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皇朝帝業 >第三十七章 兩名美人
    酆朝嘉德九年五月,聶垣拿下金城郡迴歸櫟陽,除卻鎮守武都的一萬兵馬由莊布率領,燧國的兵力恢復六萬餘人。若是加上奢延的五千人馬,燧國的總兵力接近八萬。

    若非聶嗣打算走精兵強將的路線,現在燧國的兵馬肯定已經多達十餘萬人。多的不說,單是秦州的降卒,聶嗣便能將之收編,不過聶嗣並沒有那麼做,而是擇其優異士卒充軍。

    原先的五萬餘新軍,經歷秦州戰爭之後也在飛速成長,或許他們的戰力暫時比不上麒麟軍的老卒,但若再次進入戰場,也絕對不會手忙腳亂。

    實戰,纔是練兵的最快途徑。

    聶嗣在聶氏塢堡休息三日,而後帶着王后上官瀅和美人芷蘇,入主驃騎府。這一舉動,無形之間打破此前的一些流言蜚語。再也沒人說大王在驃騎府養外婦的事情。畢竟,王后正式入主驃騎府後庭,這就意味着不存在什麼外婦。

    不過兩日後,燧王宣佈,納驪氏和瑤氏爲美人。

    對此,衆臣自然是交口恭喜大王。作爲一國之君,此前聶嗣的後宮只有兩個女人,這是非常不合格的。哪怕王后和美人芷蘇,已經給燧王誕下子嗣,但仍舊不夠。因爲燧王宮還未修建的關係,一時之間倒也沒人催促大王多納美人。

    但,大王的後宮子嗣,既是大王家事,同樣也是一國傳承的大事情。

    所以,對此番大王又納兩名美人的舉動,羣臣不僅沒有反對,反而要求大王再多納幾名。

    因爲,一國的社稷,將來必定要傳承給兒子。大王的兒子多,未來燧國的保障就多。同樣的,選擇也更多。

    而且,不少臣子從燧王納美人的舉動中品出其他味道。大王並非是不愛女色,只是之前一直沒空納美人。

    如此一來,豈不是還能將女人送進後宮?

    想到這裏,無數臣子心頭火熱。走後宮路線,歷來就是家族崛起的快速途徑。若是送進後宮的女人能得大王青睞,生下一兒半女,將來未嘗沒有機會更進一步。

    自燧國輕而易舉掃平秦州之後,原先歸順的官吏們都在動小心思。

    很明顯的事情,而今天下大亂,諸侯並起,羣國矗立。燧國已經走在絕大多數的諸侯前面,將來就算不能統一天下,但保住一地社稷還是綽綽有餘的,如此一來,更該爲家族做打算。

    是故,聶嗣納兩位美人之後,不少官吏都在旁敲側擊的要大王再多納一些。

    對此,聶嗣全部擱置。他很清楚那些官吏的小心思,所以不打算順他們的心意。而且,目前後宮有四個女人已經足夠,將來看上誰再納回宮便是,何必一時之間往後宮塞幾十人。

    他自己不嫌腰疼,還覺得這麼多人喫飯花銷大呢。

    不過,有不少吃閒飯沒事幹的官吏,私下裏對大王新納的兩位美人身份很好奇。

    美人瑤氏,衆人都知道是王后的侍女出身,少部分貴婦人更知道這位瑤氏,被王后視作親妹。

    至於美人驪氏,身份則是平民。

    嗯,大王對外宣稱驪氏是平民。

    這就讓更多的中下層官吏覺得有機可趁,因爲從這兩位美人的身份來看,大王顯然不在乎美人的出身,更在乎美人的樣貌。

    嘿,比身份他們比不上大家族,但比美人樣貌,這大家可都是平等的。

    所以,這段時間有不少官吏都在動歪心思,藉着各種理由,請大王過府用膳,然後‘順便’介紹自家女兒、妹妹給大王認識。更離譜的是,有人居然暗中示意聶嗣,自家的那啥不錯。

    是不是很沒有底線?

    沒錯,就是很沒有底線!

