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穿越宋朝當太子 >第二百九十三章 餓死事小,失節是大
    勤政殿內,二人聽到趙昕竟然動了殺心的時候,不由得黯然失色,對自己酒後之言造成的行爲是懊悔不已,但惡果已經釀成,除非有奇蹟發生。

    趙昕內心裏並不想殺二人,先說張載,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其“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稱作“橫渠四句”,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張載從小天資聰明,十歲時隨外傅學習,就表現出不同常人的品格,“志氣不羣,知虛奉父命”。少年喪父,使他成熟較早。

    當時西夏經常侵擾宋朝西部邊境,宋廷向西夏“賜”絹、銀和茶葉等大量物資,以換得邊境和平。這些國家大事對“少喜談兵”的張載刺激極大。

    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張載二十一歲時,寫成《邊議九條》,向當時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主持西北防務的范仲淹上書,陳述自己的見解和意見,打算聯合焦寅(陝西永壽人,精通軍略)組織民團去奪回被西夏侵佔的洮西失地,爲國家建功立業,博取功名。

    但范仲淹知永興軍、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在延州軍府召見了這位志向遠大的儒生。張載談論軍事邊防,保衛家鄉,收復失地的志向得到了范仲淹的熱情讚揚,但范仲淹說:“儒者自有名教,何事於兵?”認爲張載可成大器,勸他作爲儒生一定可成大器,不須去研究軍事,勉勵他去讀《中庸》,在儒學上下功夫。

    不得不說一個滿瓊熱血的青年就這樣被范仲淹帶歪了,但范仲淹的話並沒有錯,畢竟大宋朝是重文輕武的,文官的前程要比武將的更爲遠大。

    程顥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理學的奠基者,“洛學”代表人物。

    程顥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於培養聖人,“君子之學,必至聖人而後已。不至聖人而自已者,皆棄也”。認爲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愛物,謹守封建倫常。且強調教育必須以儒家經典爲教材,以儒家倫理爲教育的基本內容。

    北宋前期思想開放自由,爲華夏封建王朝歷史之最,所以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學派,也爲理學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程朱理學在促進人們的理論思維、教育人們知書識理、陶冶人們的情操、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歷史進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同時,它對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歷史和文化發展,也有巨大的負面影響。

    不少人把程朱理學視爲獵取功名的敲門磚,他們死抱一字一義的說教,致使理學發展越來越脫離實際,成爲於世無補的空言,成爲束縛人們手腳的教條,成爲“以理殺人”的工具,從而反映出它的階級和時代的侷限性。

    比如存天理,去人慾,起初是讓人掉多餘的、貪婪的慾望,但演變到明清的時候就成了連正常的慾望都不能有了。

    再來說說最有名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這句話出自程氏遺書。

    一位讀書問程頤:“孀婦於理,似不可取,如何?”

    程頤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也。”

    讀書人又問:“人或居孀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

    程頤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這就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原始出處。

    程頤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雖系針對現實、有感而發之論,但在當時乃至整個宋代,並未產生多大影響。

    以對待女性的態度而言,與他同時的士大夫大都是寬容的。

    如司馬光主張女子可以讀書。

    范仲淹在其所訂《義莊田約》中規定再嫁寡婦給予費用,他的兒子純祜早死,兒媳守寡,後來他的學生王陶死了妻子,他便把自己的兒媳嫁給了王陶。

    范仲淹的母親在他幼年時也是因爲家貧而改嫁朱氏的。

    即使程頤自己,也並未盡遵所言,他的外甥女喪夫之後,他怕姐姐過度悲傷,就把外甥女接到家中,然後再嫁給他人。

    到了南宋,女子再嫁仍很普遍,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李清照改嫁於張汝舟、唐婉再嫁趙士誠,在當時並未引起非議。當時的最高統治者也不歧視再嫁婦。

    據載孝宗年間有一婦人,先嫁單氏,生了一個兒子,後改嫁耿氏,又生了一個兒子。後來,兩個兒子都作了大官,此婦死後,兩個兒子因爭葬相持不下,最終由孝宗出面爲二人葬母。

    不過,由於朱熹的大力提倡,“理學”在南宋後期的影響漸成,節義之說作爲其中的重要內容,亦得到傳播。但直至宋終,程朱思想未能真正深入人心,也沒有佔據統治地位。在當時也只是理學六子哲學之一,邵雍易學對社會的影響也遠遠大於程朱理學。

    元朝之後,程朱理學才成爲官方正統儒學,後人曲解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一理學信條後,不知釀成了多少婦女絕粒、吞金、上吊、跳井等悲劇結局。正因爲如此,這一信條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嚴厲的批判。但細察之,這八個字在歷史上有時也曾被理解爲並非專指婦女應當爲男人守節,而是泛指做人應當守氣節。

    大宋朝滅了夏國,陣亡了近十萬將士,這十萬將士當中,不少都是有家眷的,所以趙昕對寡婦改嫁的事情是極爲贊同的。

    眼下這倆書生酒醉後竟然無法無天,將一軍屬遺孀說得投河自盡,如若不嚴懲,趙昕將如何面對大宋千萬將士們。

    但反過來說,二人畢竟是酒後之言,純屬無心之過,如若直接處死,難免有些重了,即便是後世,酒駕之後,開車闖了人,但凡是誠心認錯的,也很少有會被叛死刑的。

    就在趙昕爲難之際,梁懷吉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道:“官家!展指揮使求見!”

    “快宣!”

    趙昕瞪了二人一眼,心想八成是找到了柳氏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