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唐:開局搶回武媚娘 >第151章 錦衣衛,從百騎分出
    長孫無忌跟着問李治道:“晉王,這廉政公署該如何實行爲好呢;

    老臣以爲百騎司已有此職能,需要再另加一處衙門?“

    長孫無忌說到這裏,又馬上補充道:“如果百騎司也有貪腐,這又該怎麼解決呢?“

    “對,孤王給父皇提出時,也說到這了,這其實是涉及監督機制的問題。

    孤王認爲現在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李治分析道。

    “哦,晉王,怎麼講?“長孫無忌的神態專注。

    “各位大臣你們看,御史監察文武百官,百騎司也有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雖然各自的重點略有不同,但差別不是太大,這是不是重複冗餘了?“

    “那晉王的意思是要調整這二處的職能?“長孫無忌猜道。

    “正是。“李治大聲肯定道。

    “那依晉王之見,該如何調整?“

    “根據監察對象的不同進行分工。官分文武,其職能各不相同,因此其貪腐的特點就不一般。

    本王認爲,都御史臺專職監督文臣,百騎司專職監督武官,會比較好。“

    長孫無忌提醒道,“那御史與百騎司,又由誰來監督呢?“

    “這就要新成立一個衙門了,孤王暫且稱之爲錦衣衛。“

    “那不是要增加官員了,又要增加朝庭負擔了?“

    “不需要增加官員,錦衣衛從百騎司現有人員抽調,因爲百騎司的擔子減了一些,就可抽些人員。“

    “善。“

    李世民聽得滋滋有味,聽得不增加支出,還辦了事,立馬就點了個贊。

    “好,就算如此,這個錦衣衛又有誰來監督?“長孫無忌顯然很負責任,繼續追問。

    “廉政公署!“

    “廉政公署?是一個新衙門對吧?又要增加官員,還是要增加朝庭負擔。“

    “不,廉政公署雖然是新衙門,卻不需要新的辦公場所,也不需要再增加人手,它是隱伏於錦衣衛內的。“

    “隱伏?爲何要隱伏?“

    “廉政公署不是普通的衙門,這個廉政公署存在於錦衣衛,但是隱藏在錦衣衛,沒有辦公場地,人員名單保密。

    甚至連錦衣衛也不知道誰是廉政公署的人,只有皇上知道或者皇上指定負責的人知道。

    這樣,能保證最高級監督的衙門保持清廉,因爲誰想着幹壞事的時候,都要考慮下身邊的人是否是廉政公署的人。“

    李治說法很新穎,長孫無忌一下拿不準好壞,沉思。

    “這廉政公署的人也是會監督都御史臺和錦衣衛麼?“還真被長孫無忌想到李治話裏沒提到一點,就問。

    “不是,廉政公署的人只監督錦衣衛。“

    “那這個廉政公署是否可以部署到都御史臺和錦衣衛中,讓都御史臺和錦衣衛也不敢有貪贓違法之事,這樣不也可以?“長孫無忌問。

    “這種暗地裏監督的事情不是越多越好,否則人人自危。

    俗話說,多做多錯,辦事官吏就可能會轉變爲寧可少辦事,也不能辦錯事。

    這對大唐來說,並不是一種好現象。“

    李治都是想着說着,剛說完又想起一個理由,就繼續補充。

    “而且,御史和百騎司已有錦衣衛監督,如果再加廉政公署進去的話,監督職權又會重複,浪費人力物力財力。“

    “這廉政公署,怎麼成立?“長孫無忌不明白具體的做法。

    “比如,從錦衣衛中選出甲乙兩人,這兩人不知道彼此已被定爲廉政公署的頭目。

    再由甲乙分別從錦衣衛中擬出他們認爲可以作爲廉政公署人的名單,交由皇上最終裁決。

    皇上由這兩份名單中劃去一些重複的或者不中意的人名。

    然後由甲乙再去通知對方入選廉政公署。

    這些人只能單線和甲或者乙聯繫,必要時,有權直接覲見皇上。“

    “陛下,對於這做法,臣有幾個疑問。“房玄齡問。

    “房相,請說。“

    “這頭目是要有甲乙兩人?“房玄齡問。

    “這個可以由皇上看情況而定,如果錦衣衛比較清廉,少有犯法違紀之事,陛下可以只定兩個或者一個;

