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穿越宋朝當太子 >第三百一十六章 伐遼
    洪州位於高麗中部,是串通高麗南北的重要軍事要塞,洪州左右皆是崇山峻嶺,如果說義州是高麗北方的門戶,那麼洪州便是守護都城開京的天然屏障。

    彼時高麗的全部軍隊皆以被斬殺,所以拿下洪州,耶律洪基並沒有感到意外,而是馬不停蹄的趕往開京,最終開京是攻下了,但後路也被宋軍給切斷了。

    爲了迷惑遼軍,駐守在開京的兩萬大宋士卒皆是換成了高麗的兵服,所以直到現在耶律洪基還以爲佔領洪州的是高麗北方的餘孽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後路被斷是會很容易引起軍心動搖的,並且他收到消息,高麗女王就在洪州城內,所以遼軍稍作休整就浩浩蕩蕩地殺向洪州城去。

    但當耶律洪基來到洪州城下,看到城頭旗幟上隨風飄揚的那個大大的宋字時,方纔如夢初醒,感情宋軍並沒有撤退,而是引誘敵深入,繼而切斷他的退路。

    耶律洪基做夢都沒想到,宋朝竟然會因爲高麗跟她撕破臉皮,確切的說是因爲一個女人跟她撕破臉皮。

    遼軍眼下有三個選擇,一是強攻洪州城,但此時遼軍的步兵早已經損失過半,而宋軍的守城經驗是最豐富的,強攻估計很難攻下。

    二是從山路撤退,但需要翻山越嶺,人還能過去,但沿路所繳獲的物資以及馬匹就很難過去了,就這樣撤了,損失太過於嚴重,也太傷面子了。

    三是從海路撤退,可一時之間去哪找那麼多船隻呢?要知道遼軍可是足足有十萬餘人。

    耶律洪基最終下令強攻洪州城,並且派人走山路回遼國求援。

    ......

    耶律洪基被困於高麗境內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開京,遼國上下很是震驚,沒有想到宋軍竟公然撕毀協定對遼國出手了,此時遼國軍政大權落入樞密使耶律乙辛和楚王蕭革手中。

    二人當即命令耶律仁先統率二十萬大軍前往救援,但大軍剛出發不久,就收到了狄青率領二十萬大軍攻破應州的消息,朔州,武州相繼被宋軍攻佔,兵峯直指遼國西京大同府。

    於此同時,趙昕率領三十萬大軍已經抵達了雄州,他的目標是遼國的南京析津府。

    宋朝五十萬大軍伐遼,饒是遼國也是吃了一驚,但猛虎畢竟是猛虎,短暫的驚訝之後,耶律乙辛下達了全國緊急動員令。

    宋軍雖然人數衆多,但遼國也不是喫素的,一番緊急動員之下也是湊齊了三十萬大軍,最終耶律重元的兒子涅魯古統兵十萬前去馳援西京,楚王蕭惠統兵二十萬前去抵抗趙昕。

    趙昕自然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三十萬大軍從雄州出發,兵分三路相繼攻破容城,新城,固安等地。

    而趙昕率領中軍麒麟軍團一萬人、青龍軍團十萬人、以及朱雀軍團一萬人,已經來到了涿州境內。

    遼國眼下已經動用了近七十萬兵力,可以說已經是到了最大限度了,這麼大規模的用兵,遼國的糧草物資根本難以維持多久,所以楚王蕭惠打算速戰速決,統領遼國精銳二十萬大軍奔赴涿州,直撲趙昕而來。

    趙昕剛剛拿下涿州,有紅衣大炮這一攻城利器在,拿下只有幾千人的涿州,宋軍被沒有多少傷亡,與此同時,趙昕也收到了蕭惠統兵二十萬進入涿州的消息。

    敵軍勢大,手下不少文臣武將都向趙昕建議固守涿州,待左路和右路大軍到達,再同遼軍一決雌雄,但趙昕並沒有採納,他的中軍除了朱雀軍團的一萬人之外,幾乎全是騎兵,讓騎兵守城,這種事情他是做不出來的。

    涿州境內,也沒什麼太好的伏擊地點,所以趙昕打算正面同遼國硬鋼,打一場正規戰,向天下展示宋朝的強大。

    蕭惠有些意外,沒有想到宋軍竟然要同他打野戰,據探馬來報,中路的宋軍有近乎十一萬騎兵,號稱大宋最能打的軍團,他統率的二十萬大軍當中,有近乎十五萬騎兵,這十五萬騎兵都是先前隨同遼興宗南征北戰的精銳之師,所以面對宋軍,並不膽怯。

    蕭惠起初還擔心宋朝據城而守,遼軍最終只能因糧草不濟而撤退,但眼下似乎只需要一戰來決定戰局的走向,只要擊潰眼前這隻騎兵,那麼宋軍必然潰敗,屆時,他可率軍直逼開封城下。

    自唐以來,極少出現大規模的騎兵作戰,這一場還未開打的騎兵會戰,終將會被載入史冊。

    兩軍在平原縣內擺開陣勢,等待着衝鋒的號角響起。

    北風呼嘯,寒風凌冽,遼軍當中不少士兵紛紛開始打噴嚏,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是倉促被徵召穿的和攜帶的物資都很簡陋,而反觀宋軍,竟巋然不動。

    蕭惠很明白倘若在脫下去,局勢對本軍不利,當下命人吹響號角朝宋軍發起進攻。

    自從紅衣大炮問世之後,宋軍每次對外作戰總是先讓紅衣大炮出來壓壓場子,但眼下襬在遼軍面前的是十萬青龍軍團的騎兵。

    面對奔涌而來的遼軍,王凱拔出手中的佩刀運足氣力大聲喊道:“將士們!大宋軍人以戰死沙場爲榮耀,隨本將衝鋒!”

    “殺!”

    兩支規模宏大的騎兵如同兩股鐵流一樣,相撞在一起,一時間喊殺聲四起,在一聲聲短兵交接的碰撞聲中,一聲聲驚鴻動魄的喊殺聲中,雙方騎兵一個接着一個從馬背上墜落。

    青龍軍團武器裝備精良,面對人數衆多的遼國騎兵並不膽怯,每一個人都揮舞着手中的長刀,朝敵軍的腦袋上砍去,但遼軍畢竟是馬背上長大得騎兵,雖然武器裝備稍弱於宋軍,但騎術精湛,戰場經驗豐富,同宋朝騎兵正是旗鼓相當,殺得是難解難分。

    趙昕騎在馬背上,用望遠鏡看了一眼眼前的戰局,眉頭緊緊地皺在了一起,他沒有想到遼國倉促之下徵兆起來的軍隊竟然能同宋朝訓練已久的騎兵不分伯仲。

    他不得不承認,他輕敵了,此次妄想一戰滅遼國的計劃太過於癡人說夢了,但戰事已起,再去說這些就顯得有些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