    禮教在酆朝並不興盛,雖然大家族崇禮,但大家族更注重自身的利益。眼下很明顯就是重新劃分利益的時代,女人對於這些大家族來說就是工具人。

    聶嗣在女人方面雖然不是很挑剔,但是還有基本的底線在。別人家那啥什麼的雖然有一種禁忌的刺激,但他現在還沒空玩這些。事業剛剛起步,搞好名聲還是很重要的。

    再說,他又不是劉亭長,更不是孔彥舟那個禽獸。

    所以,這股不正之風,讓聶嗣很不舒服,他讓藺珀動手狠狠治理一番方纔剎住。

    在出徵回來之後,聶嗣將後續的獎賞撫卹事宜全部處理完畢,終於抽空開始跟進軍屯和民屯。

    因爲此前他免除雍州和秦州稅賦的關係,目前燧國上下的錢糧支撐,全靠之前掃蕩豪族的積蓄。不過,積蓄也有用光的時候。

    荀胤給聶嗣算了一筆賬,從去歲開始,他們屯田,救濟災民,軍餉,到今年的出征,撫慰秦州百姓,乃至善後的錢糧,已經將之前掃蕩豪族的積蓄消耗掉七成。

    換句話說,接下來燧國官吏的俸祿,軍隊的糧餉,只能從這三成的積蓄裏面支出。

    沒辦法,誰讓他免除兩州百姓的稅賦呢。

    那麼,如此一來,想要獲取進項,就只有軍屯和民屯。

    從去歲開始的軍屯,進展的十分不錯。

    一般而言,酆朝百姓主要種植兩種作物,粟米和小麥。原先粟米佔據主要地位,但隨着小麥的種植發展,現在兩種農作物齊頭並進。

    燧軍開展的軍屯,就是主要以冬小麥爲主。民屯則是以春小麥和粟米爲主。

    聶嗣在春冬小麥的種植上,和負責軍屯的官吏有過交流,以目前的耕種技術,雖然不可能豐收,但好過將田地荒廢不用要好。

    去歲十月種下的冬小麥,在今歲六月份即將收割。

    聶嗣在農業方面並不精通,所以冬小麥的種植,聶嗣讓人先在軍中開展,積累經驗技術之後,再傳給民屯。是故,民屯主要以春小麥和粟米爲主,這兩樣農作物種植都有一定的經驗,不會出現意外,算是保底的糧食儲備。

    軍屯的冬小麥在冬季開始種植,在冬天,士卒本身就要不停的操練武功,軍屯種地又是漢子們的拿手好戲,所以最後軍屯開墾出來的田地,居然要比民屯更多。

    其實這也不奇怪,都是身強體壯的漢子,相比較勞累的操練,翻土種地顯然更輕鬆。

    而且,種地活是他們最拿手的技能。

    數萬個龍精虎猛的漢子,一起動手開墾土地,速度不要太快。

    上天像個耍脾氣的小孩子,前兩年各種災難,等天下大亂之後反而平靜許多。

    田地裏面金燦燦的小麥穗子,閃的荀胤兩眼發暈。

    不少在田地裏面翻土的士卒臉上洋溢着發自內心的笑容,沒什麼能比看見這樣的景象更讓他們高興。

    “大王,臣剛剛已經問過軍屯校尉,開墾的數千畝田地,麥子的長成都非常喜人。”荀胤摸着割手的麥穗,介紹道。

    聶嗣戴着自己編的草帽,穿着一身皁衣,毫無形象的直接坐在田埂上。

    他的手藝活向來不錯,畫畫編花籃什麼的,都是上輩子在培訓班學過的。草帽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東西,他自然隨手能製造出來。畢竟,劉皇叔還會編草鞋呢,他會編草帽有問題嗎?

    “夠大軍食用嗎?”聶嗣問。

    荀胤想想,保守道:“待六月收割才知道,不過以臣看來,應該是足夠大軍喫到歲末。屆時,民屯的糧食也已經收割,應該能夠安然過渡。”

    軍屯好是好,但並非沒有缺點。

    首先就是時間關係,如果聶嗣不能在六月之前拿下秦州,到時候冬小麥只能由官府組織徭役來收割。

    此外,若是遇到敵人進攻燧國,軍隊必須要放下軍屯,立即上戰場拼殺。

    所以,相比較而言,自耕農纔是最穩妥的生產力。等聶嗣將燧國的百姓養起來,將來軍屯就不必作爲重中之重。

    荀胤好奇的問道:“大王如何是知道,冬麥能夠廣闊種植的?”

    雖然早有冬小麥種植實例,但並不多。相比較寒冷的冬季,百姓更相信春季的麥子和粟米。

    當初,聶嗣力排衆議,讓軍屯在水土豐茂的地方種植冬小麥,不少官吏都覺得大王有些想當然。

    現在看來,大王是對的。等六月豐收之後,軍糧無憂。

    “無他,格物致知。”聶嗣解釋道:“萬事萬物總有規律,冬麥既然能夠在冬季生存,只要細心觀察,總能發現規律,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其實,當初推行冬麥的時候,他心裏面也沒底。因爲這種冬麥的種植,他上輩子只在書上看過。考慮當時軍屯剛剛開展,他便想着反正是要種植東西,嘗試一次總是無妨。

    幸好,運氣不錯。

    “大王遠見,臣佩服。”荀胤真心實意的說。

    沒辦法,糧食就是命,看見這些金燦燦的麥穗子,荀胤心裏很舒坦。

    如果沒有這些糧食,他們只能坐喫山空,等民屯的糧食收穫。誰讓聶嗣免除國中百姓一歲稅賦呢!

    荀胤明白,就算到了明年,大王也不會徵收重稅,只會象徵性的收一下,然後繼續善養百姓。

    所以,軍屯和民屯,可以看作是這兩年燧國的糧食來源。

    當然,如果他們繼續對外擴張,按照大王的習慣,掃蕩豪族,他們還能拿到不少敵對勢力的糧食,如此,也算是變相的減輕國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