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唐開局震驚李世民 >第1924章 金融業
    李盛一邊喫喝飲酒,一面就面帶一種。

    十分古怪的神色,吐槽了起來,“那幫人賺錢的時候哪個不是花團錦簇,錦衣玉食,上天台的也照樣是他們。”

    “羨慕也好同情也好,都沒必要。天下熙熙。”

    李盛很快唸了一段許多老頭子都喜歡的江湖貫口,這東西平時出現在酒桌上,原本,反正在原來的李盛看來,都是不值得聽的毫無意義的東西。

    踏馬的誰不知道大家都喜歡錢,還要你來解說的?

    但此時此刻,李盛卻也不由得感慨了一下,這,要是槓桿低的時候,比如和李盛同時代的一般普通人的槓桿就比較低,雖然因爲房子之類的事情還是有一定槓桿,但要注意,這種槓桿是沒有投機性的!

    或者至少可以說,沒有特別大的投機性——至少,相比於金融市場的期貨,或者時代變遷節點上的軍事、政治投機,算是相當溫和的小動靜了。

    但也正如這些小動靜的對比對象一樣,一旦是到了一個時代尺度上的政治、軍事領域當中,到了大節奏上,亦或者在金融領域,那這投機瘋狂起來,

    簡直是真神在世,分分鐘就能把一個平日裏看起來無比正常的普通人改造成一個所有熟人都不認識的純粹的陌生人。

    也正是到了這種時候,天下熙熙攘攘如何如何這句話,才真正顯出其價值——適用範圍那叫一個廣闊。

    在李盛的時代,一般是各種炒幣炒股炒期貨外匯,然後因此上天台的比較多——或許還要加上曾經發生過的,北美新鄉、倭國右京之類的地方的炒房客,上天台的多不勝數。

    不過好在,因爲金融市場釋放掉了大量的投機傾向,某種意義上也爲人類大幅降低了世界大戰發生的概率。

    而反過來到這個時代,這些年輕人,反正在李盛看來,實際上也就和金融領域的投機客沒啥區別,反正既然是奔着大富貴去的——直接建立自己的王國!

    這樣的大富貴之下,當然也會潛藏着大風險,一旦變成真實,那也沒什麼可抱怨的,行走江湖,人總得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畢竟,金融領域,無論那些天台飛人有多慘,反正這些傢伙發財了也不會給普通人發錢請客。

    而反過來,在軍事政治領域,在歷史的視角,這些軍事投機客富貴了也是他們自己的富貴,反正神州的百姓又嘗不到什麼好處。

    被李盛這麼一啓發。

    雖然柴紹是不知道“金融”這東西爲啥聽起來一股很有內涵,很有深度很刺激的感覺,但李盛的意思還是把握到了——出海開海雖然危險,但富貴也是真富貴不是?如此看來,的確就沒什麼好惋惜的。

    這麼一來,柴紹不由覺得心情一下平和許多。

    這不是,或者說不僅僅是,因爲柴紹一下子感覺神州的大業本來有明顯問題,但一番分析之後又感覺沒問題了,然後再李盛這一提醒之下突然又有問題了,現在問題終於消弭了,一下子。

    踏馬的,這一大串彎彎繞,同時還讓人不得不嚴肅思考的東西之後,一瞬間實在讓人感到分外放鬆。

    而更是說,對這整件事,柴紹就有一種放鬆的感覺,或者說。

    是李盛所說的“金融”的概念,讓柴紹有一種直觀的看到了世人命運的感覺!

    雖然在這之前,柴紹就,老早就來給李盛當護衛了,這喫喝這麼長時間,也是不少年月過去了,柴紹自然是早已聽聞過了許多一般人可能這輩子都領略不到的奇怪東西。

    除了李盛搞出來的各種稀奇古怪之物外,“金融”這個東西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只不過,在這事之前,柴紹對於金融這東西的理解,一直就是李盛,李盛之前的解釋。

    金融,就是金錢的融通,是將資本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的事務的總和,這種活動與真實物資的活動互爲光與影的關係,是應運而生,這個東西的存在可以大幅提升天下物質流轉效率,產生出更多的財富。

    不過,如果李盛自己是讀金融以此爲業,那麼介紹當然就至此爲止了,不過李盛自己並不是讀金融搞金融的,於是在於柴紹喝酒扯淡之中自然也將金融的種種黑幕,尤其是幾種最大的,最終的惡效應也給說了一遍,這當然毫無疑問,都是金融行業的黑歷史。

    至於爲什麼是黑歷史,這在後世已經爆出過不計其數次的經濟危機了,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它歸根結底,金融能提高生產效率和財富總額,說到底是因爲“金融”本身也是生產的一環,是搞生產的人或者集體團體——無論是什麼集體和團體,本身也需要,本身也在呼喚的一種東西。

    搞生產和消費生產的社會大衆本身就想要金融,所以世間就有了金融,但,這個東西時間一長,卻產生出了一種新情況。

    所有人都對這玩意深惡痛絕,但唯獨搞金融的從業者認爲自己幹着天下最重要的事情——這種情況持續時間一長,會導致什麼結果自然也是可想而知。

    當然,雖然,這些都是金融的黑歷史,而且是隻存在於李盛的視角之內的黑歷史,柴紹可沒見過什麼雷曼兄弟之類的名場面,但李盛好歹還是選修過幾堂課程——這金融業具體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導致問題的,這個李盛還是知道的,自然也給柴紹說過,

    這個方式,自然就是泡沫了,也就是過度投機,將資本從生產生活中抽離了出去,導致了生產活動本身不但不再受益於金融的存在,反而受害。

    至於這裏邊深刻的哲學原因,那就,對於李盛來說就比較遙遠了,不過總得而言還算是簡單。

    簡而言之就是,人性本惡——誰都知道掌握生產資料,就可以不事生產喫現成,但大多數人,並不是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