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18世紀全面戰爭 >265 收割與收買
    托斯卡納城中,砰的一聲巨響,一處獨門獨院的小宅邸被數名近衛步兵粗暴的撞開房門,頓時引起周圍鄰居們的關注。

    不過很快關注的鄰居數量就急劇減少,因爲很多人的家裏都闖入了法蘭西國防軍的近衛步兵!

    只有那些租房子的貧困戶一臉懵逼的互相對視,感覺這些入侵的法軍似乎又要做出一件大事來!

    “康斯堪男爵,你被指控叛國罪,現在你所有的財產都將被沒收,你和你的家人會被逮捕起來。

    你唯一的權力就是在監獄中寫信送給你的親朋好友,讓他們拿錢來贖買你們。”

    正在跟自己的妻子、年邁的母親和三個子女用早餐的康斯堪男爵,聽到衝進來的近衛步兵,用磕磕絆絆的意大利語向他們闡述罪行後,立刻絕望的大叫起來。

    “我只是托斯卡納的一個小小男爵,一個普通的木材商人,我怎麼可能叛國?!

    我根本沒有能力叛國!

    而且,托斯卡納已經沒有了,我去哪叛國?!”

    那個近衛步兵很顯然聽不懂如此繁雜的意大利語,不過康斯堪看到自己的妻兒老母親在驚呼中,被強壯的法蘭西國防軍士兵摁在餐桌上開始反綁雙手,連忙用不太熟練的法語重複了一遍自己的話語。

    這一次,總算引起了那名帶隊的近衛步兵軍士的注意。

    抓捕這種沒什麼反抗力的普通人,法蘭西國防軍的軍官自然不會親自下場,頂多安排一個軍士帶着普通近衛步兵過來執行任務。

    法蘭西國防軍中是有士官這個級別的,‘士兵’一詞其實就來源於歐洲的軍制,用來概括兵卒和士官。

    因爲在上位者眼裏,士官和兵卒是同一等級的,是貴族子弟不屑於從事的職業。

    而士官最開始的設置,其實就是爲了安置那些有功卻沒什麼文化的老兵精銳。

    現在歐洲各國的軍隊中都有士官一職,只不過不少國家中的士官不如法蘭西國防軍中這般,劃分的十分清晰。

    從最低等的列兵到上等兵,然後下士、中士、上士、軍士長。

    法蘭西國防軍將士官劃分出多個等級,理所當然的,這些士官等級都是李維抄襲上輩子的軍制設置的。

    這些士官在戰場上跟普通小兵一樣,頂多能分配到掌旗手和軍官護衛的職務,不過在數人乃至十幾人執行任務時,軍士往往起到領導的作用。

    李維之所以設立法蘭西國防軍中嚴格的士官制度,主要是爲了在未來武器更新換代後,用最快捷的方式讓排隊槍斃時代的軍隊,轉變爲班級作戰模式的軍隊。

    李維很清楚,只要後膛槍出現,即便只是單發的後膛槍,也足以讓班級作戰成爲最有效的戰鬥方式。

    李維上輩子一戰前期英法聯軍還在使用排隊槍斃的戰術,只是因爲那個時代的各國政府比較迂腐罷了。

    並不是說武器必須發展到一戰水平纔會用到班級作戰和散兵戰術。

    其實,班級作戰和散兵戰術是相輔相成的,這個時代基礎作戰單位爲連隊,是因爲排隊槍斃戰術需要密集隊形的力量來保證火力密度和刺刀衝鋒的力度。

    分成散兵線連敵人的一個刺刀衝鋒都擋不住,當初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就是用刺刀吊打人數遠多於他們的清軍綠營……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英軍武器裝備其實並沒有什麼優勢,最大的優勢來自於海上,英國紅衫軍使用的燧發槍跟當時清軍使用的鳥槍在技術層面上差距不大。

    鳥槍就是改進版本的火繩槍,裝彈步驟是比燧發槍複雜許多,但當時清軍是本土作戰並且有兵力上的巨大優勢,完全可以用兵力優勢來彌補鳥槍的射速不足問題。

    更不用說當時清軍在大部分戰鬥中,處於防守狀態了……

    火繩槍同樣有火繩槍的射擊戰術,比如一人負責射擊,三到五人負責裝彈,只要兵多,完全可以形成超越燧發槍的火力密度!

    而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付的主要是東南沿海駐防的綠營正規軍和少量的八旗軍,跟八旗正規軍普遍迷信騎馬與砍殺和騎射不同,那個時期的清朝綠營軍尤其是富裕的東南沿海的清朝綠營軍,是非常尊重實用主義的部隊。

    這些綠營軍普遍見過西洋武器,知道火器的強大,所以他們十分喜歡使用鳥槍。

    包括當時的綠營軍將領在內!

    有數據顯示,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東南沿海綠營軍的鳥槍裝備率能達到驚人的百分之八十!

    綠營兵都是大刀長矛鳥槍齊上陣,反倒是弓箭使用的不多……

    就連參加過戰爭的英國軍官都感嘆,在火槍對射中,清軍的戰列線穩如泰山,彷彿永遠不會倒塌一般,那些看起來瘦弱不堪的清軍士兵,甚至可以頂着英軍的炮彈和火槍,頑固的跟英軍紅衫軍對射!

    當然,由於綠營兵缺乏訓練,所以槍法都很爛……

    後來英軍就發現,跟清軍對射討不到什麼便宜,但只要英軍發起刺刀衝鋒,清軍必定潰敗!

    英軍發現清軍的這一弱點後,就變得戰無不勝了……

    縱觀清末跟西洋的戰爭,武器上面的差距很少會有代差,無論是八國聯軍還是甲午戰爭,清軍都購買裝備了大量的西式裝備,只不過清軍對西式裝備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並且清軍的作戰勇氣十分低迷。

    除了八旗軍具備勇氣外,綠營早就爛透了……

    不是武器爛,而是士氣爛!

    尤其是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登陸的日本軍隊驚訝的發現,他們繳獲到的清軍槍械竟然比他們手中的日產國貨還要好!

    可以說,清軍連連戰敗的根本原因在於:一羣無用的八旗將領,帶着一羣士氣低迷但裝備着先進火器的漢人奴隸兵,外加上裝備還停留在冷兵器時代,但還算有勇氣的八旗兵,這種奇葩的組合怎麼可能不被洋人的近代軍隊打敗?

    清末的八旗也不是全都爛掉,畢竟八旗也是分階級的,能狂街逗鳥的八旗子弟說白了都是八旗中的貴族家庭,八旗的底層也就勉強混個溫飽罷了。

    這些人還是具備一定戰鬥力的,他們有勇氣但卻沒什麼戰鬥能力,勇氣是因爲八旗旗民知道大清是他們的國,知道爲何而戰。

    這是八旗兵與綠營兵最大的差距。

    然而,綠營兵再爛好歹偶爾還會集訓,八旗兵那真是在家裏躺着喫的米蟲,勉強的溫飽線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們去訓練武藝。

    結果八里橋一戰,八旗最後能打的那批人也死得差不多了……