    如果犯法違紀之事比較多的話,可以適當增加。

    但是,不能讓他們知道一共存在多少個頭目,最好是有兩個以上,便於互相監督。“

    “這是爲了讓他們自身也感到有人在監督其做事,不得貪贓枉法是麼?“

    長孫無忌按照自己的理解,問李治道。

    “是的。“

    “那爲何要給陛下一份名單,等確認後再去告知對方成爲廉政公署一員呢?“

    長孫無忌問出了第二個問題。

    “如果不這樣的話,可能有個人會被甲乙兩人都看中,都去通知;

    這麼一來,這個人就知道了那兩個通知他的人是廉政公署的頭目,不利於保密。“李治解釋道。

    “那爲何又要讓他們可以直接面見於陛下呢?“

    “這個可以限定覲見條件,只有發現他在廉政公署的上司有不法行爲,纔有權覲見陛下。

    這也是爲了讓甲乙在拉其手下做犯法之事時,要掂量掂量其是否會告發。“

    李治馬上解釋了長孫無忌的這個問題。

    “哦,是這樣。“

    長孫無忌沒問題了,在腦中演義這一套內容。

    李治看長孫無忌在思考,就轉向房玄齡道:“房相,你對這廉政公署的事,有何看法?“

    “晉王,你不是說廉政公署接受百姓舉報麼,如果此機構轉爲暗處,則百姓如何舉報?“

    房玄齡還真是有問題,剛好李治來問他,就順勢問。

    李治對於這個問題已有答案,因此沒有猶豫,直接回答了房玄齡。

    “廉政公署不設舉報處,但都御史臺,錦衣衛設有舉報處,接受被監督對象犯法之事的舉報。“

    李治說完後看房玄齡沒有再問話,就轉頭對長孫無忌道。

    “舅舅,剛纔所說的這些其實都是爲了完善監督制度,即之前所說貪腐問題加重的第一點原因的改善。

    具體細節可以再討論,終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長孫無忌聽到李治在朝會上直接喊他舅舅,心中一熱,這孩子就是孝順敬老。

    李治這個想法,對於御史臺、百騎司的整體職能來說,其實沒有多大變化。

    只是兩個監察機構的職權範圍都比以前縮小,但監察力度會增加。

    這種機制,比起以前的大而散,粗曠式的監察是更精確,更有效。

    對於羣相和長孫無忌本人來說,這些監察機構職能範圍變動的影響基本沒有。

    對各處衙門、軍隊來講,原先由幾個都管(也可以是都不管)的情況變成爲有專一部門來管,也不能算是壞事。

    唐朝實行的是羣相制,宰相有很多,所以稱“羣相“。

    唐初,名副其實的宰相有六位,分別爲尚書左右僕射(後爲左右丞相,尚書省)、2名侍中(門下省)、2名中書令(中書省),也就是三省的長官。

    長孫無忌想到這裏,對李世民說:“陛下,臣以爲此事或可行,不妨一試。

    但御史臺、百騎司,因權限縮小,或者會有牴觸。“

    長孫無忌雖然說出了兩個監察部門,但其實有問題的只有一個,就是御史臺。

    “那各府縣是否需要公開設置百騎司衙門,這需要花錢,還有剛纔說的開門七件事,增加官員俸祿,這都要增加支出。晉王,這又怎麼辦?“

    李治對長孫無忌說,“有關官員加薪,要分爲兩個部分,一是月俸滿足其生活,二是另外再加一個廉潔金。“

    “何爲廉潔金制度?“長孫無忌和杜如晦一起問,話問出口後,杜如晦有點尷尬,好像自己很着急似的。

    幸好李治和其他人都沒有注意到,杜如晦神態馬上恢復。

    李治解釋說:“簡單講,就是從做官開始一直到告老還鄉,也就是不再做官了,纔有一筆額外的錢可以拿。當然,前提是沒有任何貪腐記錄。“

    長孫無忌一聽,這和平時覺得某人做得好,賞賜東西一個道理,但細節上又有區別。

    之前的賞賜是具有隨意性,而晉王所說的,將會作爲成例,到期就必須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