、堆砌詞藻,滿腹經綸,卻空無一物,所以臣認爲對於考試內容,應該加以改革。臣以爲應該廢除考詩賦、帖經、墨義,改以策論和經世致用之學。”

    范仲淹的話一落,趙昕就知道重頭戲終於來了,如果說先前商量考試規則只是開胃菜的話,那麼考試內容就是山珍海味了。

    趙昕之前,北宋歷屆科舉考試的科目主要有:《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禮》、《三傳》、學究、明經、明法等科,即便是殿試卷考試內容也着重詩賦,諸科則重帖經、墨義。

    老實說,這樣選出來的官員如果去禮部當官都是比較不錯的,還有就是修修史書什麼的也行,但若要真正的主政一方的時候,往往就是倆字——抓瞎。

    “官家!朝廷今歲開科取士的消息已經傳遍四海,若此時更改考試內容,難保應屆學子不會對此事譁變!臣以爲不若先將考試的內容制定出來,但卻不馬上實行,留在下一屆再實行,如此一來,也給天下學子一個適應的過程!”

    龐籍起身說道。

    “範卿切莫玩笑,須知大宋士子十年寒窗苦讀,爲的是一朝金榜題名,然而到頭來卻發現這十年鑽研的考試內容竟然不在此次考試範圍之內,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朕可以想象,一旦照此實行的話,必定是怨聲載道。”

    趙昕笑道。他不由的想起了西昆體和太學體兩種科舉考試的文風。

    由於宋朝科舉內容都是經義之類的東西,也就有了文風一說,宋朝前期受到“西昆體”的影響,形式上追求華麗的辭藻,思想上則空洞無物,而且嚴重脫離了社會現實,簡單來說就是矯揉造作,無病亂呻吟。

    慶曆年間,范仲淹提出精貢舉,雖然失敗了,但卻留下了一個副產品,那就是“太學體”取代了“西昆體”。

    但趙昕來自後世,自然也知道太學體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完全就是另一個極端,

    太學體既沒有駢文的典雅華麗,也沒有古文的平實質樸,而是近乎偏執地追求隱晦難懂,生僻且故作高深的字眼,以此來彰顯自己的知識儲備豐富和理論水平高。

    簡單來說就是咬文爵字,無的放矢。寫文章不看對象,通篇都要翻辭源、查典故。

    “官家!我朝深受冗官之害已久,精貢舉已經迫在眉山,如同跗骨之蛆,現今官家銳意革新,需要當斷則斷,更何況切膚之痛總好過剔骨之痛吧!”

    范仲淹見趙昕猶豫不決,忙出言說道。

    “官家!天下萬民之所以安寧,取決於君主賢明,士子歸心,官家若是準了范仲淹之言,定會寒了天下士子之心,臣斗膽請官家三思!”

    龐籍拜道。

    范仲淹是激進派,對於科舉考試想的都是即行即改,以便能早點看到成效,但趙昕心裏其實更傾向於龐籍,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他剛登基,第一屆科舉是不適合大改的,但小改一下還是可以的。

    宋代的科舉考試分爲州試、省試、殿試3級。省試指的是中書門下舉行的考試。

    趙昕想了一下方纔說道:“今年的恩科,州試規則暫且不便,省試改一下......,第一場考經義,也就是四書五經,第二場考實用文體寫作,第三場考時務策論。至於殿試的內容,那是朕的事情,就不勞諸卿費心了!”

    梁適忽然起身問道:“官家!不知本次恩科主考官爲何人?”

    宋代主考官對於參與科舉的士子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拿嘉佑二年,那場名垂千古的科考來說,主考官是歐陽修,他倡導的是文章復古,所以那屆科舉凡是用太學體答卷的,評分都非常低,也導致那屆在州試中成爲學霸的學子一夜之間變成了學渣。

    歐陽修的這個玩笑開大了,惹得落榜的舉子一片怨聲載道,這些舉子平常學的都是太學體的東西,結果州試過了,到了省試後,評價標準又是截然相反的一套,這就好比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的都是加減法,結果臨了期末考試出的竟然是乘法一樣。

    落榜的學子自然不服氣,便聚集在一起,將歐陽修堵在了上朝的路上,劈頭蓋臉的臭罵了他一頓,維持治安的衙役根本攔不住,更有甚者,竟然匿名寫了一篇《祭歐陽修文》,扔到歐陽修的家中,然後暗地裏畫個圈圈詛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