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狩獵好萊塢 >第1368章:大局已定
    上映第四周,《洛城機密》面對《侏羅紀公園3》的壓力,單週跌幅依舊控制爲43%,進賬889萬美元。

    很明顯,這其實也有着《洛城機密》本身票房體量已經很小的緣故,面對首周1.6億的巨無霸,不足千萬的票房,無關大局。

    不過,對於《洛城機密》本身,四周時間,累計票房8601萬美元,基本確定可以從最初預測的5000萬到1億美元區間跨入億元票房俱樂部行列。

    3500萬美元的成本,1500萬美元的宣發,本土票房破億,《洛城機密》直接就進入盈利週期。

    考慮到影片本身超過9分的經典級別口碑,明年的頒獎季,《洛城機密》顯然會有一番作爲,這也註定了這部電影的後續錄像帶和電視渠道發行,利潤會更加豐厚且長線,而不是如同一般爆米花電影那樣,影院階段之後,後續往往乏力。

    與《洛城機密》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索尼影業出品《2013終極郵差》。

    上映次周,《2013終極郵差》跌幅達到53%,考慮到《侏羅紀公園3》碾壓,似乎並不算慘不忍睹。

    然而,問題就在於,這部電影的首周開局票房只有2119萬美元。

    次周跌幅達到53%,單週進賬立刻下落至千萬區間以內,僅剩995萬美元,雙週累計票房3114萬美元。

    7500萬美元的成本,算上相當保守的2500萬宣發,《2013終極郵差》的製作成本也達到1億美元。

    現在,兩週3114萬美元,按照當下的票房走勢,本土5000萬的可能性都很低,哪怕不算徹底的票房慘敗,這樣的失利,也足夠讓人肉疼。

    不僅如此,無論是影片製作階段的預算超支,還是檔期直接被押在《侏羅紀公園3》這樣的巨無霸前一週,都讓位於日本的索尼高層再次感受到了幾年前哥倫比亞完全失控的挫敗感。

    曾經的索尼在九十年代不止一次傳出要撤離好萊塢,只是在1997金融風暴發生的同時,那一年索尼影業恰好出品了《黑衣人》、《空軍一號》、《盡善盡美》等一系列排行年度前十的賣座影片,讓搖搖欲墜的索尼電影業務回了一口大血,這才挺過了經濟危機,沒有像松下那樣落荒而逃。

    這一次,索尼已經沒有這種好運氣。

    洛杉磯。

    卡爾弗城的索尼影業總部,時間是6月12日,週五。

    工作日的最後一天,還是早餐時間,哥倫比亞影業總裁克里斯·李就接到了通知,要求他早上儘快趕去公司,提前有所預感,當看到突然出現在西海岸的索尼美國分公司總裁霍華德·斯特林格,克里斯·李絲毫不感到意外。

    忐忑難免有一些。

    聽從西蒙·維斯特洛的暗示做了這一系列小動作,克里斯·李很擔心自己會被直接掃地出門,不過,再想想當初幾乎把哥倫比亞折騰到底掉依舊帶着豐厚薪酬全身而退的彼得·古柏和強·彼得斯兩人,自己這些小動作,其實不算什麼。

    更何況還有合約在,索尼也不可能拿出他故意做小動作的證據,冒然解約,他可以拿到一筆相當豐厚的補償。

    不僅如此,通過一些私下的運作,克里斯·李還將去年西蒙·維斯特洛和他提過的那個《空軍一號》項目轉出了索尼,真要離職,可以無縫對接地去做一個自由製片人,想來西蒙·維斯特洛也不會吝於對他的這點補償。

    索尼影城的一間會議室內。

    當聽到霍華德·斯特林格要求這邊暫停一切開發中的項目,少數正在拍攝的影片也必須接受嚴格的監管之後,克里斯·李就明白。

    大局已定。

    索尼這次是真的要走了。

    霍華德·斯特林格的心情顯然非常不好,召開完簡短的會議,只留下索尼影業董事長兼CEO約翰·凱利,其他人都被打發出來。

    克里斯·李對此也相當理解。

    作爲索尼美國分公司總裁,除了兼顧索尼電子業務在美國的營銷和銷售,霍華德·斯特林格的主要工作就是音樂和電影這兩大塊,其中電影的體量顯然大過音樂。現在,電影業務即將被拋棄,音樂業務的縮水也是肉眼可見,霍華德·斯特林格的這份工作,很難說還能做多久。

    這些都與克里斯·李無關。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稍微考慮,克里斯·李就用最近很流行的iBerry-10商務手機給艾米·帕斯卡爾發送了一份簡短的郵件,說起剛剛的事情。

    西蒙是在瑞士的日內瓦收到消息,當地時間已經是週六上午。

    預料之中的一件事,因此也沒有再特別交代什麼,艾米·帕斯卡爾已經與一行進軍傳媒行業的西屋掌門人邁克爾·喬丹有過溝通。

    以好萊塢當下的格局,索尼想要出手電影業務,能接手的資本不多,畢竟美國之外,亞歐各國都還處在金融風暴的陰影當中,美國國內,除了西屋,更沒有其他。

    西蒙的注意力還是放在歐洲這邊。

    首先是週六的關貿總協定50週年慶祝儀式,全球所有WTO加盟國和申請國濟濟一堂,不過,局面也並非一邊倒。

    慶祝儀式舉辦的同時,日內瓦市區各地也出現反對全球化和WTO的組織遊行,規模不小。

    西蒙特意讓身邊團隊做了一份統計,發現這些反對者給出的理由,大部分是抗議全球化造成的本土產業外流。

    其實所擔憂的就是後來西方各國實體產業外流造成的空心化。

    這世界上從來不缺聰明人,不缺少擁有前瞻性眼光的組織,而問題就在於,能看到未來,從來都不意味着能夠把握未來。浩蕩歷史趨勢的冷漠之處就在於,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既然趨勢無法改變,最聰明的做法,其實就是順應趨勢,而不是去阻擋。

    傳統汽車產業就是最好的一個例證。

    德國汽車產業在全球化方面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因此也使得德國的傳統汽車產業直到十幾二十年後依舊相當繁榮。

    相對反例的就是意大利。

    不說美國,因爲美國本身國內的市場非常龐大,哪怕美國汽車品牌的全球化並不算成功,依舊活得滋潤。另外作爲後起之秀的日韓,汽車產業則是時時刻刻受到美國這個‘宗主國’宗主國’的壓制,騰挪空間不大。

    再說意大利。

    作爲基本控制了意大利汽車產業的本土巨頭,菲亞特兩次進入中國,兩次失敗,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菲亞特的故步自封,對於順應全球化趨勢進行產業轉移態度消極,各種小家子氣,以至於錯過了傳統汽車產業最後的一次機會,最後爲了生存,不得不與克萊斯勒合併,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